本實用新型涉及蝴蝶箍筋焊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
背景技術:
蝴蝶箍筋是預埋在混凝土中的鋼筋構件,通常用于地鐵隧道建設施工中。蝴蝶箍筋是由鋼筋彎曲機將棒材鋼筋先彎曲形成近似“8”字形平面箍筋后,再由擠壓成型機構將“8”字形平面箍筋擠壓形成“V”字形箍筋,最后人工將兩個“V”字形箍筋放入卡套內,從第一第二兩個方向擠壓卡套的兩側,將卡套擠壓閉合,使卡套箍緊兩個“V”字形箍筋,之后通過人工焊接將兩個“V”字形箍筋焊接成蝴蝶箍筋,現有人工焊接的方式加工質量差,且效率低。
申請號為201510050206.X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蝴蝶箍筋成型機的自動焊接蝴蝶箍筋機構,其通過卡套將兩個“V”字形箍筋固定起來,隨后焊接卡套,以實現對兩個“V”字形箍筋的自動焊接,但是該自動焊接蝴蝶箍筋機構存在著自動化程度較低的缺點,而且焊接兩個“V”字形箍筋時,需要人工提前擺放卡套,浪費時間,加工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以解決現有自動焊接蝴蝶箍筋機構存在的自動化程度低以及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包括機架,均設置在機架上且相對而設的第一旋轉裝置和第二旋轉裝置,以及設置在機架上且可移動的焊槍,所述第一旋轉裝置和第二旋轉裝置上均放置有“V”字型箍筋,且第二旋轉裝置上設有伸縮裝置,所述伸縮裝置帶動第二旋轉裝置上的“V”字型箍筋移動并與第一旋轉裝置上的“V”字型箍筋接觸,所述焊槍用于對兩個“V”字型箍筋的接觸部位進行焊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旋轉裝置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調整板,固定在調整板上的第一旋轉氣缸,固接于第一旋轉氣缸輸出端并由其驅動旋轉的第一壓緊板,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一壓緊板上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設有位置可調節的第一支撐軸,所述“V”字型箍筋由兩個第一支撐軸支撐定位。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壓緊板上對稱的開設有第一通孔,兩個第一定位板分別可豎直移動的安裝在第一壓緊板靠近第一旋轉氣缸的一側且部分置于第一通孔內。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壓緊板上位于第一通孔的兩側沿豎直方向對稱設有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定位板通過螺栓組件以及第一腰形孔可移動的安裝在所述第一壓緊板上。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定位板沿水平方向開設有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一支撐軸通過螺栓組件以及第二腰形孔可移動的安裝在第一定位板上。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固定座,所述伸縮裝置安裝在固定座上,所述伸縮裝置的輸出端固接有第二旋轉氣缸,所述第二旋轉氣缸的輸出端驅動連接有第二壓緊板,所述第二壓緊板上對稱設置有兩個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設有位置可調節的第二支撐軸,所述第二旋轉氣缸與第一旋轉氣缸相對而設且同步旋轉,所述第二旋轉氣缸與第一旋轉氣缸的軸線相重合。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壓緊板上開設有第二通孔,兩個第二定位板分別可豎直移動的安裝在第二壓緊板靠近第二旋轉氣缸的一側且部分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內。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壓緊板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兩側沿豎直方向對稱設有第三腰形孔,所述第二定位板通過螺栓組件以及所述第三腰形孔可移動的安裝在所述第二壓緊板上。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定位板沿水平方向開設有第四腰形孔,所述第二支撐軸通過螺栓組件以及所述第四腰形孔可移動的安裝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上。
作為優選,所述機架上開設有接收槽,所述接收槽位于兩個“V”字型箍筋接觸時所在位置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V”字型箍筋放置在第一旋轉裝置和第二旋轉裝置上,隨后由第二旋轉裝置上的伸縮裝置帶動其上的“V”字型箍筋向第一旋轉裝置上的“V”字型箍筋移動并接觸,之后對其接觸部位進行焊接,在焊接完一面后,通過第一旋轉裝置和第二旋轉裝置旋轉“V”字型箍筋,并通過焊槍焊接接觸部位的另一面,直至焊接完成。通過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高效的完成“V”字型箍筋的自動焊接,而且具有自動化程度高且加工效率高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V”字型箍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A-A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工作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圖4的俯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焊接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兩個“V”字型箍筋形成的蝴蝶箍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機架;11、接收槽;
2、第一旋轉裝置;21、調整板;22、第一旋轉氣缸;23、第一壓緊板;231、第一通孔;232、第一腰形孔;24、第一定位板;241、第二腰形孔;25、第一支撐軸;
3、第二旋轉裝置;31、伸縮裝置;32、固定座;33、第二旋轉氣缸;34、第二壓緊板;35、第二定位板;36、第二支撐軸;
4、焊槍;
5、“V”字型箍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如圖1所示,該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包括機架1、第一旋轉裝置2、第二旋轉裝置3以及焊槍4,其中:
第一旋轉裝置2和第二旋轉裝置3均設置在機架1上且相對而設,在第一旋轉裝置2和第二旋轉裝置3上均放置有“V”字型箍筋5,上述“V”字型箍筋5的形狀如圖2所示。在第二旋轉裝置3上設有伸縮裝置31,該伸縮裝置31帶動第二旋轉裝置3上的“V”字型箍筋5移動并與第一旋轉裝置2上的“V”字型箍筋5接觸。
焊槍4可移動的設置在機架1上,用于對第一旋轉裝置2和第二旋轉裝置3上相互接觸的兩個“V”字型箍筋5的接觸部位進行焊接,最終形成蝴蝶箍筋,具體的焊槍4可通過氣缸或者電機帶動絲杠的結構實現X、Y、Z三個方向的移動,以便于焊槍4能夠位于兩個“V”字型箍筋5的接觸部位處,對該接觸部位進行焊接。
參照圖1,第一旋轉裝置2包括安裝在機架1上的調整板21,具體的,該調整板21呈L形結構,其包括安裝在機架1上的水平板以及與垂直于水平板的豎直板,上述水平板上開設有若干腰形孔,通過螺栓組件以及該腰形孔能夠調節水平板在機架1上的位置。在豎直板上固定有第一旋轉氣缸22,在第一旋轉氣缸22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壓緊板23,通過第一旋轉氣缸22能夠驅動第一壓緊板23旋轉,在第一壓緊板23上對稱設置有第一定位板24,第一定位板24上設有位置可調節的第一支撐軸25,“V”字型箍筋5的兩端可掛設在兩個第一支撐軸25上,并由兩個第一支撐軸25支撐定位。通過第一旋轉氣缸22能夠帶動第一壓緊板23旋轉,進而帶動其上的第一定位板24、第一支撐軸25轉動,最終使得其上的“V”字型箍筋5轉動,以便于焊槍4對“V”字型箍筋5的焊接。
優選的,可參照圖3以及圖5,在第一壓緊板23上對稱開設有第一通孔231,兩個第一定位板24分別可豎直移動的安裝在第一壓緊板23靠近第一旋轉氣缸22的一側且部分置于第一通孔231內,具體的,在第一壓緊板23上位于第一通孔231的兩側沿豎直方向對稱設有第一腰形孔232,上述第一定位板24通過螺栓組件以及第一腰形孔232安裝在第一壓緊板23上,并通過螺栓組件可以沿豎直方向調整其在第一壓緊板23上的位置,上述螺栓組件包括螺栓以及螺母,通過螺栓和螺母能夠實現第一定位板24與第一壓緊板23之間的固定連接。
上述第一定位板24呈凸字形結構(圖5所示),其沿水平方向開設有第二腰形孔241,第一支撐軸25通過螺栓組件以及該第二腰形孔241安裝在第一定位板24上,并可沿該第二腰形孔241在水平方向上移動。通過第一定位板24在第一壓緊板23上的豎直移動以及第一支撐軸25在第一定位板24上的水平移動,能夠調節第一支撐軸25的位置,進而滿足對不同型號大小的“V”字型箍筋5的支撐。
參照圖1或圖5,上述第二旋轉裝置3包括固設在機架1上的固定座32,伸縮裝置31安裝在該固定座32上,具體的,上述伸縮裝置31選用為三軸氣缸,在該三軸氣缸的輸出端固接有第二旋轉氣缸33,在第二旋轉氣缸33的輸出端接有第二壓緊板34,其由第二旋轉氣缸33驅動旋轉,在第二壓緊板34上對稱設置有兩個第二定位板35,在第二定位板35上設有位置可調節的第二支撐軸36。通過第二旋轉氣缸33能夠帶動第二壓緊板34旋轉,進而帶動其上的第二定位板35、第二支撐軸36轉動,最終使得其上的“V”字型箍筋5轉動,以便于焊槍4對“V”字型箍筋5的焊接。
本實施例中,為了更好的實現對兩個“V”字型箍筋5的對接和焊接,上述第二旋轉氣缸33與第一旋轉氣缸22相對而設且同步旋轉,而且第二旋轉氣缸33與第一旋轉氣缸22的軸線相重合。通過上述設置,能夠使得兩個“V”字型箍筋5在被帶動對接時,兩個“V”字型箍筋5處于最佳的接觸狀態,進而保證焊接的質量。而且通過上述設置,能夠使得兩個“V”字型箍筋5同步旋轉,以便于對其接觸位置的焊接。
上述第二壓緊板34上開設有第二通孔(圖中未示出),兩個第二定位板35分別可豎直移動的安裝在第二壓緊板34靠近第二旋轉氣缸33的一側且部分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內。在第二壓緊板34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兩側沿豎直方向對稱設有第三腰形孔(圖中未示出),第二定位板35通過螺栓組件以及該第三腰形孔可豎直移動的安裝在第二壓緊板34上,第二定位板35沿水平方向開設有第四腰形孔(圖中未示出),第二支撐軸36過螺栓組件以及該第四腰形孔可水平移動的安裝在第二定位板35上。通過上述設置,能夠使得第二支撐軸36的位置可調節,以滿足對不同型號大小的“V”字型箍筋5的支撐,其具體原理同第一旋轉裝置2,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中,在機架1上開設有接收槽11,該接收槽11位于兩個“V”字型箍筋5接觸時所在位置的下方,一方面,可以避免“V”字型箍筋5在被旋轉時與機架1發生干涉,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對焊接完成后的蝴蝶箍筋的放置,以及對焊渣的放置。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蝴蝶箍筋自動焊接機構的工作過程加以說明:
當需要進行蝴蝶箍筋的加工時,首先根據“V”字型箍筋5的型號大小調整好第一支撐軸25以及第二支撐軸36的位置,隨后將兩個“V”字型箍筋5分別掛設在第一支撐軸25以及第二支撐軸36上,完成對“V”字型箍筋5的定位。
之后通過第二旋轉裝置3的伸縮裝置31伸出,并帶動第二旋轉氣缸33以及其上的“V”字型箍筋5向第一旋轉裝置2上的“V”字型箍筋5移動,并最終使得兩個“V”字型箍筋5接觸,如圖4和圖5所示。
之后通過移動焊槍4,并使焊槍4位于兩個“V”字型箍筋5接觸部位處,并對該接觸部分的一個焊接面進行焊接,焊接完成后,通過第一旋轉氣缸22和第二旋轉氣缸33的同步旋轉180°,將兩個“V”字型箍筋5同時旋轉到另一個焊接面,對該焊接面進行焊接,直至兩個“V”字型箍筋5的焊接面均焊接完成,形成最終的蝴蝶箍筋(如圖7所示)。
隨后移開焊槍4,并通過伸縮裝置31驅動第二旋轉氣缸33回復至原位,在此過程中,蝴蝶箍筋會掛設在第一旋轉裝置2上或者掉落在機架1的接收槽11內(如圖6所示),之后通過人工將蝴蝶箍筋從第一旋轉裝置2上或者接收槽11內拿出,之后進行下一次蝴蝶箍筋的加工。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