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申請是分案申請。原案的申請號是:201610077165.8,申請日是:2016年2月3日。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化裝配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閥門配件的自動化裝配設備。
背景技術:
單向閥在液壓與氣動傳動中獲得了大量應用,單向閥閥芯包括一個閥芯和一個彈簧,由于閥芯和彈簧的結構小巧。長期以來,單向閥閥芯的裝配都是依賴于手工操作,根本無法適應日益提高的技術發展的需要,手工裝配的弊端日益暴漏。需要用自動化設備實現單向閥閥芯的自動化操作。
申請人經過長期的技術攻關,實現了單向閥閥芯的自動化裝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包括閥芯振動盤、彈簧振動盤、送料機構、擠壓機構、轉盤,所述閥芯振動盤、彈簧振動盤放置于工作臺上,所述轉盤通過分割器活動連接于所述工作臺,所述分割器驅動所轉盤進行四十五度等分轉動,在所述轉盤的周邊均勻布置所述送料機構、擠壓機構,所述閥芯振動盤通過閥芯輸送管道連接至所述送料機構,所述彈簧振動盤通過彈簧輸送管道連接至所述送料機構;在所述轉盤上固連所述裝配筒,所述裝配筒位于所述送料機構、擠壓機構的下部;
所述送料機構包括:橫推氣缸、橫推板、送料板、彈簧進料套筒、閥芯進料套筒、支架,所述橫推氣缸、支架固連于所述工作臺上,所述送料板活動連接于所述支架,所述送料板固連于所述橫推板的兩端,所述橫推板固連于所述橫推氣缸的活塞桿的末端;所述彈簧進料套筒、閥芯進料套筒貫穿于所述支架,所述彈簧輸送管道固連于所述彈簧進料套筒,所述閥芯輸送管道固連于所述閥芯進料套筒;在所述送料板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彈簧、閥芯的載料孔;
所述擠壓機構包括:升降臺、導柱、導套、升降氣缸、擠壓軸、下料軸,所述升降氣缸布置于所述升降臺的下部,所述升降氣缸的活塞桿固連于所述升降臺,所述導柱固連于所述升降臺,所述導套固連于所述工作臺,所述導柱活動連接于所述導套;所述升降臺上固連所述擠壓軸、下料軸。
優選地,所述裝配筒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單向閥閥芯的裝配孔,所述裝配孔的內徑和所述單向閥閥芯的外徑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閥芯輸送管道的數量為二,所述彈簧輸送管道的數量為二。
優選地,所述閥芯輸送管道的截面為圓形,所述閥芯輸送管道的內徑和所述閥芯的外徑相匹配;所述彈簧輸送管道的截面為圓形,所述彈簧輸送管道的內徑和所述彈簧的外徑相匹配。
優選地,在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所述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下料軸的下部位置,在所述工作臺的下部固連下料管道,所述下料管道和所述出料孔相連。
優選地,所述送料板位于所述彈簧進料套筒、閥芯進料套筒的下部,位于所述裝配筒的上部。
優選地,所述擠壓軸位于所述裝配筒的上部,所述擠壓軸和所述裝配筒同軸布置;所述下料軸位于所述裝配筒的上部,所述下料軸和所述裝配筒同軸布置;所述彈簧進料套筒位于所述裝配筒的上部,所述彈簧進料套筒和所述裝配筒不構成同軸布置;所述閥芯進料套筒位于所述裝配筒的上部,所述閥芯進料套筒和所述裝配筒不構成同軸布置。
優選地,所述裝配筒的數量為八,等間距地布置于所述轉盤上。
優選地,所述閥芯輸送管道、彈簧輸送管道的材質為柔性材質,所述閥芯輸送管道、彈簧輸送管道的材質為:塑料管、皮管。
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由實現了自動化裝配,完全避免了人工參與,實現了無人化作業,并且所述單向閥閥芯的產量高,質量好,效率高。
與此同時,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包括兩組送料機構、擠壓機構,使得裝配的效率提高了兩倍。
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發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單向閥閥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在另一個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沿剖切線剖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送料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擠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擠壓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1閥芯振動盤、2彈簧振動盤、3閥芯輸送管道、4彈簧輸送管道、5送料機構、6擠壓機構、7轉盤、8橫推氣缸、9橫推板、10送料板、11彈簧進料套筒、12支架、13剖切面、14閥芯進料套筒、15閥芯、16彈簧、17裝配筒、18載料孔、19二號剖切線、20升降臺、21導柱、22導套、23升降氣缸、24擠壓軸、25下料軸、26下料管道、27工作臺、28出料孔。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工藝性好,全自動操作,實現無人化作業。
首先分析一下單向閥閥芯的結構。圖1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單向閥閥芯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單向閥閥芯包括:閥芯15、彈簧16;所述閥芯15的一部分結構擠壓到所述彈簧16,所述閥芯15和彈簧16實現過盈配合。
圖2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在另一個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沿剖切線剖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包括閥芯振動盤1、彈簧振動盤2、送料機構5、擠壓機構6、轉盤7,所述閥芯振動盤1、彈簧振動盤2放置于工作臺27上,所述轉盤7通過分割器活動連接于所述工作臺27,所述分割器驅動所轉盤7進行四十五度等分轉動,在所述轉盤7的周邊均勻布置所述送料機構5、擠壓機構6,所述閥芯振動盤1通過閥芯輸送管道3連接至所述送料機構5,所述彈簧振動盤2通過彈簧輸送管道4連接至所述送料機構5;在所述轉盤7上固連所述裝配筒17,所述裝配筒17位于所述送料機構5、擠壓機構6的下部;
圖5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送料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所述送料機構5包括:橫推氣缸8、橫推板9、送料板10、彈簧進料套筒11、閥芯進料套筒14、支架12,所述橫推氣缸8、支架12固連于所述工作臺27上,所述送料板10活動連接于所述支架12,所述送料板10固連于所述橫推板9的兩端,所述橫推板9固連于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的末端;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閥芯進料套筒14貫穿于所述支架12,所述彈簧輸送管道4固連于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所述閥芯輸送管道3固連于所述閥芯進料套筒14;在所述送料板10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彈簧16、閥芯15的載料孔18;
圖7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擠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擠壓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所述擠壓機構6包括:升降臺20、導柱21、導套22、升降氣缸23、擠壓軸24、下料軸25,所述升降氣缸23布置于所述升降臺20的下部,所述升降氣缸23的活塞桿固連于所述升降臺20,所述導柱21固連于所述升降臺20,所述導套22固連于所述工作臺27,所述導柱21活動連接于所述導套22;所述升降臺20上固連所述擠壓軸24、下料軸25。
更具體地,所述裝配筒17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單向閥閥芯的裝配孔29,所述裝配孔29的內徑和所述單向閥閥芯的外徑相匹配。
更具體地,所述閥芯輸送管道3的數量為二,所述彈簧輸送管道4的數量為二。
更具體地,所述閥芯輸送管道3的截面為圓形,所述閥芯輸送管道3的內徑和所述閥芯15的外徑相匹配;所述彈簧輸送管道4的截面為圓形,所述彈簧輸送管道4的內徑和所述彈簧16的外徑相匹配。
更具體地,在所述工作臺27上設置所述出料孔28,所述出料孔28位于所述下料軸25的下部位置,在所述工作臺27的下部固連下料管道26,所述下料管道26和所述出料孔28相連。
更具體地,所述送料板10位于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閥芯進料套筒14的下部,位于所述裝配筒17的上部。
更具體地,所述擠壓軸24位于所述裝配筒17的上部,所述擠壓軸24和所述裝配筒17同軸布置;所述下料軸25位于所述裝配筒17的上部,所述下料軸25和所述裝配筒17同軸布置;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位于所述裝配筒17的上部,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和所述裝配筒17不構成同軸布置;所述閥芯進料套筒14位于所述裝配筒17的上部,所述閥芯進料套筒14和所述裝配筒17不構成同軸布置。
更具體地,所述裝配筒17的數量為八,等間距地布置于所述轉盤7上。
更具體地,所述閥芯輸送管道3、彈簧輸送管道4的材質為柔性材質,所述閥芯輸送管道3、彈簧輸送管道4的材質為:塑料管、皮管。
以下結合圖1至8,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
裝配流程包括以下5步:
1)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將所述彈簧16進入所述載料孔18中;
2)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伸出,所述彈簧16脫離所述載料孔18進入所述裝配孔29中,接著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縮回;
3)見圖3,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所述轉盤7順時針轉動四十五度,將所述閥芯15、彈簧16進入所述載料孔18中;
4)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伸出,所述閥芯15、彈簧16脫離所述載料孔18進入所述裝配孔29中,接著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縮回;所述升降臺20從高位下降,所述擠壓軸24對所述裝配孔18中的所述閥芯15、彈簧16完成擠壓,所述下料軸25對所述單向閥閥芯從所述裝配孔18中推出,接著所述升降臺20上升;
5)跳轉至步驟3),不斷重復步驟3)至步驟5)。
接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每個步驟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
1)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將所述彈簧16進入所述載料孔18中;
所述彈簧16放置于所述彈簧振動盤2中,所述彈簧振動盤2對所述彈簧16進行振動排序,由所述彈簧輸送管道4輸送至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中。由于所述送料板10位于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的下部。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所述載料孔18和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為同軸布置,將有一個所述彈簧16進入至所述載料孔18中。
2)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伸出,所述彈簧16脫離所述載料孔18進入所述裝配孔29中,接著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縮回:
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伸出,所述送料板10向所述轉盤7的中心運動一段距離,使所述載料孔18和裝配孔29同軸布置,所述彈簧16從所述載料孔18中掉落至所述裝配孔29中。接著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縮回,使所述載料孔18和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同軸布置。
3)見圖3,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所述轉盤7順時針轉動四十五度,將所述閥芯15、彈簧16進入所述載料孔18中:
所述轉盤7順時針轉動四十五度,在步驟2)中放置在所述裝配孔29中的所述彈簧16隨所述轉盤7轉動至所述閥芯進料套筒14的下方。
所述閥芯15放置于所述閥芯振動盤1中,所述閥芯振動盤1對所述閥芯15進行振動排序,由所述閥芯輸送管道3輸送至所述閥芯進料套筒14中。由于所述送料板10位于所述閥芯進料套筒14的下部。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所述載料孔18和所述閥芯進料套筒14為同軸布置,將有一個所述閥芯15進入至所述載料孔18中。
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所述載料孔18和所述彈簧進料套筒11為同軸布置,將有一個所述彈簧16進入至所述載料孔18中。
所述分割器驅動所轉盤7進行四十五度等分轉動,即所述轉盤7每次轉動四十五度。
4)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伸出,所述閥芯15、彈簧16脫離所述載料孔18進入所述裝配孔29中,接著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縮回;所述升降臺20從高位下降,所述擠壓軸24對所述裝配孔18中的所述閥芯15、彈簧16完成擠壓,所述下料軸25對所述單向閥閥芯從所述裝配孔18中推出,接著所述升降臺20上升:
步驟4)包括以下步驟4.1)和步驟4.2),步驟4.1)和步驟4.2)為同時進行的兩個步驟。
4.1)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伸出,所述閥芯15脫離所述載料孔18進入所述裝配孔29中,由于之前已經將一枚所述彈簧16放置至所述裝配孔29中,所述閥芯15掉落至所述彈簧16的上部。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伸出,所述彈簧16從所述載料孔18進入空的所述裝配孔29中。接著所述橫推氣缸8的活塞桿縮回。
4.2)所述升降臺20從高位下降,所述擠壓軸24對所述裝配孔18中的所述閥芯15、彈簧16完成擠壓,使所述閥芯15的一部分進入至所述彈簧16中。所述下料軸25對所述單向閥閥芯從所述裝配孔18中推出,接著所述升降臺20上升。
5)跳轉至步驟3),不斷重復步驟3)至步驟5)。
需要注意的是,在裝配流程從步驟1)至步驟5)的第1次循環周期內,步驟4.2)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由于在所述擠壓軸24、下料軸25下部的所述裝配孔29中沒有所述閥芯15、彈簧16,將使所述擠壓軸24、下料軸25沒有可以作用的對象。
隨著不斷重復步驟3)至步驟5),步驟4.2)將發揮作用。在所述擠壓軸24、下料軸25下部的所述裝配孔29中存在所述閥芯15、彈簧16,步驟4.2)中,所述擠壓軸24將使所述閥芯15、彈簧16完成擠壓裝配,同時所述下料軸25將使所述單向閥閥芯穿過所述出料孔28,進入所述下料管道26中,所述單向閥閥芯在所述下料管道26中輸送至容器中進行收集。
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由實現了自動化裝配,完全避免了人工參與,實現了無人化作業,并且所述單向閥閥芯的產量高,質量好,效率高。
與此同時,本發明用于制造閥門的自動化成套裝備包括兩組送料機構5、擠壓機構6,使得裝配的效率提高了兩倍。
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發明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