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夾具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
背景技術:
輪軌交通工具的鐵路貨車, 一般包括車體、轉向架、制動裝置、車鉤緩沖
裝置等部分。其中,轉向架主要由輪對、側架和搖;忱、軸箱油潤裝置、彈簧減 振裝置、基礎制動裝置等組成,其作用是支承車體,引導車輛沿軌道行駛,并 承受來自車體及線路的各種載荷。側架和搖枕是轉向架的組成部分,其中側 架將轉向架的各個零部件聯系在一起,以構成一個整體,其兩端有軸箱導框, 用以安裝軸箱,其中部設有彈簧承臺,用以安裝彈簧減振裝置;搖枕則連同下 心盤、旁承盒鑄成一體,其兩端支座在彈簧上,車體的重量和載荷通過下心盤 經搖枕傳給兩側的枕彈簧,并通過搖枕將左、右兩個側架聯系起來。側架、搖 枕采用鑄造工藝制成,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行車的安全,要求其既能保證足 夠的強度,又可以節約材料、減輕自重。
隨著轉向架系統的不斷改進與發展,對側架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品質好 的側架,其必須具有較好的內外品質、毛坯尺寸精度,以及較佳的綜合力學性 能,尤其是抗疲勞性能。為適應鐵路發展需要和積極參與國際竟爭,目前,國 內已研制出一種側架整體制芯工藝,可全面提升側架鑄件的品質。
按照該工藝制成的側架整體芯,由兩個相同的半芯組成。請同時參考圖 1A、圖1B,其中圖1A是下半芯的俯視圖;圖1B是下半芯的仰視圖。該下半 芯100,其中間部分的主體近似為倒梯形由一橫梁103、 一承臺109、兩個豎 肋105、兩個斜肋107組成;橫梁103比承臺109長,其中,橫梁103上設有兩個 橫梁孔102,承臺109上設有一個承臺孔108;橫梁103兩端還向外伸展,構成橫 梁翼部101;所述兩個豎肋105、兩個斜肋107對稱設置在橫梁103、承臺109之 間,相鄰的豎肋105與斜肋107的結合部形成斜筋槽106。如圖1A、圖1B所示, 下半芯100的形狀十分復雜,其正面凹凸不平,而其背面、橫梁外側面104、承 臺內側面IIO、橫梁翼部101正面近似為平面。這種半芯IOO,其砂芯尺寸較長、 厚度極薄(僅為66-75mm),而且,形狀復雜、強度較低、重量較大(約90Kg ),
導致上、下半芯在組對時拍更運、吊裝困難(組對后,側架整體芯重約180Kg)。 特別地,在側架整體芯的生產過程中,在分別生產出上、下半芯(其結構、 形狀完全相同),需將下半芯翻轉180。后,再將上半芯與下半芯粘接,最終形 成側架整體芯。由于下半芯100具有尺寸長、厚度薄、強度低、重量大的特點, 其翻轉十分不便,也容易造成砂芯的損壞。這是由于采用通常的翻轉方案, 如人手工翻轉、吊裝翻轉、機械翻轉時,下半芯100為點受力,而不是面或線 受力;其受力面積極小,而砂芯的強度極低,由此易導致砂芯因受力不均而折 斷、損壞。
采用通常方式翻轉半芯,不僅易造成砂芯折斷、損壞,影響芯子的質量, 而且翻轉、吊裝十分不便,其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可克服側架整體芯 翻轉過程中因砂芯受力不均而損壞的問題。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適用于下 半芯的翻轉,由上夾具、下夾具及其連接裝置組成所述上夾具包括, 一上支 承架,可貼合下半芯主體的正面,用于提供所述上夾具的主定位面; 一夾持梁, 固定在所述上支承架的頂部,用于夾持下半芯的橫梁外側面;兩上夾爪,對稱 設置在所述夾持梁上,其自由端分別插入下半芯的橫梁孔中,用于所述上夾具 與下半芯之間的鎖緊;所述下夾具包括, 一下支承架,可貼合下半芯的承臺正 面與內側面,用于提供下夾具的主定位面;兩下夾持塊,呈"倒八字"形對稱設 置在所述下支承架頂部的兩角位置,其分別插入下半芯的斜筋槽中,用于夾持 該斜筋槽的側面; 一下夾爪,設置在所述下支承架的底部,其自由端插入下半 芯的承臺孔中,用于所述下夾具與下半芯之間的鎖緊。
優選地,所述上夾具還包括兩上夾持塊,對稱設置在所述夾持梁的兩端, 分別用于夾持下半芯的橫梁翼部正面。
優選地,所述上夾持塊的夾持面與下半芯的橫梁翼部正面之間為隨形設
計。、、 、;,, 、、 ",, 、n,、日、.、、
優選地,所述下夾具還設置一防脫片,固定在所述下支承架底部,用于防
止所述下夾爪從下半芯的承臺孔中脫出。
優選地,所述上支承架底部與所述下支承架頂部之間,通過所述連接裝置 連接。
優選地,所述連接裝置為一滑塊;所述滑塊的一端與上支承架底部連接, 其另 一端插入所述下支承架頂部設置的連接孔中。
優選地,所述上支承架的頂部設置回轉曲面,用于使夾具繞其旋轉。 優選地,所述下支承架的底部設置把手。
優選地,所述上支承架、夾持梁、上夾持塊及下夾持塊為實木制做,并外 覆保護鋼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上支承架貼合 下半芯主體的正面,下支承架貼合承臺正面、內側面,使其具有較大的定位面 積;夾持梁夾持在橫梁外側面,兩者間接觸面積較大;下夾持塊插入斜筋槽中, 與斜筋槽側面間形成較大的夾持面;上夾爪插入橫梁孔,下夾爪插入承臺孔, 保證與下半芯可靠鎖緊。由此,可克服側架整體芯翻轉過程中因> 少芯受力不均
而損壞的問題,具體原因是其定位面、夾持面與下半芯之間有較大的接觸面, 可增加砂芯受力面積,防止砂芯受力不均;夾持面設置在下半芯的側面,使夾 持力的方向集中在下半芯的側向,該方向上砂芯相對較厚、強度較高,可承受 較大的外力;上夾瓜、下夾爪的高度為下半芯的厚度,而上夾瓜、下夾爪之間 的距離為橫梁到承臺底面的寬度,使得整個下半芯被夾具可靠鎖緊;通過上夾 爪、下夾爪的鎖緊,保持下半芯正常受力,防止發生意外,減小砂芯損壞的可 能性,保證芯子的質量。
此外,設置上夾持塊,進一步增加對下半芯的夾持面;上夾持塊、下夾持 塊的夾持面為隨形設計,增加下半芯的接觸、受力面積;設置防脫片,防止下 夾爪從承臺孔中脫出,增加安全可靠性;上支承架底部、下支承架頂部之間通 過滑塊連接,操作便捷,提高連接可靠性;設置回轉曲面,拉動把手可使夾具 轉動180°,也使被夾持的下半芯轉動同樣角度,實現翻轉操作,降低勞動強 度,提高生產效率;夾具的主要部件為實木制做,其重量較輕,使用方便;外 覆較薄的保護鋼板,提高安全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解決了側架整體芯在翻轉過程中
因受力不均而造成砂芯損壞的問題。其結構簡單、可靠性高、使用安全、經久 耐用,不僅便于操作,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產 使用成本。
圖1A是下半芯的俯視圖1B是下半芯的仰視圖2A是本實用新型夾具的結構示意圖2B是圖2A中A-A面的剖視圖3A是圖2A中上夾具的放大圖3B是圖3A的側視圖4A是圖2A中下夾具的放大圖4B是圖4A的側^L圖5是本實用新型夾具在夾持下半芯時的示意圖。 圖中,有關附圖標記如下
100- 下半芯;
101- 橫梁翼部,102-橫梁孔,103-橫梁,104-橫梁外側面;
105- 豎肋;
106- 斜筋槽;
107- 斜肋;
108- 承臺孔,109-承臺,110-承臺內側面; 200-夾具;
210-上夾具,211-上夾持塊,212-上夾爪,213-夾持梁,214-上支承架;
220-下夾具,221-下夾持塊,222-下支承架,223-把手,224-防脫片,225-下夾爪,226-連接孔;
230-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虧更于說明,先將有關術語解釋如下
側架屬于鐵路貨車行走部分,是轉向架系統中的一個關^t構件,承載著 鐵路貨車車輛的重量;其具有多個內腔和內孔,形狀十分復雜。
砂芯是鑄造技術領域中常用的一個詞匯,指鑄件在鑄造過程中放置在鑄
型空腔中,用以形成鑄件內孔(腔、孔洞等),并與鑄件內孔形狀相同的一個
物體。它與鑄型一起形成完整的鑄件;其由粘結劑和硅^吵粘結而成,強度較低, 易損壞。
側架整體芯制芯時,將側架內腔中的分組砂芯組成在一起,形成的一個 整體砂芯;這個整體砂芯與原來的砂芯組總體形狀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思是,按照下半芯100的結構特點設置夾具的定位 面、夾持面,增大下半芯100的接觸、受力面積,防止其受力不均;使夾持面 主要設置在砂芯相對較厚、強度較高的下半芯100側面,以承受較大的外力。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請同時參考圖2A、圖2B,其中,圖2A是本實用新型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B是圖2A中A-A面的剖視圖。該種夾具200,由上夾具210、下夾具220 及其連接裝置(圖未示)組成,其適用于下半芯IOO的翻轉,可防止砂芯因受 力不均而損壞。
所述上夾具210,包括 一上支承架214,可貼合下半芯IOO主體的正面, 用于提供上夾具210的主定位面; 一夾持梁213,固定在上支承架214的頂部, 用于夾持下半芯IOO的橫梁外側面104;兩上夾爪212,對稱設置在夾持梁213 上,其自由端分別插入下半芯100的橫梁孔102中,用于上夾具210與下半芯 IOO之間的鎖緊。
所述下夾具220,包括 一下支承架222,可貼合下半芯100的承臺109 正面與內側面110,用于提供下夾具220的主定位面;兩下夾持塊221,呈"倒 八字"形對稱設置在下支承架222頂部的兩角位置,其分別插入下半芯100的 斜筋槽106中,用于夾持該斜筋槽106的側面; 一下夾爪225,設置在下支承 架222的底部,其自由端插入下半芯100的 K臺孔108中,用于下夾具220 與下半芯IOO之間的鎖緊。
此種夾具200,可克服下半芯100在翻轉過程中因砂、芯受力不均而損壞的問 題。具體原因是上支承架214貼合下半芯100主體的正面,下支承架222貼合 承臺109的正面、及承臺內側面110,具有較大的定位面積;夾持梁213夾持在 橫梁外側面104,兩者間接觸面積較大;下夾持塊221插入斜筋槽106中,與斜
筋槽106側面間形成可靠的夾持面;上夾爪212插入橫梁孔102,下夾爪225插入 承臺孑U08中,保證與下半芯100可靠鎖緊。按上述方式設置定位面、夾持面, 可增大與下半芯100之間的接觸面,增加砂芯受力面積,防止其受力不均;夾 持面主要設置在下半芯100的側面,可使夾持力的方向集中在下半芯100的側 向,在該方向上,其砂芯相對較厚、強度較高,可承受較大的外力;由于上夾 瓜212、下夾爪225的高度為下半芯100的厚度,而上夾瓜212、下夾爪225之間 的距離為橫梁103到承臺109底面的寬度,由此可使下半芯100被夾具200鎖緊; 通過上夾爪212、下夾爪225的鎖緊,保持下半芯100在翻轉過程中正常受力, 防止發生意外,減小砂芯損壞的可能性,保證芯子的質量。
請同時參考圖3A、圖3B,其中,圖3A是圖2A中上夾具的放大圖;圖 3B是圖3A的側視圖。在上夾具210上,還設置兩上夾持塊211,其對稱設置 在夾持梁213的兩端。上夾持塊211與橫梁翼部101正面相貼合,其接觸面稱 為上夾持塊的夾持面,其為隨形設計。上夾持塊211,可增加對下半芯100的 夾持面,其為隨形設計,可增加下半芯IOO的受力面積,進一步防止砂芯受力 不均。
請同時參考圖4A、圖4B,其中,圖4A是圖2A中下夾具的放大圖;圖 4B是圖4A的側i見圖。在下夾具220上,兩下夾持塊221可插入斜筋槽106 中,其與斜筋槽106的接觸面,稱為下夾持塊的夾持面。所述下夾持塊的夾持 面為隨形設計,可增加下半芯IOO的接觸、受力面積,降低砂芯受力不均而損 壞的可能性。
特別地,下夾具220上設置一防脫片224,其固定在下支承架222底部, 可防止下夾爪225從下半芯IOO的承臺孔108中脫出,保證下夾具220與下半 芯100之間可靠鎖緊,提高安全可靠性。
所述上夾具210、下夾具220之間,通過連接裝置連接成整體的夾具200, 其連接方式、連接部位可采用多種公知的技術方案,以保證上夾具210、下夾 具220間可靠連接為準。優選地,在上支承架214底部、下支承架222頂部之 間設置連接裝置,由其將上夾具210、下夾具220連接成一體。優選地,連接 裝置采用一滑塊230,其一端與上支承架底部214連接,其另一端插入下支承 架222頂部設置的連接孔226中。上支承架214底部、下支承架222頂部之間
通過滑塊230連接,其操作便捷,并提高連接可靠性。
為了翻轉方便、省力,所述上支承架214的頂部設置回轉曲面,其曲率半 徑為70mm左右。通過該回轉曲面,可使夾具200及#1夾持的下半芯100繞其 旋轉。為便于操作,在下支承架222的底部設置把手223。拉動把手223,可 使夾具200轉動180°,同時,被夾持的下半芯100轉動同樣角度。由此,實 現翻轉操作,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而且,夾具200的主要部件,如上支承架214、夾持梁213、上夾持塊211 及下夾持塊221等,均為實木制做,各部件通過釘子或螺栓連接,其重量較輕, 使用方便;外覆厚度為lmm左右的較薄的保護鋼板,提高安全可靠性,并延 長使用壽命。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進行了說明,按照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 夾具200,可克服側架整體芯翻轉過程中因砂芯受力不均而產生損壞的問題, 進一步說明如下
請參考圖5,本實用新型夾具在夾持下半芯時的示意圖。在使用時將上 夾具210上的上夾瓜212插入下半芯100的橫梁孔102中;使上夾具210上的 上夾持塊211置于下半芯1的橫梁翼部101正面上,保證上夾持塊211的夾持 面與橫梁翼部101正面相貼合;將下夾具220上的下夾瓜225插入下半芯100 的承臺孔108中;使下夾具220上的下夾持塊221插入下半芯100兩側的斜筋 槽106中,保證上夾持塊221的夾持面與斜筋槽106的側面相貼合;推動上夾 具210上的滑塊230,使其插入到下夾具220上的連接孔226中;由此,使上 夾具210、下夾具220連接成一體。此時,上夾瓜212、下夾爪225的高度為 下半芯100的厚度,而上夾瓜212、下夾爪225之間的距離為橫梁103到承臺 109底面的寬度。整個下半芯100被夾具200扣緊后,通過拉動把手223,使 夾具200、被夾緊下半芯IOO,繞上支承架214頂部的回轉曲面轉動180°,從 而完成翻轉操作。
如圖5所示,用夾具200翻轉下半芯100時,砂芯的受力為面,其受力均勻; 而且,夾持力的方向集中在砂芯相對較厚、強度較高的側向,進一步減小砂芯 損壞的可能性,保證芯子的質量。此外,使用該種夾具200,才做十分便捷, 可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200,解決了側架整體芯在翻轉過 程中因受力不均而造成砂芯損壞的問題,其結構簡單、可靠性高、使用安全、 經久耐用,不僅便于操作,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有效地降低 生產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 方式不應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 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 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 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適用于下半芯的翻轉,其特征在于:由上夾具、下夾具及其連接裝置組成;所述上夾具包括,一上支承架,可貼合下半芯主體的正面,用于提供所述上夾具的主定位面;一夾持梁,固定在所述上支承架的頂部,用于夾持下半芯的橫梁外側面;兩上夾爪,對稱設置在所述夾持梁上,其自由端分別插入下半芯的橫梁孔中,用于所述上夾具與下半芯之間的鎖緊;所述下夾具包括,一下支承架,可貼合下半芯的承臺正面與內側面,用于提供下夾具的主定位面;兩下夾持塊,呈“倒八字”形對稱設置在所述下支承架頂部的兩角位置,其分別插入下半芯的斜筋槽中,用于夾持該斜筋槽的側面;一下夾爪,設置在所述下支承架的底部,其自由端插入下半芯的承臺孔中,用于所述下夾具與下半芯之間的鎖緊。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具還包括兩上夾持 塊,對稱設置在所述夾持梁的兩端,分別用于夾持下半芯的橫梁翼部正面。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持塊的夾持面與下 半芯的橫梁翼部正面之間為隨形設計。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夾持塊的夾持面與下 半芯斜筋槽的側面之間為隨形設計。
5、 如權利要求l-4任一項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夾具還設置 一防脫片,固定在所述下支承架底部,用于防止所述下夾爪從下半芯的承臺 孔中脫出。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承架底部與所述下 支承架頂部之間,通過所述連接裝置連接。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為一滑塊;所 述滑塊的一端與上支承架底部連接,其另一端插入所述下支承架頂部設置的 連接孔中。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承架的頂部設置回 轉曲面,用于使夾具繞其旋轉。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承架的底部設置把手。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承架、夾持梁、上夾持塊及下夾持塊為實木制做,并外覆保護鋼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側架整體芯翻轉夾具,由上、下夾具及其連接裝置組成;上夾具包括,一上支承架,可貼合下半芯主體正面,用于提供上夾具的主定位面;一夾持梁,固定在上支承架頂部,用于夾持下半芯橫梁外側面;兩上夾爪,對稱設置在夾持梁上,其自由端插入下半芯橫梁孔中,用于上夾具與下半芯間的鎖緊;下夾具包括,一下支承架,可貼合下半芯承臺正面與內側面,用于提供下夾具的主定位面;兩下夾持塊,呈“倒八字”形對稱設置在下支承架頂部兩角位置,其分別插入下半芯斜筋槽中,用于夾持斜筋槽側面;下夾爪,設置在下支承架底部,其自由端插入下半芯承臺孔中,用于下夾具與下半芯間的鎖緊。本實用新型可防止砂芯在翻轉過程中因受力不均而損壞。
文檔編號B22C17/10GK201198025SQ20082010534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8日
發明者磊 修, 凌云飛, 劉勝田, 晶 王, 薛玉生 申請人: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