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焊絲生產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
背景技術:
藥芯焊絲也稱為管狀焊絲或,可以通過調整藥粉的合金成分種類和比例,很方便地設計出各種不同用途(耐磨,高強,耐熱,耐蝕,耐低溫等)的焊接材料,因為它的合金成分可靈活方便的調整,所以藥芯焊絲的許多品種是實心焊絲無法冶煉和軋制的。同時藥芯焊絲由于產品結構的特點,焊接工藝性能及焊接效率相比實芯焊絲,手工焊條更有優勢。在藥芯焊絲的生產過程中,裁帶崗是很重要的質量控制點,線材進入到裁好后,有的線材帶有一定的水份,水份會使線材產生銹跡,影響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藥芯焊絲生產中線材裁好后帶有水分,進而引起線材生銹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包括箱體、導線輪組、干燥傳動單元和電氣控制系統;
所述箱體左壁上設有進線口,右壁上設有出線口;所述箱體外部進線口處設有導線輪組;所述箱體內設有干燥傳動單元和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箱體 頂部設有過線槽,所述過線槽與所述進線口和出線口的中心線重合;所述箱體前壁上設有電氣控制面板;
所述干燥傳動單元包括第一過線輪和第二過線輪;所述第一過線輪和第二過線輪分別通過軸承套在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軸和第二固定軸上;所述第一固定軸和第二固定軸均固定在所述箱體后壁上,所述第一固定軸位于第二固定軸上方,且兩者距所述箱體左壁的距離相等;所述第一過線輪和第二過線輪之間設有線材烘干器,所述線材烘干器與所述電氣控制系統電連接;所述線材烘干器上設有第一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箱體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箱體分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所述第二空間為封閉體,且其頂部設有所述過線槽;所述第二空間內設有所述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第二空間左壁上固定有所述線材烘干器;所述第一空間內設有所述干燥傳動單元。
進一步的,所述導線輪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箱體外部進線口處;所述固定架上設有托絲輪和下壓輪,所述下壓輪位于所述托絲輪上方,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隙;所述下壓輪遠離進線口一側設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兩端均固定在固定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托絲輪和下壓輪部分交錯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托絲輪和下壓輪之間的間隙高度等于線材直徑。
進一步的,所述下壓輪側面正對所述進線口;所述下壓輪底部高度大于所述進線口底部高度,且兩者間距為1/2線材直徑;所述托絲輪頂部高度小于所述進線口底部高度,且兩者間距為1/2線材直徑。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上部和下部一側分開設置;所述下壓輪通過連接桿固定在固定架上部,所述托絲輪通過連接桿固定在固定架下部;所述固定 架上部長度大于下部;所述固定架遠離所述進線口一側上部和下部末端之間設有所述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正對所述第一過線輪和第二過線輪靠近所述第二空間一側的邊沿。
進一步的,所述線材烘干器為電加熱烘干器。
進一步的,所述箱體頂部設有上護罩,所述上護罩覆蓋整個所述第一空間頂部和第二空間頂部;所述第一空間前側設有側護罩;所述上護罩和側護罩上均設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設置有便于觀察和散熱的作用。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由于設置了導線輪組、干燥傳動單元和電氣控制系統,可實現對線材表面水分的烘干處理,提高產品品質,減少質量事故。此外,彈性件的設置可起到減震的作用,防止線材烘干處理中一旦線材上、下振動,可能產生的對下壓輪造成的損壞;電氣控制系統可對烘干溫度、烘干時間進行調節,使線材充分烘干。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的簡單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的部分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的整個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的導線輪組和進線口處的立體圖;
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的第一過線輪的側視圖;
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的第一過線輪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箱體;2-進線口;3-出線口;4-過線槽;5-電氣控制面板;6-第一過線輪;7-第二過線輪;8-第一固定軸;9-第二固定軸;10-線材烘干器;11-第一通孔;12-第一空間;13-第二空間;14-固定架;15-托絲輪;16-下壓輪;17-彈性件;18-上護罩;19-側護罩;20-第二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6所示,一種用于焊絲生產的線材干燥設備,包括箱體1、導線輪組、干燥傳動單元和電氣控制系統;
所述箱體1左壁上設有進線口2,右壁上設有出線口3;所述箱體1外部進線口2處設有導線輪組;所述箱體1內設有干燥傳動單元和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箱體1頂部設有過線槽4,所述過線槽4與所述進線口2和出線口3的中心線重合;所述箱體1前壁上設有電氣控制面板5;
所述干燥傳動單元包括第一過線輪6和第二過線輪7;所述第一過線輪6和第二過線輪7分別通過軸承套在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軸8和第二固定軸9上;所述第一固定軸8和第二固定軸9均固定在所述箱體1后壁上,所述第一固定軸8位于第二固定軸9上方,且兩者距所述箱體1左壁的距離相等;所述第一過線輪6和第二過線輪7之間設有線材烘干器10,所述線材烘干器10與所述電氣控制系統電連接;所述線材烘干器10上設有第一通孔11。
所述箱體1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箱體1分為第一空間12和第二空間13;所述第二空間13為封閉體,且其頂部設有所述過線槽4;所述 第二空間13內設有所述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第二空間13左壁上固定有所述線材烘干器10;所述第一空間12內設有所述干燥傳動單元。
所述導線輪組包括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固定在所述箱體1外部進線口2處;所述固定架14上設有托絲輪15和下壓輪16,所述下壓輪16位于所述托絲輪15上方,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隙;所述下壓輪16遠離進線口2一側設有彈性件17,所述彈性件17兩端均固定在固定架14上。
所述托絲輪15和下壓輪16部分交錯設置。
所述托絲輪15和下壓輪16之間的間隙高度等于線材直徑。
所述下壓輪16側面正對所述進線口2;所述下壓輪16底部高度大于所述進線口2底部高度,且兩者間距為1/2線材直徑;所述托絲輪15頂部高度小于所述進線口2底部高度,且兩者間距為1/2線材直徑。
所述固定架14上部和下部一側分開設置;所述下壓輪16通過連接桿固定在固定架14上部,所述托絲輪15通過連接桿固定在固定架14下部;所述固定架14上部長度大于下部;所述固定架14遠離所述進線口2一側上部和下部末端之間設有所述彈性件17;所述彈性件17為彈簧。
所述第一通孔11正對所述第一過線輪6和第二過線輪7靠近所述第二空間13一側的邊沿。
所述線材烘干器10為電加熱烘干器。
所述箱體1頂部設有上護罩18,所述上護罩18覆蓋整個所述第一空間12頂部和第二空間13頂部;所述第一空間12前側設有側護罩19;所述上護罩18和側護罩19上均設有若干第二通孔20。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為:
使用時,將本實施例中的電氣控制系統部分與現有電源連接,取下所述 上護罩18和側護罩19,先手動將與現有放線動力裝置相連的線材依次經所述下壓輪16和托絲輪15之間、進線口2伸入所述箱體1內,再將線材纏繞到所述第一過線輪6上,之后使線材穿過所述第一通孔11再經所述第二過線輪7繞回所述第一過線輪6,之后線材經所述過線槽4伸出所述出線口3與現有收線動力裝置連接;接著啟動現有放線動力裝置和收線動力裝置,開啟所述線材烘干器10,整個線材烘干程序開始正常運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