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加工機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型精密零配件的加工專用機床。
背景技術:
機床是指制造機器的機器,亦稱工作母機或工具機,習慣上簡稱機床。一般分為金屬切削機床、鍛壓機床和木工機床等。現代機械制造中加工機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還有鑄造、鍛造、焊接、沖壓、擠壓等,但凡屬精度要求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細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機床上用切削的方法進行最終加工。機床在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
現有的小型精密零配件的加工專用機床存在如下缺陷:一、不便于移動,整體穩定性不夠,工作時震動幅度過大;二、現有的機床不可快速拼接、拆卸,不方便進行運輸;三、現有的機床打孔裝置方位不便于調節;四、現有的機床智能化程度不夠;五、現有的機床上控制器缺少保護電路,無法保證控制器可穩定安全的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小型精密零配件的加工專用機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小型精密零配件的加工專用機床,包括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所述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的上端均通過滑動限位柱連接有工作臺,所述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與工作臺之間均設有彈簧減震器,兩個所述工作臺之間通過彈簧卡合機構連接,兩個所述工作臺之間還通過鎖緊螺釘固定,其中一個所述工作臺的一側設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設有顯示屏和控制按鍵組,所述工作臺的上設有轉動臺,所述工作臺上還設有兩根第一限位桿,兩根所述第一限位桿上共同設有第一連接座,所述第一連接座上設有照明裝置,兩根所述第一限位桿上共同貫穿設有第一移動塊,所述第一移動塊上螺紋連接有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的上端與設置在第一連接座上的第一軸承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桿的下端與設置在工作臺上的第一電機連接,所述第一移動塊的一側對稱水平設有兩根第二限位桿,兩根所述第二限位桿遠離第一移動塊的一端共同設有第二連接座,兩根所述第二限位桿上共同貫穿設有第二移動塊,所述第二移動塊上螺紋連接有第二螺紋桿,所述第二螺紋桿的一端與設置在第一移動塊上的第二軸承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桿的另一端與設置在第二連接座上的第二電機連接,所述第二移動塊的下端設有打孔裝置,且打孔裝置與轉動臺的位置相對應,另一個所述工作臺上設有電動滑軌,所述電動滑軌上設有滑塊,所述滑塊上設有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通過鉸鏈連接有上固定座,且上固定座與下固定座還通過第一鎖緊裝置連接,所述上固定座的頂端還貫穿設有第二鎖緊裝置,所述上固定座與下固定座之間設有固定腔,所述工作臺上還設有氣缸,所述氣缸上通過氣動伸縮桿連接有l型連接座,所述l型連接座上轉動連接有打磨輥,所述打磨輥同軸設有蝸輪,所述蝸輪嚙合有蝸桿,所述蝸桿的頂端與設置在l型連接座上的第三電機連接。
優選地,所述彈簧卡合機構由彈簧、抵塊和卡塊組成,其中一個所述工作臺的一側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內壁上對稱設有兩個凹槽,每個所述凹槽內均設有彈簧,位于同一所述凹槽內的彈簧上共同設有抵塊,所述卡槽內設有卡塊,所述卡塊上對稱設有半圓型槽,且抵塊均抵設在半圓型槽內,所述卡塊與另一個工作臺采用一體成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上均設有置物槽,每個所述置物槽的槽口處均轉動連接有蓋體。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的底端均轉動連接有四個滾動輪,所述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的底端還對稱設有四個制動裝置,且每個制動裝置均與滾動輪位置相對應。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上均等距離設有若干吸音孔,每個所述吸音孔的內壁上均設有吸音海綿。
優選地,所述控制器上設有供電端,所述供電端分別與第一供電電源和第二供電電源連接,有第一繼電器km1串聯在第一供電電源上,第一繼電器km1的常閉觸點km1-1串聯在第二供電電源與供電端之間,有一電流繼電器ka與所述的第一繼電器km1的常閉觸點km1-1并聯,電流繼電器ka的第一常閉觸點ka-1與第二繼電器km2串聯后與第一繼電器km1并聯,第二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開觸點km2-1與第一繼電器km1串聯,電流繼電器ka的第一常開觸點ka-2串聯在第一供電電源與供電端之間,所述第一供電電源為市電,所述第二供電電源為ups電源。
優選地,所述電流繼電器ka與第一工作指示燈l1并聯。
優選地,所述第二繼電器km2的第二常開觸點km2-2與第二工作指示燈l2串聯后與第二繼電器km2并聯。
優選地,所述第二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閉觸點km2-3與一帶電指示燈l3串聯后與第二繼電器km2并聯。
本發明中,滾動輪的設置,便于整體機床的移動,移動到既定位置時,可用制動裝置進行制動,從而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定,第一支撐座、第二支撐座與工作臺之間彈簧減震器的設置,也確保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滑動限位柱的設置,確保了工作臺只可在既定方向上進行小幅度震動,震動幅度小,可確保工作精度;兩個工作臺通過彈簧卡合機構連接,可快速進行拼接和拆卸,將兩個工作臺靠近,使得卡塊卡設在卡槽內,由于彈簧的彈性作用,使得抵塊抵設在半圓型槽內,使得卡塊固定住,使得兩個工作臺間具有一定的固定效果,需要拆卸時,直接用力往相反的方向移動兩個工作臺,即可分離,分離后體積變小,便于運輸;打孔裝置便于調節方位,利用第一電機可驅動第一螺紋桿轉動,由于第一移動塊與第一螺紋桿螺紋連接,故第一螺紋桿轉動可帶動第一移動塊順著第一限位桿上下移動,進而實現打孔裝置豎直方向上的調節,利用第二電機可驅動第二螺紋桿轉動,由于第二螺紋桿與第二移動塊螺紋連接,故第二螺紋桿轉動可帶動第二移動塊順著第二限位桿左右移動,進而實現打孔裝置水平方向上的調節;將待處理物件置于下固定座與上固定座之間,利用第一鎖緊裝置固定,再利用第二鎖緊裝置將物件固定,物件固定后滑塊可在電動滑軌上滑動,進而帶著下固定座移動至合適的位置后,第三電機驅動蝸桿轉動,由于蝸桿與蝸輪嚙合,故蝸桿轉動帶動蝸輪轉動,進而帶動打磨輥轉動對物件進行打磨處理,利用氣缸還可驅動氣動伸縮桿伸長、縮短進而調節打磨輥的高度,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和轉動臺均受控制器無線控制,操作便捷。本發明智能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結構穩定,工作時震動幅度小,可快速進行拼接、拆卸,便于運輸,且打孔裝置的方位調節方便,本發明的控制器還具有穩定的保護電路,確保控制器可安全穩定的工作,從而確保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小型精密零配件的加工專用機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部分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1中c部分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5為保護電路圖。
圖中:1第一支撐座、2第二支撐座、3彈簧減震器、4供電端、5轉動臺、6控制器、7打孔裝置、8第二電機、9第二移動塊、10第二螺紋桿、11第一限位桿、12照明裝置、13第一連接座、14第一移動塊、15鎖緊螺釘、16第二鎖緊裝置、17鉸鏈、18下固定座、19電動滑軌、20工作臺、21滑動限位柱、22蓋體、23吸音孔、24滾動輪、25第二限位桿、26彈簧、27抵塊、28卡塊、29蝸輪、30氣動伸縮桿、31打磨輥、32蝸桿、33第三電機、34l型連接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5,一種小型精密零配件的加工專用機床,包括第一支撐座1和第二支撐座2,第一支撐座1和第二支撐座2的上端均通過滑動限位柱21連接有工作臺20,第一支撐座1和第二支撐座2與工作臺20之間均設有彈簧減震器3,兩個工作臺20之間通過彈簧卡合機構連接,兩個工作臺20之間還通過鎖緊螺釘15固定,其中一個工作臺20的一側設有控制器6,控制器6上設有顯示屏和控制按鍵組,工作臺20的上設有轉動臺5,工作臺20上還設有兩根第一限位桿11,兩根第一限位桿11上共同設有第一連接座13,第一連接座13上設有照明裝置12,兩根第一限位桿11上共同貫穿設有第一移動塊14,第一移動塊14上螺紋連接有第一螺紋桿,第一螺紋桿的上端與設置在第一連接座13上的第一軸承連接,第二螺紋桿的下端與設置在工作臺20上的第一電機連接,第一移動塊14的一側對稱水平設有兩根第二限位桿25,兩根第二限位桿25遠離第一移動塊14的一端共同設有第二連接座,兩根第二限位桿25上共同貫穿設有第二移動塊9,第二移動塊9上螺紋連接有第二螺紋桿10,第二螺紋桿10的一端與設置在第一移動塊14上的第二軸承連接,第二螺紋桿10的另一端與設置在第二連接座上的第二電機8連接,第二移動塊的下端設有打孔裝置7,且打孔裝置7與轉動臺5的位置相對應,另一個工作臺20上設有電動滑軌19,電動滑軌19上設有滑塊,滑塊上設有下固定座18,下固定座18通過鉸鏈17連接有上固定座,且上固定座與下固定座18還通過第一鎖緊裝置連接,上固定座的頂端還貫穿設有第二鎖緊裝置16,上固定座與下固定座18之間設有固定腔,工作臺20上還設有氣缸,氣缸上通過氣動伸縮桿30連接有l型連接座34,l型連接座34上轉動連接有打磨輥31,打磨輥31同軸設有蝸輪29,蝸輪29嚙合有蝸桿32,蝸桿32的頂端與設置在l型連接座34上的第三電機33連接,彈簧卡合機構由彈簧26、抵塊27和卡塊28組成,其中一個工作臺20的一側設有卡槽,卡槽的內壁上對稱設有兩個凹槽,每個凹槽內均設有彈簧26,位于同一凹槽內的彈簧26上共同設有抵塊27,卡槽內設有卡塊28,卡塊28上對稱設有半圓型槽,且抵塊27均抵設在半圓型槽內,卡塊28與另一個工作臺20采用一體成型結構,彈簧卡合機構的設置,使得兩個工作臺20便于拼接和拆卸,第一支撐座1和第二支撐座2上均設有置物槽,每個置物槽的槽口處均轉動連接有蓋體22,置物槽的設置,便于放置物品和工具,第一支撐座1和第二支撐座2的底端均轉動連接有四個滾動輪24,第一支撐座1和第二支撐座2的底端還對稱設有四個制動裝置,且每個制動裝置均與滾動輪24位置相對應,滾動輪24的設置,便于整體裝置的移動,第一支撐座1和第二支撐座2上均等距離設有若干吸音孔23,每個吸音孔23的內壁上均設有吸音海綿,可有效的降低噪音的影響,控制器6上設有供電端4,供電端4分別與第一供電電源和第二供電電源連接,第一繼電器km1串聯在第一供電電源上,第一繼電器km1的常閉觸點km1-1串聯在第二供電電源與供電端4之間,電流繼電器ka與的第一繼電器km1的常閉觸點km1-1并聯,電流繼電器ka的第一常閉觸點ka-1與第二繼電器km2串聯后與第一繼電器km1并聯,第二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開觸點km2-1與第一繼電器km1串聯,電流繼電器ka的第一常開觸點ka-2串聯在第一供電電源與供電端4之間,第一供電電源為市電,第二供電電源為ups電源,電流繼電器ka與第一工作指示燈l1并聯,第二繼電器km2的第二常開觸點km2-2與第二工作指示燈l2串聯后與第二繼電器km2并聯,第二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閉觸點km2-3與一帶電指示燈l3串聯后與第二繼電器km2并聯。
本發明中:
一、滾動輪24的設置,便于整體機床的移動,移動到既定位置時,可用制動裝置進行制動,從而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定,第一支撐座1、第二支撐座2與工作臺之間彈簧減震器3的設置,也確保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滑動限位柱21的設置,確保了工作臺只可在既定方向上進行小幅度震動,震動幅度小,可確保工作精度;
二、兩個工作臺20通過彈簧卡合機構連接,可快速進行拼接和拆卸,將兩個工作臺20靠近,使得卡塊28卡設在卡槽內,由于彈簧26的彈性作用,使得抵塊27抵設在半圓型槽內,使得卡塊28固定住,使得兩個工作臺20間具有一定的固定效果,需要拆卸時,直接用力往相反的方向移動兩個工作臺20,即可分離,分離后體積變小,便于運輸;
三、打孔裝置便于調節方位,利用第一電機可驅動第一螺紋桿轉動,由于第一移動塊14與第一螺紋桿螺紋連接,故第一螺紋桿轉動可帶動第一移動塊14順著第一限位桿11上下移動,進而實現打孔裝置7豎直方向上的調節,利用第二電機8可驅動第二螺紋桿10轉動,由于第二螺紋桿10與第二移動塊9螺紋連接,故第二螺紋桿10轉動可帶動第二移動塊9順著第二限位桿25左右移動,進而實現打孔裝置7水平方向上的調節;
四、將待處理物件置于下固定座18與上固定座之間,利用第一鎖緊裝置固定,再利用第二鎖緊裝置16將物件固定,物件固定后滑塊可在電動滑軌19上滑動,進而帶著下固定座18移動至合適的位置后,第三電機33驅動蝸桿32轉動,由于蝸桿32與蝸輪29嚙合,故蝸桿32轉動帶動蝸輪29轉動,進而帶動打磨輥31轉動對物件進行打磨處理,利用氣缸還可驅動氣動伸縮桿伸長、縮短進而調節打磨輥31的高度,第一電機、第二電機8、第三電機33和轉動臺5均受控制器6無線控制,操作便捷;
五、本發明在供電電源和控制器上的供電端4之間設置一個保護電路,使得電流可穩定的供應,可確保裝置的穩定工作。保護電路:利用第一供電電源或第二供電電源通過保護電路和供電端4給控制器6供電,第一指示燈l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電源即ups電源處于工作狀態,第二指示燈l2用于指示第一供電電源即市電是否給給控制器供電;如果第二供電電源對控制器6供電時,如果第一供電電源有電,則第三指示燈l3亮,這樣便于使用者調整供電電源;工作時,電流繼電器ka和第一繼電器km1等繼電器,可以控制第一供電電源和第二供電電源分別給供電端4供電,保證控制器6可順利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