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鉸鏈管筒尺寸修正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鉸鏈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尤其是一種利用擠壓工藝對鉸鏈管筒尺寸進行修正的方法,系屬機械加工領域。
傳統的鉸鏈制作技術,通常是由如下步驟來完成落料、沖孔、壓孔、分塊、三爪梳齒、鉸鏈管筒預型、鉸鏈管筒成形、銑齒及鉆筒等,鉸鏈管筒間的配合尺寸,通常是在分成兩頁后的其中一頁的管筒位置上,用沖壓方法去掉多余的材料,在卷成管筒后,再進行一次鉸鏈管筒尺寸修正,一般的作法是采取銑削加工的方法以獲得應有尺寸,由于要去除的余料太少,令沖裁十分困難,模具磨損嚴重,銑削耗用刀具費用大,且尺寸不穩定。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效率高、制作成本低的鉸鏈管筒尺寸修正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取了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鉸鏈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它是由如下步驟來完成(A)定位程序將成形好的鉸鏈管筒放置在沖壓模的模腔中,使其獲至定位而無移動;(B)擠壓程序將該已被夾持固定定位的鉸鏈管筒借助沖壓模具的形狀和運動,分別從管筒兩側同時進行擠壓動作,使其管筒的尺寸達到規定的標準。
在上述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擠壓程序是由上模、上模支承板和上模固定板組成的沖壓模具沿著固定在沖床上的導軌上下運動,利用上模下端部的斜面推動位于下模腔中的鉸鏈管筒兩端位置處的滑塊相向移動,以擠壓管筒,在滑塊與滑塊之間有彈簧。
本發明的出現,使鉸鏈制作的程序變為落料、沖孔、壓孔、分塊、鉸鏈管筒預型、鉸鏈管筒成形、擠齒及鉆筒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可以將鉸鏈制作技術中的“三爪梳齒、銑齒”兩道工序合并為一道擠壓修正工序,使制作工藝簡單,利用模具控制尺寸,質量易于保證,擠壓后端面平整, 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無須損耗銑削刀具,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發明
如下圖1.鉸鏈管筒擠壓模具示意圖。
下面通過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如圖1所示,為鉸鏈管筒擠壓模具圖,該鉸鏈的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落料依規格需要取用預定大小、厚度的金屬板材為制材;2.沖孔、壓孔在所取用的制材上分兩邊對稱各沖三個孔,并壓整,使其邊緣光滑;3.分塊通過特定的模具將前道工序的制材一分為二切割成兩塊,且其邊緣分別沖成三爪和兩爪,并相互嵌合;4.預形將兩塊制材的三爪和兩爪卷邊;5.將前道的卷邊進一步卷成筒狀;6.擠齒將如圖1所示的管筒擠壓模具安裝在沖床上,該管筒擠壓模具是由上模支承板3、上模4、上模固定板5、上模6、下模固定板7、墊塊8、彈簧9、滑塊10和擋塊11所組成,該擠壓模具沿著固定在沖床上的導柱1、導套2上下運動,利用上模6下端部的斜面推動位于下模腔中的鉸鏈管筒兩端位置處的滑塊10相向移動,彈簧11位于滑塊10之間,起復位作用。圖中所示A、B、C處為鉸鏈管筒位置,滑塊10的左右運動使A、B、C處的滑塊距離減小,以達到擠壓效果。7.鉆筒。通過上述7道工序即完成了整個鉸鏈的制作過程。本發明代替現有技術中的沖裁和銑削工序,擠壓后端面平整,并使后道的電鍍工序不再由于表面粗糙而堆積太多,令配合尺寸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鉸鏈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步驟來完成(A)定位程序將成形好的鉸鏈管筒放置在沖壓模的模腔中,使其獲至定位而無移動;(B)擠壓程序將該已被夾持固定定位的鉸鏈管筒借助沖壓模具的形狀和運動,分別從管筒兩側同時進行擠壓動作,使其管筒的尺寸達到規定的標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壓程序是由上模、上模支承板和上模固定板組成的沖壓模具沿著固定在沖床上的導軌上下運動,利用上模下部的斜面推動位于下模腔中的鉸鏈管筒兩端位置處的滑塊相向移動,以擠壓管筒,且滑塊與滑塊之間有彈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鉸鏈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它是由如下步驟來完成(A)定位程序將成型好的鉸鏈管筒放置在沖壓模的模腔中,使其獲至定位而無移動;(B)擠壓程序將該已被夾持固定定位的鉸鏈管筒借助沖壓模具的形狀和運動,分別從管筒兩側同時進行擠壓動作,使其管筒的尺寸達到規定的標準。本發明代替現有技術中的沖裁和銑削工序,擠壓后端面平整,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無須損耗銑削刀具,降低了制作成本。
文檔編號B21L11/00GK1155456SQ9611912
公開日1997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1996年8月2日 優先權日1996年8月2日
發明者麥佳龍 申請人:中山市小欖鎮五金鉸鏈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