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錐頭開卷機的在線對中裝置。
背景技術:
在帶材生產設備中,如重卷機、縱橫剪、親水箔、拉彎矯等機組,由于存在來料的錯層或塔形,上料不在機列中心線上等原因會造成帶材跑偏或產生層差。為保證帶材中心線與機列中心線一致及消除層差,設置了對中系統,避免帶材跑偏過大造成邊部損傷甚至斷帶停產,同時實現在線對中,為下道工序提供整齊的卷材,并可大量減少帶材的切邊量,提高機組的運轉速度,提高成品率。
現有的雙錐頭在線對中,有的完全靠尺子人工在線測量,有的靠激光測距儀和磁尺配合來檢測,都需要不停的手工操作來找中,對中的裝置通過電磁換向閥控制液壓馬達驅動絲杠來調節,電磁換向閥響應慢,液壓馬達精度低,并和絲杠之間有間隙誤差,隨著對帶材質量的要求提高,對對中裝置的精度、響應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對帶材的邊位進行高精度伺服自動控制,響應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驅動負載能力大的液壓伺服系統控制的雙錐頭開卷機的在線對中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液壓伺服系統控制的雙錐頭開卷機的在線對中裝置,其包括液壓泵站、伺服液壓系統、兩個光電式探測器、光源、控制器、驅動側油缸和操作側油缸;帶材上端的機架上固定有可調兩探測器之間相對距離的調節固定裝置;兩個光電式探測器分別固定在調節固定裝置上,位于帶材的兩邊緣;光源置于垂直于光電式探測器正下方的機架上并位于帶材下端;驅動側油缸和操作側油缸分別固定在兩錐頭下端機架上,其活塞桿端部分別固定在兩錐頭上;液壓泵站的供油端和回油端分別連接在伺服液壓系統的進油端和出油端,伺服液壓系統的供油端分別連接在驅動側油缸和操作側油缸的無桿腔和有桿腔;兩個光電式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連接在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在伺服液壓系統的控制端;光電式探測器感應帶材左右邊緣的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處理后發送給伺服液壓系統,控制伺服液壓系統對驅動側油缸和操作側油缸液壓油的供給或回流,控制兩錐頭的左右移動。
上述所述的液壓泵站包括油箱、液壓泵組、液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供油過濾器、溢流閥、冷卻器和回油過濾;液壓泵組后連接供油過濾器,供油過濾器的出油端為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液壓泵站的回油端T經過冷卻器和回油過濾器連接在油箱內;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設有溢流閥;油箱上裝有液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用于液位傳輸顯示和液位高低位報警,溫度傳感器用于溫度傳輸顯示和高低溫報警。該結構的液壓泵站為伺服液壓系統提供了穩定的動力源。
上述所述的伺服液壓系統包括伺服對中允許閥SV-201、伺服對中模塊、手動對中模塊和找中補油模塊;所述的伺服對中允許閥SV-201的進油端和回油端分別連接在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上,出口端控制伺服対中模塊液控單向閥的打開和關閉;所述的伺服對中模塊由伺服閥SV-202和兩個液控單向閥組成,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連接在伺服閥SV-202的進油端和回油端,伺服閥SV-202的兩出油端分別連接液控單向閥后連接在驅動側油缸和操作側油缸的無桿腔;所述的手動對中模塊由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疊加式液控單向閥和疊加式單向節流閥組成;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連接在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的進油端和回油端;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的出油端和回油端分別連接疊加式液控單向閥和疊加式單向節流閥后,再連接驅動側油缸和操作側油缸的無桿腔;所述找中補油模塊由電磁球閥SV-205組成,電磁球閥SV-205兩個油口分別連接在驅動側油缸和操作側油缸的有桿腔;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連接對中允許閥SV-201、伺服閥SV-202、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和電磁球閥SV-205的信號輸入端,控制對中允許閥SV-201、伺服閥SV-202、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和電磁球閥SV-205的打開和關閉。該伺服液壓系統響應快、控制精度高、驅動負載能力大。
上述所述的調節固定裝置包括伺服電機、兩端帶左旋和右旋螺紋的絲杠和兩個與絲杠相匹配的螺母;伺服電機固定在機架上,絲杠可旋轉地固定在機架上,伺服電機與絲杠剛性連接,兩個螺母螺紋連接在絲杠的兩端,兩個光電式探測器分別固定在兩個螺母上。這種結構簡單,可靠。
光電式探測器感應帶材左右邊緣的信號,將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處理后發送給伺服液壓系統,控制伺服液壓系統對驅動側油缸和操作側油缸液壓油的供給或回流,控制兩錐頭的左右移動,從而使帶材總處于卷筒的中間位置,避免了帶材的跑偏,從而避免了帶材邊部損傷甚至斷帶停產的現象的發生,同時實現在線對中,為下道工序提供整齊的卷材,并可大量減少帶材的切邊量,提高機組的運轉速度,提高成品率。本實用新型對帶材的邊位進行高精度伺服自動控制,響應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驅動負載能力大。且兩個光電式探測器之間的間距可以根據帶材寬度調節,適用范圍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液壓泵站的系統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伺服液壓系統的系統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液壓泵站1、伺服液壓系統13、兩個光電式探測器6、光源7、控制器2、驅動側油缸12和操作側油缸10。帶材8上端的機架上固定有可調兩探測器之間相對距離的調節固定裝置,兩個光電式探測器6分別固定在調節固定裝置上,位于帶材8的兩邊緣;優選地,所述的調節固定裝置包括伺服電機3、兩端帶左旋和右旋螺紋的絲杠4和兩個與絲杠4相匹配的螺母14;伺服電機3固定在機架上,絲杠4可旋轉地固定在機架上,伺服電機3與絲杠4剛性連接,兩個螺母14螺紋連接在絲杠4的兩端,兩個光電式探測器6分別固定在兩個螺母14上。光源7置于垂直于光電式探測器6正下方的機架上并位于帶材8下端。驅動側油缸12和操作側油缸10分別固定在兩錐頭11和9下端機架上,其活塞桿端部分別固定在兩錐頭11和9上。液壓泵站1的供油端和回油端分別連接在伺服液壓系統13的進油端和出油端,伺服液壓系統13的供油端分別連接在驅動側油缸12和操作側油缸10的無桿腔和有桿腔。兩個光電式探測器6的信號輸出端分別連接在控制器2的信號輸入端,控制器2的信號輸出端連接在伺服液壓系統13的控制端。光電式探測器6感應帶材8左右邊緣的信號,發送給控制器2,控制器2處理后發送給伺服液壓系統13,控制伺服液壓系統13對驅動側油缸12和操作側油缸10液壓油的供給或回流,控制兩錐頭11和9的左右移動。5為帶材8的導向輥。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液壓泵站1包括油箱15、液壓泵組21、液位傳感器23、溫度傳感器20、供油過濾器19、溢流閥18、冷卻器17和回油過濾器16。液壓泵組21后連接供油過濾器19,供油過濾器19的出油端為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液壓泵站的回油端T經過冷卻器17和回油過濾器16的進油端連接在油箱15內;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設有溢流閥18。油箱15上裝有液位傳感器23和溫度傳感器20,液位傳感器23用于液位傳輸顯示和液位高低位報警,溫度傳感器20用于溫度傳輸顯示和高低溫報警。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伺服液壓系統13包括伺服對中允許閥SV-201、伺服對中模塊、手動對中模塊和找中補油模塊。所述的伺服對中允許閥SV-201的進油端和回油端分別連接在液壓泵站1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上,出口端控制液伺服対中模塊控單向閥24的打開和關閉;所述的伺服對中模塊由伺服閥SV-202和兩個液控單向閥24組成,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連接在伺服閥SV-202的進油端和回油端,伺服閥SV-202的兩出油端分別連接液控單向閥24后連接在驅動側油缸11和操作側油缸10的無桿腔;所述的手動對中模塊由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疊加式液控單向閥25、疊加式單向節流閥26和疊加式減壓閥27組成;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連接在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的進油端和回油端;疊加式減壓閥27連接在液壓泵站的供油端P和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的進油端;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的出油端和回油端分別連接疊加式液控單向閥25和疊加式單向節流閥26后,再連接驅動側油缸12和操作側油缸10的無桿腔;所述找中補油模塊由電磁球閥SV-205組成,電磁球閥SV-205兩個油口分別連接在驅動側油缸12和操作側油缸11的有桿腔;控制器2的信號輸出端分別連接對中允許閥SV-201、伺服閥SV-202、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和電磁球閥SV-205的信號輸入端,控制對中允許閥SV-201、伺服閥SV-202、三位四通電磁閥SV-206和電磁球閥SV-205的打開和關閉。
上述實施例僅是優選的和示例性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專利的描述做等同技術改變,其都由本專利的保護范圍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