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觸頭全自動焊接機,具體涉及一種動觸頭全自動焊接機的觸片進料裝置。
背景技術:
動觸頭由觸片及焊接于觸片的觸點組成,傳統的動觸頭焊接加工多采用手動進行,先將觸片放置于工裝上,再將觸片兩端分別涂上焊膏,然后再涂有焊膏的位置放置觸點,最后啟動設備進行焊接,由人工進行檢查成品是否符合質檢要求,將良品放置于收料框等待運走。
上述加工方式存在如下弊端:①手動加工,工作效率受到局限;②觸點由人工放置,易與標準尺寸產生偏差,降低良品率;③人工檢查成品,容易產生疏漏,導致良品內混入差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觸片逐個搬運并轉向的動觸頭全自動焊接機的觸片進料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包括觸片進料機架,所述的觸片進料機架上設置有觸片取料機構及觸片進料軌道,所述的觸片進料軌道一端與觸片源相銜接,另一端與取料裝置相對應,所述的觸片取料機構包括成對設置的觸片夾爪、觸片夾爪氣缸、觸片旋轉氣缸、觸片升降座、觸片升降氣缸、觸片升降軌道、觸片側移座、觸片側移氣缸及觸片側移軌道,所述的觸片側移軌道沿橫向固定設置于觸片進料機架,所述的觸片側移氣缸驅動觸片側移座沿觸片側移軌道滑移,所述的觸片升降軌道沿豎向固定設置于觸片側移座,所述的觸片升降氣缸驅動觸片升降座滑移于觸片側移座,所述的觸片旋轉氣缸設置于觸片升降座并驅動觸片夾爪氣缸旋轉,所述的觸片夾爪氣缸驅動各觸片夾爪靠近及遠離,各所述的夾爪相對設置有與觸片厚度相適配的夾持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觸片夾爪氣缸驅動觸片夾爪抓取觸片進料軌道上的觸片,由觸片升降氣缸和觸片側移氣缸配合,將觸片移動至設備的加工座上,觸片旋轉氣缸帶動觸片轉動至與加工座適配的角度,觸片升降氣缸將觸片下降至加工座,最后觸片夾爪氣缸驅動觸片夾爪松開抓取觸片完成整個進料過程,多氣缸配合實現逐個進料的同時旋轉氣缸可調節角度,當設備的裝置排布出現調整時,該驅動觸片夾爪仍能繼續適用,增加適用范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觸片進料軌道設置有依次排布觸片的進料槽,所述的觸片進料軌道兩側分別設置有將進料槽與外界聯通的抓取槽,所述的抓取槽與觸片夾爪的形狀相適配,所述的抓取槽下方設置有在夾持槽與觸片位置相對時阻止觸片夾爪繼續下降的抓取限位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設抓取槽,給予觸片夾爪活動的空間,避免伸入進料槽抓取而影響后方的持續進料,增加設備的實用性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觸片升降座沿豎向設置有自適應軌道,所述的觸片旋轉氣缸滑移于自適應軌道,所述的觸片升降座設置有將觸片旋轉氣缸沿自適應軌道向下方復位的自適應彈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氣缸的調節會存在一定偏差,會遇到觸片夾爪在抵觸抓取限位板后繼續施力的情況,增設自適應軌道,在遇到該種情況時,觸片旋轉氣缸會沿自適應向上微調,壓縮自適應彈簧,在加工完成后自適應彈簧將觸片旋轉氣缸恢復至相對初始位置,延長觸片夾爪及觸片進料軌道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觸片進料軌道與取料裝置對應的端部設置有檢測觸片是否取出的觸片感應探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設觸片感應探頭,遇到觸片夾爪未夾起觸片的狀況,通過控制電路及時提醒工作人員,或返回觸片進料軌道重新抓取。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觸片進料軌道高度與觸片厚度相適配,所述的進料槽上方覆蓋設置有防跳動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觸片依次排布相互推動,會遇見相鄰觸片疊加的可能性,增設防跳動板,避免疊加的可能性,增加傳輸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防跳動板與觸片進料軌道之間設置有觀察間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如遇觸片卡于防跳動板之下時,工作人員可通過觀察間隙及時發現,快速排除故障。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中A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動觸頭全自動焊接機的觸片進料裝置,包括觸片進料機架1,觸片進料機架1上設置有觸片取料機構及觸片進料軌道2,觸片進料軌道2一端與觸片源相銜接,另一端與取料裝置相對應,觸片取料機構包括成對設置的觸片夾爪3、觸片夾爪氣缸4、觸片旋轉氣缸5、觸片升降座6、觸片升降氣缸7、觸片升降軌道81、觸片側移座8、觸片側移氣缸9及觸片側移軌道11,觸片側移軌道11沿橫向固定設置于觸片進料機架1,觸片側移氣缸9驅動觸片側移座8沿觸片側移軌道11滑移,觸片升降軌道61沿豎向固定設置于觸片側移座8,觸片升降氣缸7驅動觸片升降座6滑移于觸片側移座8,觸片旋轉氣缸5設置于觸片升降座6并驅動觸片夾爪氣缸4旋轉,觸片夾爪氣缸4驅動各觸片夾爪3靠近及遠離,各觸片夾爪3相對設置有與觸片厚度相適配的夾持槽31,由觸片夾爪氣缸4驅動觸片夾爪3抓取觸片進料軌道2上的觸片,由觸片升降氣缸7和觸片側移氣缸9配合,將觸片移動至設備的加工座上,觸片旋轉氣缸5帶動觸片轉動至與加工座適配的角度,觸片升降氣缸7將觸片下降至加工座,最后觸片夾爪氣缸4驅動觸片夾爪3松開抓取觸片完成整個進料過程,多氣缸配合實現逐個進料的同時旋轉氣缸可調節角度,當設備的裝置排布出現調整時,該驅動觸片夾爪3仍能繼續適用,增加適用范圍。
觸片進料軌道2設置有依次排布觸片的進料槽21,觸片進料軌道2兩側分別設置有將進料槽21與外界聯通的抓取槽22,抓取槽與觸片夾爪3的形狀相適配,抓取槽下方設置有在夾持槽31與觸片位置相對時阻止觸片夾爪3繼續下降的抓取限位板,增設抓取槽22,給予觸片夾爪3活動的空間,避免伸入進料槽21抓取而影響后方的持續進料,增加設備的實用性能。
觸片升降座6沿豎向設置有自適應軌道61,觸片旋轉氣缸5滑移于自適應軌道61,觸片升降座6設置有將觸片旋轉氣缸5沿自適應軌道61向下方復位的自適應彈簧62,氣缸的調節會存在一定偏差,會遇到觸片夾爪3在抵觸抓取限位板后繼續施力的情況,增設自適應軌道61,在遇到該種情況時,觸片旋轉氣缸5會沿自適應向上微調,壓縮自適應彈簧62,在加工完成后自適應彈簧62將觸片旋轉氣缸5恢復至相對初始位置,延長觸片夾爪3及觸片進料軌道2的使用壽命。
觸片進料軌道2與取料裝置對應的端部設置有檢測觸片是否取出的觸片感應探頭23,增設觸片感應探頭23,遇到觸片夾爪3未夾起觸片的狀況,通過控制電路及時提醒工作人員,或返回觸片進料軌道2重新抓取。
觸片進料軌道2高度與觸片厚度相適配,進料槽21上方覆蓋設置有防跳動板24,觸片依次排布相互推動,會遇見相鄰觸片疊加的可能性,增設防跳動板24,避免疊加的可能性,增加傳輸穩定性。
防跳動板24與觸片進料軌道2之間設置有觀察間隙25,如遇觸片卡于防跳動板24之下時,工作人員可通過觀察間隙25及時發現,快速排除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