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具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銅材料高效拉絲模具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一種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導柱,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設有上擠壓模型和下擠壓模型,上模座設置在下模座上側,下模座上側邊沿分散設置導柱,上模座下側設置頂針,頂針固定在上模座邊沿,頂針與導柱相對設置,且頂針設置在導柱內側。這種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無法使得原料混合均勻,很容易導致成品會出現顏色分層的現象,同時原料固化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銅材料高效拉絲模具裝置,可以使得原料混合均勻,在保證成品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生產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銅材料高效拉絲模具裝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還包括設備座以及安裝在設備座上的支撐桿,下模座通過旋轉軸安裝在支撐桿之間,旋轉軸一端與下模座相連,另一端穿過所述支撐柱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支撐柱內,所述下模座上還安裝有帶動力裝置的操作門,下模座一側設有與操作門相配合的開口,所述下模座外包裹有抖動板,所述抖動板與下模座之間設有冷卻盤管,冷卻盤管的進水口連接有冷卻水循環裝置的出水端,冷卻盤管的出水口連接有冷卻水循環裝置的進水端,所述冷卻水循環裝置安裝在下模座的外壁上,所述上模座1兩側通過伸縮驅動桿對稱安裝有冷風裝置,所述冷風裝置上設置有控制開關。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電機、動力裝置、抖動板和冷卻水循環裝置均連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安裝在設備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門由若干立方體套接而成。
進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上開設有用于安裝伸縮驅動桿和冷風裝置的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設備座內底部設置有減震柱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plc控制器采用單片機處理機,所述單片機處理機上設置有顯示器和控制面板。
進一步地,所述設備座內部還設置有蓄電箱,所述plc控制器、驅動電機、動力裝置、抖動板和冷卻水循環裝置通過導線分別與蓄電箱相連。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在設備座以及安裝在設備座上的支撐桿,下模座通過旋轉軸安裝在支撐桿之間,旋轉軸一端與下模座相連,另一端穿過所述支撐柱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支撐柱內,下模座外包裹有抖動板,所述抖動板與下模座之間設有冷卻盤管,冷卻盤管的進水口連接有冷卻水循環裝置的出水端;所述驅動電機、動力裝置、抖動板和冷卻水循環裝置均連接有plc控制器;
實現了可以通過驅動電機帶動下模座轉動,從而可以使得原料混合均勻,通過抖動板進一步提高了原料的混合均勻性,同時可以同冷卻盤管與冷風裝置配合使用,對原料進行降溫固化,從而使得原料受冷均勻,提高了成品率和生產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銅材料高效拉絲模具裝置,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4,還包括設備座2以及安裝在設備座2上的支撐桿3,下模座4通過旋轉軸6安裝在支撐桿3之間,旋轉軸6一端與下模座4相連,另一端穿過所述支撐柱3連接有驅動電機5,所述驅動電機5安裝在所述支撐柱3內,所述下模座4上還安裝有帶動力裝置7的操作門8,下模座4一側設有與操作門8相配合的開口,所述下模座4外包裹有抖動板9,所述抖動板9與下模座4之間設有冷卻盤管10,冷卻盤管10的進水口連接有冷卻水循環裝置的出水端,冷卻盤管10的出水口連接有冷卻水循環裝置的進水端,所述冷卻水循環裝置安裝在下模座4的外壁上,所述上模座1兩側通過伸縮驅動桿11對稱安裝有冷風裝置12,所述冷風裝置12上設置有控制開關。
所述驅動電機5、動力裝置7、抖動板9和冷卻水循環裝置均連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安裝在設備座2上,所述plc控制器上設置有顯示屏和控制按鈕,所述plc控制器上設置有無線信號收發裝置和指示燈。
所述操作門8由若干立方體套接而成。
所述上模座1上開設有用于安裝伸縮驅動桿11和冷風裝置12的通孔。
所述設備座2內底部設置有減震柱裝置。
所述plc控制器采用單片機處理機,所述單片機處理機上設置有顯示器和控制面板。
所述設備座2內部還設置有蓄電箱,所述plc控制器、驅動電機5、動力裝置7、抖動板9和冷卻水循環裝置通過導線分別與蓄電箱相連。
本具體實施可以通過驅動電機帶動下模座轉動,從而可以使得原料混合均勻,通過抖動板進一步提高了原料的混合均勻性,同時可以同冷卻盤管與冷風裝置配合使用,對原料進行降溫固化,從而使得原料受冷均勻,提高了成品率和生產率。
本發明使用到的標準零件均可以從市場上購買,異形件根據說明書的和附圖的記載均可以進行訂制,各個零件的具體連接方式均采用現有技術中成熟的螺栓、鉚釘、焊接等常規手段,機械、零件和設備均采用現有技術中,常規的型號,加上電路連接采用現有技術中常規的連接方式,在此不再詳述。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