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開槽設備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蜂窩疊條開槽機。
背景技術:
鋁蜂窩板以其質量輕、不易變形、抗震性能好等諸多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應用于復合吸氣平臺的鋁蜂窩芯是鋁箔在經過涂膠、裁切、疊塊、剪切、開槽及拉伸成型等步驟加工成型,其中,對蜂窩疊條開槽后拉伸,使得成型產品的蜂窩孔之間相互連通,從而保證鋁蜂窩芯在用于復合吸氣平臺時抽風過程中各個蜂窩孔之間的空氣自由流通。
目前對蜂窩疊條的開槽,是由人工扶持蜂窩疊條,然后推動蜂窩疊條從鋸片上經過,從而完成開槽。
此方法由于是人工操作,生產效率低下,而且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同時人工開槽無法保證直線度,易出現開槽傾斜問題,從而影響最終成型的鋁蜂窩芯的強度,造成產品質量的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蜂窩疊條開槽機,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人工開槽效率低下及開槽時易產生的槽線傾斜問題,且其操作精確,提高了切割速度及線槽切割的準確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蜂窩疊條開槽機,包括主體平臺,所述主體平臺上設置有橫梁、機頭、切割裝置和蜂窩疊條夾持裝置,其中:
所述橫梁上設置有沿所述主體平臺寬度方向的機頭導軌,所述機頭安裝在所述機頭導軌上;
所述機頭上設置有沿所述主體平臺高度方向的切割裝置導軌,所述切割裝置安裝在所述切割裝置導軌上。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平臺上設置有沿所述主體平臺長度方向的橫梁導軌,所述橫梁安裝在所述橫梁導軌上。
進一步的,橫梁導軌為2條,安裝在所述主體平臺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橫梁通過橫梁電機驅動,所述機頭通過機頭電機驅動,所述切割裝置通過上下位移電機驅動。
進一步的,所述機頭導軌和橫梁導軌為鋸齒導軌,所述切割裝置導軌為滑動導軌。
進一步的,所述蜂窩疊條夾持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主體平臺上的多個吸氣孔。
進一步的,所述切割裝置包括切割鋸和驅動所述切割鋸的切割鋸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蜂窩疊條開槽機還包括控制電腦,所述控制電腦連接所述主體平臺并控制所述橫梁、機頭和切割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機頭上設置有吸塵裝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將蜂窩疊條放置在主體平臺上,并通過蜂窩疊條夾持裝置夾持住,將切割裝置沿著切割裝置導軌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啟動切割裝置;然后使機頭沿機頭導軌移動,帶動切割裝置橫向移動,完成切割。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人工開槽效率低下及開槽時易產生的槽線傾斜問題,且其操作精確,提高了切割速度及線槽切割的準確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蜂窩疊條開槽機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蜂窩疊條開槽機,如圖1所示,包括主體平臺2,主體平臺上設置有橫梁3、機頭5、切割裝置13和蜂窩疊條夾持裝置,其中:
橫梁3上設置有沿主體平臺2寬度方向的機頭導軌7,機頭5安裝在機頭導軌7上;
機頭5上設置有沿主體平臺2高度方向的切割裝置導軌8,切割裝置13安裝在切割裝置導軌8上。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將蜂窩疊條放置在主體平臺上,并通過蜂窩疊條夾持裝置夾持住,將切割裝置沿著切割裝置導軌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啟動切割裝置;然后使機頭沿機頭導軌移動,帶動切割裝置橫向移動,完成切割。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人工開槽效率低下及開槽時易產生的槽線傾斜問題,且其操作精確,提高了切割速度及線槽切割的準確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主體平臺2上設置有沿主體平臺2長度方向的橫梁導軌4,橫梁3安裝在橫梁導軌4上。
本實用新型生產效率高,可一次實現多條蜂窩疊條同時開槽,提高了生產效率。
優選的,橫梁導軌4為2條,安裝在主體平臺2兩側。
進一步的,橫梁3通過橫梁電機驅動,機頭5通過機頭電機6驅動,切割裝置13通過上下位移電機9驅動。
具體的,機頭導軌7和橫梁導軌4為鋸齒導軌,切割裝置導軌8導軌為滑動導軌。
本實用新型中,夾持裝置可以是機械夾持裝置,為了方便夾持,夾持裝置為吸氣夾持裝置,例如蜂窩疊條夾持裝置包括設置在主體平臺2上的多個吸氣孔12。吸氣孔吸住蜂窩疊條,實現快速安全夾持功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切割裝置13包括切割鋸10和驅動切割鋸10的切割鋸電機11。
為方便自動化,蜂窩疊條開槽機還包括控制電腦1,控制電腦1連接主體平臺2并控制橫梁3、機頭5和切割裝置13。
其工作過程為:首先將待開槽的蜂窩疊條放置于主體結構架平臺上并夾持固定,啟動電腦控制系統,輸入相應加工文件,通過電腦控制系統尋找到加工起始位置,然后開始工作,切割鋸通過電腦控制系統實現工作,完成切割后,自動回到起始位置,至此完成一次疊條開槽過程。
本實用新型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采用微電腦控制系統,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在開槽前,只需要將疊條夾持牢固,在微電腦上輸入命令,即可開始工作。同時由于減少了人工操作,極大的保證生產安全性。
優選的,機頭帶有吸塵裝置,實現生產環境清潔無污染。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