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緊固件模具制造的臥式車床。
背景技術:
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在車床上還可用鉆頭、擴孔鉆、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機床是人類進行生產勞動的重要工具,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普通機床經歷了近兩百年的歷史。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及自動化,精密機械與測量等技術的發展與綜合應用。現有的用于緊固件模具制造的臥式車床結構復雜,通常是針對特定產品或特定規格的產品進行加工,并且在加工過程中車床本身產生的振動力對產品的加工精度都有影響,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用于緊固件模具制造的臥式車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緊固件模具制造的臥式車床,包括機床本體,所述機床本體的頂端一側設有豎直設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遠離機床本體的一側底端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頂端安裝有轉動電機,所述固定板靠近機床本體的一側設有水平設置的鉆桿,且鉆桿與轉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機床本體的頂端另一側開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槽的底端內壁上還開設有兩組平行排列的定位孔,所述滑動槽內設有水平設置的滑板,所述滑板的底端兩側均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內設有滾球,所述滾球的一部分延伸至卡槽外,且滾球與滑動槽的內壁滑動連接,所述滑板的頂端設有豎直設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靠近固定板的一側分別設有兩組水平設置的固定環和卡環,其中固定環和卡環均為弧形結構,兩組固定環和卡環相互對應設置,且卡環位于固定環之間,固定環和卡環相靠近的一側分別對應焊接有多個支撐桿和緩沖桿,支撐桿和緩沖桿相對應,支撐桿靠近緩沖桿的一側開設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彈簧,且彈簧與緩沖桿連接,所述機床本體的底端兩側均設有支腳,所述支腳的底端開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壁之間連接有轉軸,轉軸上套設有滾輪。
優選的,所述定位板的兩側均設有定位銷,且定位銷的一端貫穿滑板延伸至定位孔內,且定位銷與定位孔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鉆桿、固定環和卡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卡環的內壁上設有橡膠墊。
優選的,所述緩沖桿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內,且緩沖桿與放置槽的內壁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撐架為L形結構,其中支撐架通過螺釘安裝于固定板的一側,且轉動電機安裝于支撐架的水平架體上。
優選的,所述固定板靠近鉆桿的一側還螺紋安裝有防護套,其中防護套套設于鉆桿外,且鉆桿與防護套的內壁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滾球在滑動槽內左右滑動,同時利用定位銷進行位置固定,方便進行鉆桿與定位板之間的距離調節;通過固定環和卡環分開設置,方便卡環在彈性的作用下于固定環內自由伸縮,方便對不同規格大小的緊固件模具進行夾持,靈活度高,且夾持后降低了車床本身產生的振動力對緊固件模具加工精度的影響,提高該車床的加工質量,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方便對不同規格大小的緊固件模具進行夾持,且提高緊固件模具的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用于緊固件模具制造的臥式車床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用于緊固件模具制造的臥式車床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用于緊固件模具制造的臥式車床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床本體、2支撐架、3轉動電機、4固定板、5防護套、6鉆桿、7固定環、8滑板、9定位板、10定位銷、11卡槽、12滾球、13滑動槽、14定位孔、15支腳、16滾輪、17卡環、18緩沖桿、19支撐桿、20彈簧、21放置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用于緊固件模具制造的臥式車床,包括機床本體1,機床本體1的頂端一側設有豎直設置的固定板4,固定板4遠離機床本體1的一側底端設有支撐架2,支撐架2的頂端安裝有轉動電機3,固定板4靠近機床本體1的一側設有水平設置的鉆桿6,且鉆桿6與轉動電機3的輸出軸連接,機床本體1的頂端另一側開設有滑動槽13,滑動槽13的底端內壁上還開設有兩組平行排列的定位孔14,滑動槽13內設有水平設置的滑板8,滑板8的底端兩側均開設有卡槽11,卡槽11內設有滾球12,滾球12的一部分延伸至卡槽11外,且滾球12與滑動槽13的內壁滑動連接,滑板8的頂端設有豎直設置的定位板9,定位板9靠近固定板4的一側分別設有兩組水平設置的固定環7和卡環17,其中固定環7和卡環17均為弧形結構,兩組固定環7和卡環17相互對應設置,且卡環17位于固定環7之間,固定環7和卡環17相靠近的一側分別對應焊接有多個支撐桿19和緩沖桿18,支撐桿19和緩沖桿18相對應,支撐桿19靠近緩沖桿18的一側開設有放置槽21,放置槽21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彈簧20,且彈簧20與緩沖桿18連接,機床本體1的底端兩側均設有支腳15,支腳15的底端開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壁之間連接有轉軸,轉軸上套設有滾輪16。
定位板9的兩側均設有定位銷10,且定位銷10的一端貫穿滑板8延伸至定位孔14內,且定位銷10與定位孔14螺紋連接,鉆桿6、固定環7和卡環1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卡環17的內壁上設有橡膠墊,緩沖桿18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21內,且緩沖桿18與放置槽21的內壁滑動連接,支撐架2為L形結構,其中支撐架2通過螺釘安裝于固定板4的一側,且轉動電機3安裝于支撐架2的水平架體上,固定板4靠近鉆桿6的一側還螺紋安裝有防護套5,其中防護套5套設于鉆桿6外,且鉆桿6與防護套5的內壁轉動連接。
工作原理:工作時,通過滾球12在滑動槽13內左右滑動,同時利用定位銷10進行位置固定,方便進行鉆桿6與定位板9之間的距離調節;通過固定環7和卡環17分開設置,方便卡環17在彈簧20的彈性作用下于固定環7內自由伸縮,方便對不同規格大小的緊固件模具進行夾持,靈活度高,且夾持后降低了車床本身產生的振動力對緊固件模具加工精度的影響,提高該車床的加工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