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平面顯示用偏光片,具體涉及一種偏光片磨邊機臺的刀盤裝置。
背景技術:
偏光片裁切之后需要對片材四邊進行磨邊,一般需要研磨3mm廢料,單邊研磨1.5mm,傳統偏光片磨邊機臺使用的刀盤上安裝有三組共九把刀具,每組刀具包括1#刀、2#刀和3#刀,其中1#刀的切削量為0.15mm,2#刀的切削量為0.4mm,3#刀的切削量為0.2mm,通過該刀盤對片材進行磨邊,由于每把刀具切削量較小,如果僅進行一次研磨會導致片材邊緣粗糙,因此為獲得邊緣整齊光滑的片材需要對片材進行兩次研磨,每次單邊研磨0.75mm,這樣就會使得磨邊機臺工作效率下降,產能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偏光片磨邊機臺的刀盤裝置,采用該刀盤裝置后,僅需進行一次切削就可獲得邊緣整齊光滑的片材。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一種偏光片磨邊機臺的刀盤裝置,包括圓形刀盤本體,所述刀盤本體中心設有圓形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周邊均布有六個螺孔,所述刀盤本體邊緣上均布有十五個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設有刀具,所述刀具包括三個刀具組,每個刀具組包括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刀、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和第五刀,所述第一刀、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和第五刀的刀高依次增大,第一刀、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和第五刀的刀深依次增大。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偏光片磨邊機臺的刀盤裝置,所述第一刀的刀高為3.7mm,所述第二刀的刀高為4.0mm,所述第三刀的刀高為4.4mm,所述第四刀的刀高為4.8mm,所述第五刀的刀高為5.0mm。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偏光片磨邊機臺的刀盤裝置,所述第一刀的刀深為110.0mm,第二刀的刀深為112.0mm,第三刀的刀深為114.0mm,第四刀的刀深為116.0mm,第五刀的刀深為118.0mm。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述的刀高是指刀具端部超出刀盤本體端面的距離,刀深是指刀具內側距離刀盤本體中心的距離,本實用新型增加刀盤本體上安裝的刀具數量,并通過對每把刀具的刀高、刀深的設計,使得切削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合理分配每把刀的切削量,以達到單次切削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產品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技術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述的刀盤本體上安裝十五把刀具,并通過合理的設計分配各刀具的切削量,使得在總切削量不變的情況下,僅需一次研磨即可獲得符合要求的產品,將磨邊機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42.6%,同時減少了刀具的磨損,使得刀具的使用壽命提高了50%。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現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一種偏光片磨邊機臺的刀盤裝置,包括圓形刀盤本體1,所述刀盤本體1尺寸與傳統刀盤本體尺寸相同直徑為252mm,所述刀盤本體1中心設有圓形安裝孔2,所述安裝孔2周邊均布有六個螺孔3,所述刀盤本體1邊緣上均布有十五個安裝槽4,所述安裝槽4內設有刀具,所述刀具包括三個刀具組,每個刀具組包括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刀5、第二刀6、第三刀7、第四刀8和第五刀9,相鄰刀具組的第五刀9和第一刀5相鄰,本實用新型中記刀具端部高出刀盤本體1端面的距離為刀高,刀具內側距離刀盤本體1邊緣的距離為刀深,所述第一刀5的刀高為為3.7mm,所述第二刀6的刀高為4.0mm,所述第三刀7的刀高為4.4mm,所述第四刀8的刀高為4.8mm,所述第五刀9的刀高為5.0mm,第一刀的刀深為110mm,第一刀的刀深為112mm,第一刀的刀深為114mm,第一刀的刀深為116mm,第一刀的刀深為118mm,這樣利用該刀盤裝置只需要進行一次切削就可以達到單邊研磨1.5mm的目的,得到符合要求的產品,減少切削次數,提高磨邊機臺的工作效率,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刀高、刀深是通過以下方法確定的,分析實際工作中偏光片片材的移動速度,根據該速度及偏光片相對刀具的角度計算刀具對偏光片的各個方向的分力,在此基礎上通過三維模擬建立刀盤模型,最后通過實驗調整確定刀高及刀深。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在上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改進,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