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鑄造清理機械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制造業的發動機缸蓋鑄件結構復雜,表面和內腔清理質量要求高。用于缸蓋表面清理的鑄造清理機械設備傳統方式多采用連續懸鏈式拋丸清理室,其生產效率低,鑄件表面和內腔清理質量差。
國內具有領先水平的缸蓋清理設備是專用的缸蓋鼠籠式清理機,它是依靠一個裝有三件缸蓋的鼠籠,(高錳鋼板焊接,前后端為圓盤呈“人”字形部位開有三處長方形口,用園鋼聯接,每處裝一件缸蓋)。鼠籠在室體下部滾杠旋轉帶動下,做圓周運動,借助室體上部兩臺高效拋丸器拋射的鋼丸沖擊,去除缸蓋表面的粘砂。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生產效率高,清理質量好。但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由于加料、出料及鼠籠內的缸蓋在水平位置上必須呈一線進出等原因,對生產的缸蓋的外形尺寸要求嚴格,拋丸清理功能單一,只能生產同一品種外形尺寸相同的缸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用于外形尺寸差異較大的缸蓋拋丸清理,消除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功能單一的嚴重缺陷。設備機動靈活,制造費用低,使用維修方便,使之在不更換鼠籠的情況下,可混流生產外型尺寸差異大的各種缸蓋。
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它是由室體、加料機構、卸料機構、拋丸器、裝料推桿等組成,卸料機構安裝在室體出料門一側,其上安裝有勾具,加料機構安裝在室體進料門的一側,拋丸器安裝在室體的上部,加料機構由鱗板輸送機和定位機構組成,其特征為定位機構安裝在與鼠籠、卸料機構缸蓋臥式成一線的鱗板輸送機的外側位置上;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所述的鼠籠由前盤、中盤、后盤、桿、筋板、定位塊組成,其特征為所述的鼠籠裝載缸蓋的防護欄為上下各三個,并按缸蓋大小不同尺寸的距離安裝。
圖1為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的鼠籠結構示意圖;圖3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的缸蓋加料卸料運行圖。
具體實施方案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它是由室體4、加料機構、卸料機構6、拋丸器7、裝料推桿1等組成,卸料機構6安裝在室體出料門5一側,其上安裝有勾具8,加料機構安裝在室體進料門3的一側,拋丸器7安裝在室體4的上部,加料機構由鱗板輸送機2和定位機構10組成,其特征為定位機構10安裝在與鼠籠9、卸料機構6缸蓋臥式成一線的鱗板輸送機2的外側位置上;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所述的鼠籠9由前盤12、中盤13、后盤15、桿14、筋板16、定位塊17組成,其特征為所述的鼠籠9裝載缸蓋的防護欄11為上下各三個,并按缸蓋大小不同尺寸的距離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缸蓋拋丸機的清理過程缸蓋由鱗板運輸機2運至室體4外側一端,室內缸蓋完成清理后,鼠籠9和拋丸器7同時停止轉動,鼠籠9在定位塊17的作用下靜止,水平方向裝有一個缸蓋的鼠籠9兩端長方口與室體4兩側的進料口、出料口相對,進料門3和出料門5同時打開,鱗板運輸機2前端的一個缸蓋在加料推桿1的作用下,向鼠籠9推入一件缸蓋,同時頂出一件缸蓋,由卸料機構的勾具8拉入到卸料機構6上,鼠籠9內的三個缸蓋,經三次水平方向定點靜止,依次頂出,同時加入,從而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權利要求1.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它是由室體(4)、加料機構、卸料機構(6)、拋丸器(7)、裝料推桿(1)等組成,卸料機構(6)安裝在室體出料門(5)一側,其上安裝有勾具(8),加料機構安裝在室體進料門(3)的一側,拋丸器(7)安裝在室體(4)的上部,加料機構由鱗板輸送機(2)和定位機構(10)組成,其特征為定位機構(10)安裝在與鼠籠(9)、卸料機構(6)缸蓋臥式成一線的鱗板輸送機(2)的外側位置上;
2.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所述的鼠籠(9)由前盤(12)、中盤(13)、后盤(15)、桿(14)、筋板(16)、定位塊(17)組成,其特征為所述的鼠籠(9)裝載缸蓋的防護欄(11)為上下各三個,并按缸蓋大小不同尺寸的距離安裝。
專利摘要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它是由室體、加料機構、卸料機構、拋丸器、裝料推桿等組成,卸料機構安裝在室體出料門一側,加料機構安裝在室體進料門的一側,拋丸器安裝在室體的上部,加料機構由鱗板輸送機和定位機構組成,其特征為定位機構安裝在鱗板輸送機、鼠籠、卸料機構缸蓋臥式成一線的鱗板輸送機的外側位置上;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其特征為所述的鼠籠裝載缸蓋的防護欄為上下各三個,并按缸蓋大小不同尺寸的距離安裝。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一籠多用的載荷系統,用于外形尺寸差異較大的缸蓋拋丸清理,消除缸蓋鼠籠式拋丸清理機功能單一的嚴重缺陷。設備機動靈活,制造費用低,使用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B24C3/00GK2693415SQ20032010410
公開日2005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4日
發明者楊德田 申請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