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工裝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彎頭卡具。
背景技術:
石油輸送地面管線進行連接時,因地勢不平或輸送路徑不為一條直線等原因,需要使用彎頭進行連接。
目前,管線通過彎頭進行連接的方式通常采用焊接方式,即彎頭與相連接的油管焊接,然而,油管內設有涂層以進行防腐,焊接高溫會嚴重破壞油管內涂層,影響管體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彎頭卡具,用于夾持彎頭以方便彎頭兩端的螺紋加工,從而實現管線通過彎頭螺紋連接,確保管體性能不受影響。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彎頭卡具,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相互形成預設夾角的底部支撐結構和背部支撐結構,所述底部支撐結構和所述背部支撐結構均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分別用于支撐所要夾持的彎頭兩端;
壓板,所述壓板的數量至少為2個,分別活動連接于所述基座,且分別用于壓住所述彎頭的兩端,使所述彎頭固定于所述壓板與所述凹槽之間;
所述基座還包括安裝結構,所述安裝結構用于連接機床中裝夾工件的部分。
具體地,所述凹槽的頂部開口面積大于底部面積,所述凹槽的側壁為斜平面,所述斜平面用于支撐所述彎頭。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還包括連接柱,所述底部支撐結構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所述連接柱,以及所述背部支撐結構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所述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端部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壓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過所述連接柱的端部,所述外螺紋用于螺紋連接螺母,通過旋擰所述螺母以使所述壓板向所述凹槽方向壓緊所述彎頭。
具體地,所述壓板中用于壓住所述彎頭的表面為平面。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還包括相對的兩個側板,所述底部支撐結構、所述背部支撐結構與兩個所述側板圍成夾持空間,兩個所述側板上分別設置有對中結構;當所要夾持的彎頭置于所述夾持空間內,且所述彎頭的兩端分別夾持在所述壓板與所述凹槽之間時,所述對中結構用于調節所述彎頭相對于所述側板的距離。
具體地,所述對中結構包括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螺紋連接螺釘,通過旋擰螺釘推動所述彎頭以調節所述彎頭相對所述側板的距離。
具體地,所述底部支撐結構包括底板和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底部支撐塊,所述背部支撐結構包括背板和設置于所述背板上的背部支撐塊,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形成所述預設夾角,所述底部支撐塊和所述背部支撐塊均具有所述凹槽;所述底板、所述背板和兩個所述側板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所述背板與所述底板之間連接有加強筋。
具體地,所述底部支撐結構包括底板和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底部支撐塊,所述背部支撐結構包括固定架、轉動架和設置于所述轉動架上的背部支撐塊,所述底部支撐塊和所述背部支撐塊均具有所述凹槽;所述固定架與所述底板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所述轉動架轉動連接于所述固定架,且所述轉動架與所述固定架之間設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當所述轉動架轉動至相對于所述底板成所述預設夾角時,固定所述轉動架。
具體地,所述安裝結構為從所述背部支撐結構向外延伸的管體,當所述彎頭卡具夾持彎頭時,所述彎頭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撐結構的凹槽與所述壓板之間,所述管體與所述彎頭的一端同軸。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頭卡具,通過底部支撐結構的凹槽、背部支撐結構的凹槽與壓板將彎頭固定夾持在彎頭卡具上,且通過彎頭卡具的安裝結構固定連接于機床裝夾工件的部分,以使彎頭通過彎頭卡具裝夾在機床上,利用機床對彎頭兩端進行螺紋加工,從而能夠實現管線通過彎頭螺紋連接,確保管體性能不受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頭卡具的正視圖;
圖2為圖1的彎頭卡具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彎頭卡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彎頭卡具,包括:基座1,基座1包括相互形成預設夾角的底部支撐結構11和背部支撐結構12,底部支撐結構11和背部支撐結構12均設置有凹槽13,凹槽13分別用于支撐所要夾持的彎頭2兩端;壓板3,壓板3的數量至少為2個,分別活動連接于基座1,且分別用于壓住彎頭2的兩端,使彎頭2固定于壓板3與凹槽13之間;基座1還包括安裝結構14,安裝結構14用于連接機床中裝夾工件的部分。
其中,底部支撐結構11與背部支撐結構12之間形成的預設夾角等于所要夾持的彎頭2的角度,底部支撐結構11的凹槽13和背部支撐結構12的凹槽13分別支撐所要夾持的彎頭2的兩端,凹槽13使彎頭2不易滾動,壓板3用于將所要夾持的彎頭2固定夾持在壓板3與凹槽13之間。
其中,壓板3活動連接于基座1,可以設計為壓板可拆卸連接于基座,或者壓板滑動連接于基座1,或者壓板轉動連接于基座,當彎頭卡具要夾持彎頭2時,先將壓板3置于方便將彎頭2兩端分別接觸底部支撐結構11的凹槽13和背部支撐結構12的凹槽13的位置,將彎頭2放置好后,再將壓板3調整回壓緊彎頭2的位置,彎頭2兩端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壓板3,緊壓住彎頭2,以使彎頭卡具將彎頭2固定夾持住。
彎頭卡具的安裝結構14可根據機床裝夾工件的部分進行相應設計,以使機床裝夾工件的部分能夠固定連接安裝結構14,從而使彎頭2通過彎頭卡具安裝在機床上,這樣便可對彎頭2進行機加工;通常加工螺紋是采用車床加工,車床裝夾工件的部分為三爪卡盤或其他夾具,以三爪卡盤為例,則可將安裝結構14制成管體,裝夾在三爪卡盤上,以實現彎頭2通過彎頭卡具固定安裝于三爪卡盤,其中使管體與彎頭2的一端同軸,便可利用車床對彎頭2的一端進行車螺紋作業,然后再調換彎頭2兩端夾持在彎頭卡具的位置,使彎頭2的另一端與管體同軸,便可利用車床對彎頭2的另一端進行車螺紋作業,彎頭2的兩端分別進行螺紋加工后,便可實現管線通過彎頭2螺紋連接,避免了彎頭2與管線焊接時高溫破壞管內涂層,以確保管體性能不受影響。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頭卡具,通過底部支撐結構的凹槽、背部支撐結構的凹槽與壓板將彎頭固定夾持在彎頭卡具上,且通過彎頭卡具的安裝結構固定連接于機床裝夾工件的部分,以使彎頭通過彎頭卡具裝夾在機床上,利用機床對彎頭兩端進行螺紋加工,從而能夠實現管線通過彎頭螺紋連接,確保管體性能不受影響。
具體地,凹槽13的頂部開口面積大于底部面積,凹槽13的側壁為斜平面,斜平面用于支撐彎頭2。其中,凹槽可以設計為弧形槽,但為了使彎頭2不易竄動,需將弧形槽設計為與夾持的彎頭2相同圓心較為適宜,這樣彎頭卡具只針對一種尺寸型號的彎頭2進行夾持;而凹槽13設計為本實施例中的形式時,凹槽13可支撐不同尺寸型號的彎頭2,當凹槽13支撐彎頭2時,凹槽13的側壁與彎頭2的外壁相切,支撐彎頭2,使彎頭2不易竄動。
將壓板3設計為可拆卸連接于基座1,具體方式為:基座1還包括連接柱15,底部支撐結構1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連接柱15,以及背部支撐結構1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連接柱15,連接柱15的端部設置有外螺紋,壓板3上設置有通孔,通孔用于穿過連接柱15的端部,外螺紋用于螺紋連接螺母4,通過旋擰螺母4以使壓板3向凹槽13方向壓緊彎頭2。當夾持彎頭2時,壓板3套在連接柱15上,擰緊螺母4以使壓板3壓緊彎頭2,當需要拆下彎頭2時,擰下螺母4,則可將壓板3從連接柱15上拆下,方便彎頭2的拆裝。
具體地,壓板3中用于壓住彎頭2的表面為平面。壓板3在壓緊彎頭2時,壓板3的表面與彎頭2的外壁相切,壓板3的表面為平面,可壓緊不同尺寸型號的彎頭2。
為了更好的對中所夾持的彎頭2,基座1還包括相對的兩個側板16,底部支撐結構11、背部支撐結構12與兩個側板16圍成夾持空間,兩個側板16上分別設置有對中結構161;當所要夾持的彎頭2置于夾持空間內,且彎頭2的兩端分別夾持在壓板3與凹槽13之間時,對中結構161用于調節彎頭2相對于側板16的距離。其中,對中結構161可以設計為相對側板16向夾持空間內推動的結構,在夾持彎頭2時,兩側板16的對中結構161能夠向著相互靠攏的方向推動彎頭2,使彎頭2被夾持兩個側板16之間,更加提高彎頭2的夾持緊固性。
具體地,對中結構161包括螺紋孔,螺紋孔內螺紋連接螺釘,通過旋擰螺釘推動彎頭2以調節彎頭2相對側板16的距離。在側板16上設置螺紋孔,兩側板16上的螺紋孔中分別旋入螺釘以夾緊被夾持的彎頭2,結構簡單易實現。
彎頭卡具可以設計為固定式或者可調節式,其中固定式為底部支撐結構11與背部支撐結構12的夾角固定,可調節式為底部支撐結構11與背部支撐結構12的夾角可調節,具體設計方式如下:
當彎頭卡具設計為固定式時,參見圖2,底部支撐結構11包括底板和設置于底板上的底部支撐塊111,背部支撐結構12包括背板和設置于背板上的背部支撐塊121,底板和背板形成預設夾角,底部支撐塊111和背部支撐塊121均具有凹槽;底板、背板和兩個側板通過焊接固定連接;背板與底板之間連接有加強筋17。底板和背板焊接形成預設夾角,該預設夾角與所要夾持的彎頭2角度相等,例如彎頭2為直角彎頭時,該預設角度為90度;加強筋17用于加強背板和底板承受的負荷,以防背板和底板受壓變形。
當彎頭卡具設計為可調節式時,參見圖3,底部支撐結構11包括底板112和設置于底板112上的底部支撐塊111,背部支撐結構12包括固定架122、轉動架123和設置于轉動架123上的背部支撐塊121,底部支撐塊111和背部支撐塊121均具有凹槽;固定架122與底板112通過焊接固定連接,轉動架123轉動連接于固定架122,且轉動架123與固定架122之間設置有定位部124,定位部124用于當轉動架123轉動至相對于底板112成預設夾角時,固定轉動架123。固定架122與底板112焊接,固定架122與底板112之間可設置加強筋17以便加強承受的負荷,轉動架123相對于固定架122轉動,其中轉動架123轉動到預設位置時,即轉動架123相對于底板112成預設角度,該預設夾角與所要夾持的彎頭2角度相等,通過定位部124將轉動架123固定,可設計為能夠將轉動架123轉動至預設角度為45度、90度等位置,以便能夠相應地夾持45度彎頭、90度彎頭等。
具體地,安裝結構14為從背部支撐結構12向外延伸的管體,當彎頭卡具夾持彎頭2時,彎頭2的一端固定在底部支撐結構11的凹槽13與壓板3之間,管體與彎頭2的一端同軸。將安裝結構14設計為管體,以便于能夠裝夾在車床的三爪卡盤或其它夾具上,管體與彎頭2的一端同軸,可利用車床對彎頭2的一端進行車螺紋作業,調換彎頭2使另一端夾持在與管體同軸的位置上,便可對彎頭2的另一端進行車螺紋作業。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彎頭卡具,通過底部支撐結構的凹槽、背部支撐結構的凹槽與壓板將彎頭固定夾持在彎頭卡具上,且通過彎頭卡具的安裝結構固定連接于機床裝夾工件的部分,以使彎頭通過彎頭卡具裝夾在機床上,利用機床對彎頭兩端進行螺紋加工,從而能夠實現管線通過彎頭螺紋連接,確保管體性能不受影響。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