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室壓鑄機,具體涉及熱室壓鑄機中的料壺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需要對熱室壓鑄機中的料壺頸部進行局部加熱,以防止料液在通過料壺頸部時出現“塞嘴”現象,現有的加熱方式是在料壺本體1的頸部3的上平面設置一塊電加熱板2,如圖1、圖2所示,這種加熱方法存在如下缺點由于只在一個面上進行加熱,加熱時間長、加熱不均勻、加熱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可保證料壺頸部的加熱均勻,加熱效率高,防止出現“塞嘴”現象。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構造一種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包括料壺本體及頸部,設置在料壺頸部上的發熱裝置,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套設在所述料壺頸部的發熱裝置。
在上述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中,所述料壺頸部的橫截面呈方形結構,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與料壺頸部的三個面吻合套設連接的∏形結構的加熱裝置。
在上述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中,所述料壺頸部的橫截面呈方形結構,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與料壺方形頸部四個面吻合套設的方框體加熱裝置。
在上述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中,所述科壺頸部的橫截面呈圓形結構,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與料壺圓形頸部吻合套設的圓管形加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通過在料壺圓形頸部設置與其相吻合的加熱裝置,可以同時對頸部的多個方位進行加熱,加熱均勻,加熱時間短,效率高,可防止出現“塞嘴”現象。
圖1是現有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實施例一的主視圖;圖4是圖3俯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實施例二的主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實施例三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照圖3、圖4,料壺本體1的頸部3的橫截面是方形結構,發熱裝置是一種與料壺頸部3的三個面吻合套設連接的∏形結構的加熱裝置4;加熱裝置3可同時對料壺頸部3的三個面進行加熱。
實施例二參照圖5,料壺頸部3的橫截面呈方形結構,發熱裝置是與料壺方形頸部3四個面吻合套設的方框體加熱裝置5。加熱裝置5可同時對料壺頸部5的四個面進行加熱。
實施例三參照圖6,料壺頸部3的橫截面呈圓形結構,發熱裝置是與料壺圓形頸部吻合套設的圓管形加熱裝置6。加熱裝置可同時對柱形結構的料壺頸部3的整個圓周面進行加熱。
上述加熱裝置4、5、6可以是電發熱裝置。
權利要求1.一種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包括料壺本體及頸部,設置在料壺頸部上的發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套設在所述料壺頸部的發熱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壺頸部的橫截面呈方形結構,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與料壺頸部的三個面吻合套設連接的∏形結構的加熱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壺頸部的橫截面呈方形結構,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與料壺方形頸部四個面吻合套設的方框體加熱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壺頸部的橫截面呈圓形結構,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與料壺圓形頸部吻合套設的圓管形加熱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是一種電發熱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熱室壓鑄機料壺加熱裝置,包括料壺本體及頸部,設置在料壺頸部上的發熱裝置,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套設在所述料壺頸部的發熱裝置;所述料壺頸部的橫截面呈方形結構,所述發熱裝置是一種與料壺頸部的三個面吻合套設連接的∏形結構的加熱裝置。通過在料壺圓形頸部設置與其相吻合的加熱裝置,可以同時對頸部的多個方位進行加熱,加熱均勻,加熱時間短,效率高,可防止出現“塞嘴”現象。
文檔編號B22D17/30GK2805991SQ200520061000
公開日2006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12日
發明者陳勇 申請人: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