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樁基施工中的鋼筋籠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筋籠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鋼筋籠加工最常見方式是胎架制作法,主要流程是按照鋼筋籠尺寸提前預制好鋼胎架,將鋼筋籠主筋放入到胎架槽口中定位,逐一焊接主筋與鋼筋籠加強圈,形成鋼筋籠骨架。
胎架是一半圓形結構,一次只能焊接一半的鋼筋籠主筋,焊接另外一半時需要用小門吊將半成品鋼筋籠整體吊起翻轉,翻轉過程中要人工將另一半待焊接的主筋放到胎架槽口中,此時上面有吊起的半成品鋼筋籠,對施工人員構成安全隱患;施工過程中需要人工較多,操作相對繁瑣,施工效率較低。另外,半成品鋼筋籠吊起時候剛度往往不足,容易產生變形,還容易導致主筋定位不準,影響鋼筋籠加工質量。現有技術中,還有采用專業的鋼筋籠滾焊機進行施工的方法,但成本太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鋼筋籠制作方法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簡易鋼筋籠成型裝置,能安全、高效進行施工,并能降低成本,提高鋼筋籠加工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鋼筋籠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帶肋軌道,所述帶肋軌道頂面設有與鋼筋籠的主筋數量相等的主筋定位槽,每個主筋定位槽與軌道長度方向垂直設置;每個主筋定位槽的寬度與鋼筋籠主筋的直徑相等,相鄰主筋定位槽的間距與鋼筋籠主筋的間距相等;所述帶肋軌道一端設有卷揚機,另一端設有定滑輪,所述卷揚機的牽引繩繞過所述定滑輪。
上述帶肋軌道主體采用工字鋼,工字鋼的第一翼緣朝下并通過混凝土固定,第二翼緣朝上,在朝上的翼緣頂面設置所述主筋定位槽。每個主筋定位槽采用兩條相互平行的鋼筋或鋼條與帶肋軌道頂面焊接而成。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利用多道帶肋軌道對主筋進行定位,利用卷揚機牽引加強圈滾動,施工人員根據加強圈滾動位置對主筋進行點焊,形成鋼筋籠骨架。
本實用新型可以將主筋一次全部精準定位,鋼筋籠制作過程中不用吊起作業,因此不會變形,施工安全,質量可靠。用于滾焊鋼筋籠時,1人操作卷揚機,1人焊接就可以完成鋼筋籠骨架加工,需要人工少,施工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側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帶肋軌道橫向斷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使用方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使用方式的縱向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根帶肋軌道1,所述帶肋軌道1頂面設有與鋼筋籠的主筋數量相等的主筋定位槽2,每個主筋定位槽2與軌道長度方向垂直設置;每個主筋定位槽2的寬度與鋼筋籠主筋的直徑相等,相鄰主筋定位槽的間距與鋼筋籠主筋的間距相等;所述帶肋軌道一端設有卷揚機3,另一端設有定滑輪4,所述卷揚機3的牽引繩5繞過所述定滑輪4。
每個主筋定位槽2可采用兩條相互平行的鋼筋或鋼條6與帶肋軌道頂面焊接而成。
如圖3所示,作為一種實施例,所述帶肋軌道1主體可采用工字鋼,工字鋼的第一翼緣11朝下并通過混凝土13固定,第二翼緣12朝上,在第二翼緣12頂面焊接鋼筋或鋼條6,形成主筋定位槽。
如圖4、圖5所示,在應用本實用新型加工鋼筋籠時,按擬加工的鋼筋籠上的加強圈數量和間距,將與加強圈數量相等的多個本實用新型裝置并列設置,相鄰裝置間的間距與鋼筋籠加強圈的間距相等;將待焊接的鋼筋籠主筋7逐一放入主筋定位槽2中,先將加強圈8與帶肋軌道端部的第一條主筋7焊接,然后將繞過定滑輪4的卷揚機牽引繩5與加強圈8連接,啟動卷揚機3牽引加強圈8沿帶肋軌道1滾動,當滾動到第二根主筋位置時,暫停卷揚機牽引,將加強圈固定,并與第二根主筋焊接,然后繼續啟動卷揚機牽引加強圈滾動到下一主筋位置并焊接。加強圈滾動一段距離后,可適當改變牽引繩與加強圈的連接位置,便于牽引加強圈滾動。如此循環作業,直至將所有主筋都與加強圈焊接,便完成鋼筋籠加工。
為便于加強圈滾動,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時,可將所述帶肋軌道向所述定滑輪方向傾斜設置。為防止加強圈滾動時失控,可在卷揚機與加強圈間連接一保險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