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機械穩固底座機構,屬于機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加工機械裝置下方通常會設置底座,用于支撐其結構,但目前現階段的底座結構簡單,通常不設置支撐加固裝置,底座容易受損,在加工機械受力不均或產生振動時,容易發生傾斜,影響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底座在加工機械受力不均或產生振動時容易發生傾斜等問題,同時針對現階段底座支撐效果不佳的情況,本發明提出一種加工機械穩固底座機構,大大增加底座的固定和穩定效果。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加工機械穩固底座機構,包括底座盤、位于底座盤上的支撐柱和位于所述支撐柱兩側的穩定墩柱,所述底座盤上設有凹槽,該支撐柱和穩定墩柱設置在該凹槽內,所述支撐柱橫截面呈u型結構包括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之間的支撐壁,該支撐壁的上端呈u型狀包括位于支撐壁上端的第一上端臂和與所述第一上端臂對稱設置的第二上端臂,所述第一上端臂和第二上端臂分別于第一支撐柱的頂部、第二支撐柱的頂部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柱側壁和第二支撐柱側壁上均設有上窄下寬用于與底座盤底部固連的側翼;所述穩定墩柱對稱設置在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的外側,該穩定墩柱包括芯柱和分布固定在所述芯柱側壁上的限位壁。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本發明所述的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穩定墩柱的芯柱均為中空結構,該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的中空結構的直徑為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上表面直徑的1/2;該穩定墩柱的芯柱的中空結構的直徑為芯柱上表面直徑的1/2。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本發明所述的支撐壁的底部中部設有與底座盤側壁連接的第一條狀連接片。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本發明所述的支撐壁的u形上端開口高度為支撐柱高度的1/2。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本發明所述的穩定墩柱的側壁上設有用于與底座盤固連的第二條狀連接片,所述限位壁寬度小于第二條狀連接片的寬度。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本發明所述的第一條狀連接片和第二條狀連接片相互平行。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本發明所述的側翼與支撐壁相互垂直。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加工機械穩固底座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通過采用支撐柱和穩定墩柱,并結合支撐壁、限位壁、第一條狀連接片和第二條狀連接片,大大增加底座的穩定性,且通過加設中空空間,提高底座與機構的連接強度和抗震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底座盤1、支撐柱2、穩定墩柱3、凹槽11、第一支撐柱21、第二支撐柱22、支撐壁23、第一上端臂23a、第二上端臂23b、側翼24、芯柱31、限位壁32、第一條狀連接片23c、第二條狀連接片3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
本技術:
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參見圖1所述的一種加工機械穩固底座機構,包括底座盤1、位于底座盤1上的支撐柱2和位于所述支撐柱2兩側的穩定墩柱3,所述底座盤1上設有凹槽11,該支撐柱2和穩定墩柱3設置在該凹槽11內,所述支撐柱2橫截面呈u型結構包括第一支撐柱21、第二支撐柱22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柱21、第二支撐柱22之間的支撐壁23,該支撐壁23的上端呈u型狀包括位于支撐壁上端的第一上端臂23a和與所述第一上端臂23a對稱設置的第二上端臂23b,所述第一上端臂23a和第二上端臂23b分別于第一支撐柱21的頂部、第二支撐柱22的頂部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柱21側壁和第二支撐柱22側壁上均設有上窄下寬用于與底座盤底部固連的側翼24;所述穩定墩柱3對稱設置在第一支撐柱21、第二支撐柱22的外側,該穩定墩柱3包括芯柱31和分布固定在所述芯柱31側壁上的限位壁32。
進一步的,第一支撐柱21、第二支撐柱22、穩定墩柱3的芯柱31均為中空結構,該第一支撐柱21、第二支撐柱22的中空結構的直徑為第一支撐柱21、第二支撐柱22上表面直徑的1/2;該穩定墩柱3的芯柱31的中空結構的直徑為芯柱31上表面直徑的1/2。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的支撐壁23的底部中部設有與底座盤1側壁連接的第一條狀連接片23c,支撐壁23的u形上端開口高度為支撐柱2高度的1/2。
穩定墩柱3的側壁上設有用于與底座盤1固連的第二條狀連接片33,所述限位壁32寬度小于第二條狀連接片33的寬度。
第一條狀連接片23c和第二條狀連接片33相互平行。側翼24與支撐壁23相互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