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紅煅物料加工設備,特別涉及紅煅物料加工系統及其取料保護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前進,科技的發展,機械工業對機械零部件提出了新的機械強度要求。提高機械強度,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改變零部件的材質,二是改變它的加工方法。紅沖工藝就是通過改變加工方法來提高零部件的力學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紅沖工藝像精鍛加工那樣將金屬坯料加熱后放在模具內成形,紅沖工藝是對金屬材料進行少無切削的加工方法之一。紅沖時將金屬材料加熱到一定溫度,放入預熱的模具內,經紅沖沖床一次性往復運動使金屬材料發生塑性變形,獲得所需尺寸形狀和良好力學性能的壓制件。
由于供工件原料被放置的模具上具有內陷的槽,使得在加工過程中工件原料被放置在槽內,避免工件原料在沖壓過程中發生偏移掉落的情況,而加工完成后,通過對應的機械手來完成抓取,若直接通過水平發生的機械手進行抓取則容易造成工件與槽壁發生碰撞,進而脫落的情況,所以具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取料保護機構,使得在取料過程中能夠有效的避免工件與槽壁發生碰撞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取料保護機構,包括滑移臺以及與滑移臺固定連接且供取料機械手放置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設有與滑移臺相互鉸接的鉸接組件,所述滑移臺上設有保護基座,所述保護基座靠近滑移臺端部的一側固定連接有保護氣缸,所述保護氣缸的驅動軸與基座相互連接以驅動基座以鉸接處為中心軸旋轉。
采用上述方案,保護氣缸的設置以驅動基座,使得基座以鉸接處為中心軸發生旋轉,從而帶動設置于基座上的取料機械手將工件從模具的槽中取出后再通過取料機械手進行收回,從而有效的避免了與槽壁發生碰撞而出現脫落或工件損壞的情況,提高整體取料的安全性,同時整體結構設計簡單,容易實現。
作為優選,所述鉸接組件包括與基座固定連接的第一鉸接基座、與滑移臺固定連接的第二鉸接基座以及穿設于第一鉸接基座與第二鉸接基座的鉸接安裝軸,所述第一鉸接基座上設有供第二鉸接基座安裝放置的鉸接槽。
采用上述方案,實現基座與滑移臺相互鉸接的功能,使得基座在轉動過程中存在一個支點發生旋轉,且整體結構設計簡單,其中第一鉸接基座、第二鉸接基座與鉸接安裝軸均先通過外置加工后在安裝至基座以及滑移臺上,整體的設置不會對基座與滑移臺產生影響,分體設置的方式使得加工更加的便捷,成本低廉。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鉸接基座靠近滑移臺一側的側面呈圓弧設置。
采用上述方案,圓弧的設置,使得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發生碰撞,使得轉動的過程更加順暢,提高結構設置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保護氣缸的驅動軸與基座之間設有旋轉連板,所述基座上設有供旋轉連板穿設的旋轉槽,所述旋轉連板的一端與保護氣缸的驅動軸固定連接,所述旋轉連板的另一端與基座相互鉸接以于旋轉槽內旋轉。
采用上述方案,將保護氣缸的直線驅動轉變成周向驅動,實現通過保護氣缸即可驅動基座在滑移臺上發生旋轉,保證整體的功能的實現,方便將工具從槽內取出。
作為優選,所述基座上還設有用于限制基座發生水平竄動的限位保護組件。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保護組件能夠有效的保護鉸接處的不會產生相對的扭力,提高整體的結構穩定性,避免鉸接處發生損毀的情況出現。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保護組件設有兩個,且分別設置于基座的兩側。
采用上述方案,兩個的設置,使得兩側能夠進行限定,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保護組件包括與滑移臺固定連接的限位基座以及與基座固定連接的限位擋板,所述限位基座上設有供限位擋板穿設的限位穿槽,所述限位穿槽的寬度與限位擋板的寬度相等,所述限位穿槽的長度大于限位擋板的長度。
采用上述方案,通過限位穿槽將限位擋板限制,避免限位擋板脫離限位穿槽,同時保持限位穿槽的寬度與限位擋板的寬度相等,使得限位擋板在其寬度方向被限制,即會對鉸接處產生扭力的方向被限制,有效的避免基座發生晃動或者扭動而造成鉸接處損毀的情況,而限位穿槽的長度大于限位擋板的長度,使得基座在發生旋轉過程中,不會發生碰撞,提高結構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紅煅物料加工系統,能夠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紅煅物料加工系統,包括上述的取料保護機構。
采用上述方案,通過取料保護機構的設置進一步提高取料過程中安全性,避免工具發生脫落的情況出現,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保護氣缸的設置以驅動基座發生旋轉,從而帶動設置于基座上的取料機械手將工件從模具的槽中取出后在進行收回,避免與槽壁發生碰撞而出現脫落或工件損壞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紅煅物料加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橫向驅動組件的俯視圖;
圖3為圖2中A-A部的剖視圖;
圖4為縱向驅動組件的俯視圖;
圖5為圖4中B-B部的剖視圖;
圖6為機械爪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傳送鏈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取料保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取料保護機構的俯視圖;
圖10為圖9中A-A部的剖視圖。
圖中:11、傳送支架;111、傳送鏈條;112、傳送電機;1121、主動輪;1122、從動輪;1123、漲緊輪;115、支架擋板;14、傳送支腳;141、腳板;142、腳板螺母;143、安裝軸;21、接料區;22、取料區;6、抓取機構;61、底座;62、抓取放置組件;621、機械爪;622、抓取氣缸;6211、爪體;6212、轉動板;6213、連動組件;6214、連動座;6215、連動桿;63、橫向傳輸機構;631、滑移臺;632、橫向驅動組件;6321、橫向驅動電機;6322、橫向同步輪;6323、橫向同步帶;6324、嚙合板;6325、壓緊板;64、縱向傳輸機構;641、基座;642、縱向驅動組件;6421、縱向驅動電機;6422、縱向同步輪;6423、縱向同步帶;7、取料保護機構;71、鉸接組件;711、第一鉸接基座;7111、鉸接槽;712、第二鉸接基座;713、鉸接安裝軸;72、保護基座;73、保護氣缸;731、旋轉連板;732、旋轉槽;74、限位保護組件;741、限位基座;742、限位擋板;743、限位穿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一,對紅煅物料進行傳送過程中,采用對應的傳輸機構完成,傳輸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傳送支架11,傳送支架11水平放置在底面上,且傳送支架11的的下側設置有用于支撐的傳送支腳14,且該傳送支腳14能夠調節傳送支架11的高度,傳送支腳14包括腳板141與腳板螺母142,腳板141上固定有安裝軸143,安裝支架上設有供安裝軸143穿設的安裝孔,安裝軸143上設有螺紋,以使得安裝軸143穿設于安裝孔后并且在傳送支架11的上下兩側均通過腳板螺母142將安裝軸143固定,以實現將腳板141固定,當需要調節時,只需要將調節腳板螺母142在安裝軸143上的位置即可。
如圖7所示,傳送支架11上還具有用于傳輸紅煅物料的傳送鏈條111以及與傳送鏈條111連接的傳送電機112;傳送鏈條111設置有多根且并列排布于傳送支架11上,傳送電機112位于機架下側且傳送電機112的驅動軸上固定連接有主動輪1121,傳送支架11的兩端設有從動輪1122,傳送支架11的下側還設有用于漲緊傳送鏈條111的漲緊輪1123,傳送鏈條111環繞于主動輪1121、從動輪1122與漲緊輪1123上,且主動輪1121、從動輪1122以及漲緊輪1123均與傳送鏈條111相互嚙合以實現傳動。
如圖1所示,傳送支架11上位于傳送鏈條111的兩側設有支架擋板115,支架擋板115靠近紅沖沖床的一端沿紅煅物料滑落的方向呈傾斜向外設置。
如圖1所示,定義傳送支架11的兩端分別為用于接收并進行傳輸物料的接料區21與用于抓取物料至下一道工序的取料區22。
之后在通過對應的抓取機構完成抓取,抓取機構6包括底座61、設置于底座61上且用于抓取取料區22內的紅煅物料至下一道工序的抓取放置組件62、設置于底座61上且用于驅動抓取放置組件62沿紅煅物料傳輸方向運動的橫向傳輸機構63以及設置于底座61上且用于驅動抓取放置組件62沿垂直于紅煅物料傳輸方向運動的縱向傳輸機構64。
底座61的下側也設有傳送支架11,該傳送支腳14與傳送支架11的的下側所設置的傳送支腳14相同,能夠對底座61的高度進行調節。
如圖2至3所示,橫向傳輸機構63包括與底座61相互滑移連接且供縱向傳輸機構64與抓取放置組件62放置的滑移臺631以及驅動滑移臺631移動的橫向驅動組件632。
底座61上具有對應滑軌,而滑移臺631上具有與該滑軌配合的滑槽,使得滑移臺631在底座61上能夠完成流暢的滑移,有效避免滑移臺631發生竄動的情況,進一步提高滑移臺631滑移時的穩定性。
如圖3所示,橫向驅動組件632包括安裝于底座61一端的橫向驅動電機6321、安裝于底座61另一端的橫向同步輪6322以及環繞于橫向驅動電機6321的驅動軸與橫向同步輪6322的橫向同步帶6323,橫向同步帶6323的兩端分別與滑移臺631的兩端固定連接;橫向驅動電機6321優選采用伺服電機,且優選在橫向驅動電機6321的驅動軸上依次連接減速器、聯軸器;聯軸器再與同步輪連接,使得驅動過程更加的穩定。
對于橫向同步帶6323的兩端分別與滑移臺631的兩端固定連接,具有多種固定的方式,其中一種,可以通過在橫向同步帶6323上設有傳動齒,并直接在滑移臺631上設有與傳動齒相互嚙合的嚙合齒,之后在通過螺栓將對應橫向同步帶6323固定在滑移臺631上;另外一種,可以在滑移臺631上設置嚙合板6324,而嚙合齒位于嚙合板6324上,嚙合板6324與滑移臺631通過螺栓實現固定連接,同時將橫向同步帶6323上的傳動齒和嚙合齒相互嚙合,同時嚙合板6324上設有用于壓緊同步帶的壓緊板6325,將壓緊板6325蓋在橫向同步帶6323上,同時壓緊板6325與嚙合板6324通過螺栓鎖緊,實現將橫向同步帶6323固定在滑移臺631上。
通過橫向驅動電機6321帶動橫向同步帶6323運動,進而橫向同步帶6323帶動滑移臺631進行橫向移動,此實施例中的橫向移動即與紅煅物料傳輸的方向一致。
如圖4至5所示,縱向傳輸機構64包括與滑移臺631固定連接且供抓取放置組件62放置的基座641以及驅動基座641移動的縱向驅動組件642。
滑移臺631上具有滑道,而基座641上具有滑動塊,而在滑動塊上具有與滑道配合的滑道槽,使得基座641在滑移臺631上能夠完成流暢的滑移,有效避免基座641在滑移過程中發生竄動的情況,進一步提高基座641滑移時的穩定性;其中滑移塊設置有四個,分別對應設置于基座641兩側。
如圖5所示,縱向驅動組件642包括安裝于基座641一端的縱向驅動電機6421、安裝于基座641另一端的縱向同步輪6422以及環繞于縱向驅動電機6421的驅動軸與縱向同步輪6422的縱向同步帶6423,縱向同步帶6423的兩端分別與基座641的兩端固定連接;縱向驅動電機6421優選采用伺服電機,且優選在縱向驅動電機6421的驅動軸上依次連接減速器、聯軸器;聯軸器再與同步輪連接,使得驅動過程更加的穩定。
對于縱向同步帶6423的兩端分別與基座641的兩端固定連接;此處的固定方式與橫向傳動帶與滑移臺631之間的固定方式相同,故不再贅述。
如圖6所示,抓取放置組件62包括用于抓取或放置紅煅物料的機械爪621以及用于驅動機械爪621張開或閉合的抓取氣缸622;抓取氣缸622與基座641之間通過螺栓固定,使得抓取氣缸622不會發生晃動,同時在抓取氣缸622的驅動軸上套設有用于限定驅動軸運動軌跡的限定座,使得抓取氣缸622的驅動軸保持直線運動,而不會出現錯位傾斜的情況。
機械爪621包括相互固定連接的爪體6211與轉動板6212,爪體6211與轉動板6212均具有兩個,通過驅動兩個爪體6211完成抓取的過程;抓取氣缸622的驅動軸上設有將直線運動轉化為周向運動的連動組件6213,連動組件6213與轉動板6212連接以帶動轉動板6212轉動;連動組件6213包括與抓取氣缸622的驅動軸固定連接的連動座6214以及分別與連動座6214、轉動板6212均鉸接的連動桿6215,連動桿6215設置有兩個且對稱設置于連動座6214的兩側以對應左右兩側的爪體6211,轉動板6212的中部與基座641之間相互鉸接,使得轉動板6212能夠以此交接點為軸進行旋轉;而轉動板6212呈彎折設置,且朝向外側彎折;在抓取氣缸622的驅動軸被推出時,連動座6214向前推出,帶動兩個連動桿6215向外打開,同時向外打開的連動桿6215帶動轉動板6212靠近連動桿6215的一側也打開,而遠離連動桿6215的一側則收攏,從而實現在轉動板6212的帶動下,兩個爪體6211發生相對運動,以將紅煅物料進行抓取;反之,則松開紅煅物料。
如圖8所示,同時具有一個取料保護機構7,取料保護機構7包括設置在基座641且與滑移臺631相互鉸接的鉸接組件71、設置于滑移臺631上的保護基座72以及位于保護基座72靠近滑移臺631端部的一側的保護氣缸73,保護氣缸73與滑移臺631固定連接,保護氣缸73的驅動軸與基座641相互連接以驅動基座641以鉸接處為中心軸旋轉。
如圖9至10所示,鉸接組件71包括與基座641固定連接的第一鉸接基座711、與滑移臺631固定連接的第二鉸接基座712以及穿設于第一鉸接基座711與第二鉸接基座712的鉸接安裝軸713,第一鉸接基座711上設有供第二鉸接基座712安裝放置的鉸接槽7111,第一鉸接基座711靠近滑移臺631一側的側面呈圓弧設置;以上固定連接均可以采用螺栓而相對的固定在一起,或者可以通過粘接、卡接等慣用方式達到固定連接的目的,上述的連接方式,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手段,此處不作詳述。
如圖10所示,保護基座72從滑移臺631上向外延伸,且呈板狀設置方便安裝,將氣缸固定在保護基座72上,使得保護氣缸73不會發生脫落的情況,提高結構的穩定性;保護氣缸73的驅動軸與基座641之間設有旋轉連板731,基座641上設有供旋轉連板731穿設的旋轉槽732,旋轉連板731的一端與保護氣缸73的驅動軸固定連接,旋轉連板731的另一端與基座相互鉸接以于旋轉槽732內旋轉。
如圖10所示,基座641上還設有用于限制基座641發生水平竄動的限位保護組件74;限位保護組件74設有兩個,且分別設置于基座641的兩側;限位保護組件74包括與滑移臺631固定連接的限位基座741以及與基座641固定連接的限位擋板742,限位基座741上設有供限位擋板742穿設的限位穿槽743,限位穿槽743的寬度與限位擋板742的寬度相等,限位穿槽743的長度大于限位擋板742的長度;本實施例中,靠近爪體一側的限位基座741另外設置,即為獨立部件,而另一側的限位基座741與滑移臺631設置為同一個,以節省原料。
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在取料過程中,首先橫向驅動組件632驅動底座61在橫向方向運動并使得抓取放置組件62與取料區22相互對其,在通過縱向驅動組件642驅動基座641朝向取料區22運動,進而使得抓取放置組件62靠近紅煅物料,當紅煅物料位于兩個爪體6211之間時,則控制抓取氣缸622的驅動軸推出,使得兩個爪體6211收攏以夾住紅煅物料;之后進行放料過程,通過縱向驅動組件642驅動基座641回復至初始位置,保持抓取放置組件62處于抓取的狀態;在通過橫向驅動組件632驅動底座61回復至初始位置,即對應于下一道工序的位置;保護氣缸73的驅動軸收回以驅動基座641,使得基座641以鉸接處為中心軸發生旋轉,以使得紅煅物料向上提起以高于模具,方便紅煅物料進行放置;縱向驅動組件642再次驅動基座641朝向工序的模具處運動直至紅煅物料位于模具的上方,保護氣缸73的驅動軸伸出以驅動基座641,使得基座641以鉸接處為中心軸發生旋轉,以使得紅煅物料放置到模具中;此時控制抓取氣缸622的驅動軸收回,使得兩個爪體6211松開紅煅物料,紅煅物料落入模具的槽內;最后縱向驅動組件642驅動基座641回復至初始位置;完成一次送料,等待下一次送料。
實施例二,一種紅煅物料加工系統,包括上述的取料保護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