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棒線材拋丸機設備,尤其是指一種棒線材拋丸處理后 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
背景技術:
棒(線)材是常見的金屬制品。冶金行業金屬成品棒(線)材的加工 成型, 一般可分為熱加工成型(熱軋)和冷加工成型(冷拔)二種形式。 高質量的金屬冷拔(線)棒材的生產工藝一般是(1)開巻機將熱軋金屬盤巻進行放巻和預矯直;(2)拋丸機將預矯 直后的金屬坯料進行拋丸處理,以清除其表面的氧化皮;(3)拉拔機將 金屬坯料冷拔成符合尺寸規格的半成品金屬棒(線)材;(4)高速動態 定尺剪切機根據工藝要求和設定值對金屬棒(線)材進行自動定尺剪切, 使金屬棒(線)的長度符合規定要求;(5)矯直碾光機對半成品金屬棒 (線)材進行矯直和表面碾光處理,使金屬棒(線)材平直、表面光潔; (6)超聲波檢測儀對金屬棒(線)材進行表面探傷,生產出合格的成品 金屬棒(線)材;(7)最后由收集裝置對成品金屬棒(線)材進行收集 等一整套工藝來完成的。上述工藝采用一套連拉連拔機組完成。拋丸機是通過4個不同角度的高速旋轉的拋丸頭將金屬丸粒高速射向 待加工的金屬棒(線)材,以清除金屬棒(線)材表面的氧化皮(物)。 但被拋丸處理后的金屬棒(線)材表面仍會留有金屬氧化粉末等固體殘留 物,需在拋丸機的出口處設置棒(線)材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以清除拋 丸后金屬棒(線)材表面的殘留物。殘留物清除是否干凈,直接影響到產 品的表面質量。現在使用的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包括1個箱體,2個獨立的表面殘留 物清除架。每個清除架上放置4個相互垂直設置的尼龍排刷,尼龍排刷的 刷毛直徑為2.5mm。在尼龍刷中間剪去部分刷毛,因此,在相互垂直放置的尼龍刷中央就形成一個圓孔,圓孔直徑為6mm,以利棒(線)材通過時 將表面殘留物清除。每個清除架的下方二側各有4個圓形殘留物泄瀉孔。被尼龍刷清除的殘留物通過泄瀉孔掉入底部回收槽。更換尼龍刷時,可移 去清除架上方的蓋子,逐一更換尼龍刷。但是,現有的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存在一定不足1、 尼龍排刷的規格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由于尼龍刷中央圓孔的直徑6mm是固定的,而產品的加工范圍為6—22mm,所以,對被加工的棒(線) 材規格大小改變的適應性較差。原設計能夠較好地滿足單一產品規格的生 產。但在實際生產中,生產產品的規格隨市場需求,呈無規則變化,因此 尼龍排刷對棒(線)材表面殘留物清除效果極不穩定。2、 尼龍排刷的材質容易變形和磨損。 一方面,尼龍刷在清除棒(線) 材表面殘留物時,連續接觸的是拋丸后溫度高達65。C的金屬棒(線)材, 尼龍刷在長時間高溫的作用下造成變形,同時磨損加劇另一方面,較大 直徑棒(線)材產品的清除,造成尼龍刷中央圓孔直徑的擴大,使尼龍刷 失去對較小直徑棒(線)材產品的表面殘留物清除;故, 一般二周左右尼 龍刷即失去作用,導致棒(線)材表面殘留物不能被清除。3、 尼龍排刷的形狀容易導致清除失效。尼龍排刷的通孔是在尼龍排 刷中間剪去部分刷毛,通過相互垂直放置后,在中央形成-一個固定孔徑的 圓孔。而被作用的棒(線)材是熱加工坯料,其直徑公差波動較大,因此 往往導致清除失效。4、 尼龍排刷的維護、更換困難。由于表面殘留物清除架中的8片尼 龍排刷呈相互垂直的緊密排列,在尼龍排刷熱變形后,無法單個逐一更換, 因此給尼龍排刷的維護更換帶來了困難。5、 清除架維護、維修困難。表面殘留物清除架被固定在箱體內,當 清除架需要維護、維修,尼龍排刷需要更換時,只能通過清除箱上部的檢 修孔進行,拆裝十分不便。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 置,采用彈夾形式固定清除刷;清除刷材料采用金屬絲和拋光氈遞進清除,以替代箱型尼龍排刷結構,解決尼龍排刷易變形、易磨損、清除失效、維 護更換困難和適應性差的不足。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包括, 一箱體,其兩側壁對稱開有通孔;包括,固定座,其由二個半圓形管體組合而成,其內壁開設 有至少一個環形凹槽;其設置于箱體內;清除刷,圓環體結構,設置于固定座內的環形凹槽中,大小與環形凹槽相匹配;其外緣開設有環槽,環槽 內沿圓環體徑向開有通孔;金屬絲密布于整個圓形環內,其外端部分別嵌埋于圓環體通孔內,并由細絲連接固定。進一步,本實用新型還設有一拋光刷,圓環體結構,內裝設拋光毯, 其設置于固定座內的環形凹槽中。又,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導向套,該導向套為管體結構,其一側端面設一固定臺階;所述的固定座的兩端面還設有供該導向套固定臺階固定的凹槽。所述的導向套內壁形狀為喇叭狀。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中間過渡套,其管體結構,其兩側端面設一 固定臺階;所述的固定座的兩端面還設有供該中間過渡套固定臺階固定的 凹槽;其設置于兩個固定座之間。所述的固定座的兩側面還設有固定用的翼板。所述的固定座底部開有用于泄瀉被清除刷清除的殘留物的通孔。所述的拋光刷包括拋光氈、固定座以及壓環;該固定座為圓環形結構, 其內側呈二層階梯狀,第一層階梯狀圓環內供安放多層相疊的拋光氈,第 二層階梯狀圓環面上供壓緊放置在固定座內的拋光氈的壓環通過螺栓固 定。所述的金屬絲呈波紋狀;金屬絲為彈性磷銅絲。本實用新型增加了清除刷與棒(線)材表面接觸面,提高對棒(線) 材規格大小改變的自適應性,達到對各種情況的棒(線)材表面殘留物清 除的較好效果,以減少由于棒線材表面殘留物造成拉拔模損壞、棒線材拉 拔后表面拉絲,提高產品質量、成材率、拉拔線速度(產能)和延長模具 潤滑油的使用周期;并且具有清除裝置具有拆裝維護方便,投入費用低、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1) 構思巧妙,設計合理,結構較簡單。(2) 用波紋狀彈性磷銅絲和多層工業拋光氈替代了尼龍排刷,減少 了因熱變形和快速磨損而導致的清除失效。(3) 采用遞進式結構,增加了刷毛與棒(線)材表面接觸面,提高 對棒(線)材規格大小改變的自適應性,達到了對各種情況的棒(線)材 表面殘留物清除的較好效果。(4) 減少了由于拋丸后棒線材表面殘留物造成拉拔模損壞、棒線材 拉拔后表面拉絲,提高了產品質量、成材率、拉拔線速度(產能)和延長 模具潤滑油的使用周期。(5) 彈夾式整體結構具有在線拆裝維護方便,投入費用低、使用壽 命長等特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組清除刷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固定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清除刷的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組清除刷的立體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組清除刷立體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拋光刷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拋光刷的分解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導向套 一 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IO為本實用新型導向套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間過渡套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圖6,本實用新型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包括, 一箱體l,其兩側壁對稱開有通孔101、 102;第一、二固定座2、 2',其分別由二個半圓形管體21、 21'組合而成,其內壁開設有四個環形凹槽211、 21T ;四個清除刷3,分別為圓環體結構,設置于第一固定座2內的環形凹 槽211中,大小與環形凹槽相匹配;其外緣開設有環槽31,環槽31內沿 圓環體徑向開有通孔32;金屬絲4密布于整個圓形環內,其外端部分別嵌埋于圓環體通孔32內,并由細絲連接固定;所述的金屬絲呈波紋狀.,金屬絲為彈性磷銅絲;參見圖7、圖8, 二個拋光刷5,分別為圓環體結構,包括拋光氈51、 固定座52以及壓環53;該固定座52為圓環形結構,其內側呈二層階梯狀, 第一層階梯狀圓環521內供安放多層相疊的拋光氈51,第二層階梯狀圓環 522面上供壓緊放置在固定座52內的拋光氈51的壓環53通過螺栓54固定。參見圖6、圖9、圖10,本實用新型的導向套6、 6',其為管體結構, 其一側端面設一固定臺階61、 61';所述的第一、二固定座2、 2'的兩 端面還設有供該導向套固定臺階61、 61,固定的凹槽212、 212';所述 的導向套6、 6'內壁形狀為喇叭狀。參見圖ll,本實用新型的中間過渡套7,其管體結構,其兩側端面設 一固定臺階71、 72;所述的第一、二固定座2、 2'相對的兩端面還設有 供該中間過渡套7固定臺階71、 72固定的凹槽213、 213,;其設置于兩 個固定座2、 2'之間。第一、二固定座2、 2'的兩側面還設有固定用的翼板8、 8'。第一、二固定座2、 2'底部開有用于泄瀉被清除刷清除的殘留物的通 孔214、 214,。將本實用新型箱體1安裝于拋丸機出口和拉拔機進口之間;打開箱體 上方的檢修孔蓋板,將第一、二固定座2、 2'分別用螺栓緊固于箱體內定 位架上;將中間過渡套7安裝于第一、二固定座2、 2'之間;清除刷3、 拋光刷5分別用螺栓緊固于第一、二固定座2、 2'內;此時清除刷3、拋 光刷5與第一、二固定座2、 2'成為一體呈"彈夾式";啟動拋丸機和連拉連拔機組,待加工的金屬棒(線)材通過拋丸機將金屬棒(線)材表面的氧化皮(物)清除。經過拋丸處理的金屬棒(線)材進入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在導向套6的引導下,金屬棒(線)材通過帶有4個彈性磷銅絲清除刷3,清除刷3 將棒(線)材表面殘留物初步清除;金屬棒(線)材再通過2個帶有多層 工業拋光氈的拋光刷5擦揩,進一歩對棒(線)材表面殘留物進行清除。 被清除下的殘留物從清除刷上掉落到第一、二固定座2、 2'底部開有用于 泄瀉被清除刷清除的殘留物的通孔214、 214',然后掉到回收孔;經過清 除刷后的金屬棒(線)材在導向套6'的引導下,進入拉拔機。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清除架和清除刷的結構形態和材質,以克服上述 不足。在整體結構上采用彈夾式結構,離線預裝,整體裝入。在清除刷材 質上,采用波紋狀彈性磷銅絲和多層工業拋光氈二組遞進結構,增加清除 刷與棒(線)材表面接觸面,提高對棒(線)材規格大小改變的自適應性, 達到對各種情況的棒(線)材表面殘留物清除的較好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包括,一箱體,其兩側壁對稱開有通孔;其特征是,還包括,固定座,其由二個半圓形管體組合而成,其內壁開設有至少一個環形凹槽;設置于箱體內;清除刷,圓環體結構,設置于固定座內的環形凹槽中,大小與環形凹槽相匹配;其外緣開設有環槽,環槽內沿圓環體徑向開有通孔;金屬絲密布于整個圓形環內,其外端部分別嵌埋于圓環體通孔內,并由細絲連接固定。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特征 是,還設有一拋光刷,圓環體結構,內裝設拋光毯,其設置于固定座 內的環形凹槽中。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 特征是,還包括導向套,該導向套為管體結構,其一側端面設一固定 臺階;所述的固定座的兩端面還設有供該導向套固定臺階固定的凹槽。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導向套內壁形狀為喇叭狀。
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 特征是,還包括中間過渡套,其管體結構,其兩側端面設一固定臺階; 所述的固定座的兩端面還設有供該中間過渡套固定臺階固定的凹槽; 其設置于兩個固定座之間。
6.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 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座的兩側面還設有固定用的翼板。
7.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 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座底部開有用于泄瀉被清除刷清除的殘留物的通 孔。
8.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拋光刷包括拋光氈、固定座以及壓環;該固定座為圓環形 結構,其內側呈二層階梯狀,第一層階梯狀圓環內供安放多層相疊的 拋光氈,第二層階梯狀圓環面上供壓緊放置在固定座內的拋光氈的壓環通過螺栓固定。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金屬絲呈波紋狀。
10. 如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其 特征是,所述的金屬絲為彈性磷銅絲。
專利摘要一種棒線材拋丸處理后表面殘留物清除裝置,包括,一箱體,其兩側壁對稱開有通孔;包括,固定座,其由二個半圓形管體組合而成,其內壁開設有至少一個環形凹槽;其設置于箱體內;清除刷,圓環體結構,設置于固定座內的環形凹槽中,大小與環形凹槽相匹配;其外緣開設有環槽,環槽內沿圓環體徑向開有通孔;金屬絲密布于整個圓形環內,其外端部分別嵌埋于圓環體通孔內,并由細絲連接固定。本實用新型采用彈夾式結構,離線預裝,整體裝入;清除刷材質采用金屬絲和多層工業拋光氈遞進清除,增加清除刷與棒(線)材表面接觸面,提高對棒(線)材規格大小改變的自適應性,達到對各種情況的棒(線)材表面殘留物清除的較好效果。
文檔編號B24B29/00GK201105407SQ20072007663
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4日
發明者周鴻祥, 張偉鋼, 陳冬生 申請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