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持類的動力工具。
背景技術:
手持類的動力工具,通常由馬達驅動輸出軸產生不同的運動,如旋轉、往復、擺動 等動作,進而帶動連接在輸出軸上的工作頭進行相應的工作,如鉆、鋸、切、磨等。常見的電 鉆、電圓鋸由于輸出軸帶動工作頭產生旋轉運動,因而是旋轉類動力工具的典型代表;曲線 鋸、往復鋸則由于輸出軸帶動鋸條產生往復運動,因而是往復類動力工具的典型代表;FEIN 和Bosch公司的機則由于輸出軸自身圍繞軸心線產生擺動,因而是擺動類動力工具的典型 代表。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動力工具的技術發展道路之一就是高度的集成化,可 以在一個工具上實現多種功能,更具體的說,就是這一個工具上即可以實現某種單一的運 動,如旋轉類運動,也可以實現其他類的運動,如往復類或擺動類運動,用戶僅需要更換不 同的工作頭,就可以在這些運動方式之間來回切換,以達到方便應用的目的。目前的擺動類動力工具中,由于輸出軸在馬達的驅動下,經過偏心輪傳動機構傳 遞扭矩,僅僅能夠實現輸出軸圍繞軸心線做擺動運動,對于當前普遍的能夠實現多種功能 的動力工具來說,功能略顯單一。美國專利USM41450A公開了一種兼備擺動和旋轉運動的機,其在擺動機構的基 礎上,在殼體內還設置有一個可移動的小錐齒輪,同時在輸出軸上對應錐齒輪還設置有一 個大錐齒輪。當大小兩個錐齒輪未產生嚙合時,擺動機構連通,旋轉機構斷開,機此時做擺 動運動。當大小兩個錐齒輪產生嚙合時,擺動機構斷開,旋轉機構連通,此時機做旋轉運動。 從而,通過小錐齒輪的移動,就可以在兩種運動方式之間進行切換。但是,上述技術方案結構較為復雜,而且需要設置大小兩個錐齒輪在殼體中,增大 了殼體的體積尺寸。因此,現有技術實有必要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力工具,在擁有小巧尺寸的同時,集成化高,可以實 現擺動和旋轉運動操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動力工具,包括呈角向設置的殼體和從殼體 中延伸而出的第一輸出軸,并且殼體的內部設置有馬達,馬達具有馬達軸,第一輸出軸可圍 繞其軸心線做擺動運動,所述殼體上設有開口,所述第一輸出軸上設有穿孔,所述馬達軸上 連接有轉接件,所述轉接件具有兩個自由端,其中未與馬達軸連接的自由端與所述開口和 所述穿孔同軸。優選的,一個可選擇的與馬達軸連接的第二輸出軸自所述穿孔和所述開口中延伸而出。[oo12] 所述穿孔的大小大于第二輸出軸的直徑。[oo13] 所述馬達軸上連接有偏心銷,所述轉接件的一個自由端與所述偏心銷連接,而另一個自由端則與第二輸出軸連接。[oo14] 所述第二輸出軸的軸心線與馬達軸的軸心線同軸。[oo15] 所述第二輸出軸的軸心線與馬達軸的軸心線平行。[oo16] 所述第二輸出軸的自由端連接有鉆夾頭。[oo17] 所述殼體還包括封閉蓋,所述封閉蓋可塞入開口中。[oo18] 本方案中增加了第二輸出軸,并且第二輸出軸連接馬達軸,從而可以產生旋轉運動,實現了動力工具高度集成化擺動運動和旋轉運動。
[oo19] 圖l為本發明中動力工具的立體圖,圖中僅表示出動力工具的前端部分。
圖2為所述動力工具的剖面示意圖。
圖3a為所述動力工具的使用狀態參考圖,此時,第一輸出軸上連接有附件工作頭,而第二輸出軸上空載。
圖3b為所述動力工具的使用狀態參考圖,此時,第二輸出軸上連接有附件工作頭,而第一輸出軸上空載。
圖4為所述動力工具的立體示意圖,此時,殼體中未設置第二輸出軸,并且開口由封閉蓋封閉。
圖5為所述動力工具的剖面示意圖,此時,殼體內未設置第二輸出軸,且封閉蓋塞入殼體上的開口中。
圖示中的相關元件對應編號如下
111殼體121馬達131第一輸出軸
141軸承151軸承161撥叉
16l1延伸臂1621延伸臂171偏心輪
181馬達軸18l1偏心銷191穿孔
201開口2l1第二輸出軸221鉆夾頭
231轉接件241封閉蓋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l至圖2,一種動力工具,包括大致呈角向設置的殼體11,和自殼體11的前端(圖中右側定義為前端)中延伸而出有第一輸出軸13,其中,位于殼體11內部的馬達12,馬達12具有馬達軸18,第一輸出軸13通過設置在殼體11內部的上下兩個軸承14115固定的連接在殼體11中。第一輸出軸13上還固定的連接有撥叉16,撥叉16具有兩個呈相對設置的延伸臂16l1162,且位于這兩個延伸臂16l1162之間,緊密貼合延伸臂16l1162設置有一個偏心輪17。同時,偏心輪17又套設在一個連接在馬達12的馬達軸18上的偏心銷18l,而使偏心輪17相對于馬達軸18呈偏心設置。從而,當馬達12驅動后,馬達軸18將會帶動偏心輪17相對于馬達軸18做偏心旋轉,又因為撥叉16與偏心輪17緊密接觸,所以,撥叉16會在偏心輪17的驅動下,帶動第一輸出軸13圍繞第一輸出軸13的軸心線做旋轉 方向上的擺動運動。此時,如果在第一輸出軸13的自由端上連接有不同的附近工作頭后,如直鋸片、 圓鋸片或者三角形磨砂盤等等,就可以實現切割、研磨等操作。本方案的動力工具中,在殼體11的前端,對應馬達軸18的延伸方向的位置上設有 一個開口 20,一個可與馬達軸18連接的第二輸出軸21從開口 20中延伸而出,并且第二輸 出軸21的自由端連接有鉆夾頭22以裝設鉆頭或批頭。對應第二輸出軸21的中部,即第一 輸出軸13和第二輸出軸21相交的位置處,在第一輸出軸13上開設有穿孔19,供第二輸出 軸21穿設其中,并且,穿孔19的大小大于第二輸出軸21的直徑,從而使第一輸出軸13和 第二輸出軸21之間并不產生干涉,也就是說,兩個輸出軸均可以獨立的工作。這里的第二輸出軸21與馬達軸18直接連接,具體是通過一個轉接件23,即轉接 件23的一端與馬達軸18上的一個偏心銷181連接,而另一端則與第二輸出軸21連接,從 而使第二輸出軸21的軸心線與馬達軸18的軸心線呈同軸,即第二輸出軸21相對于馬達軸 18呈非偏心設置,其接受的扭矩也是來自馬達軸18的旋轉扭矩,因此,第二輸出軸21的運 動為旋轉運動。當然,轉接件23也可以設置成使第二輸出軸21的軸心線與馬達軸18的軸心線呈 平行狀態,即第二輸出軸21相對于馬達軸18呈偏心,其接受的扭矩也是來自馬達軸18的 偏心旋轉扭矩,因此,第二輸出軸21的運動為偏心旋轉運動。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第一輸出軸13上的穿孔19將擴大一些,以滿足第二輸出軸21 的偏心旋轉的范圍。這樣,所述的動力工具就同時具備了旋轉和擺動兩種運動效果,當分別在兩個輸 出軸上連接不同的工作頭后,就可以分別實現不同的操作,其中,第一輸出軸13上可以實 現擺動操作,而第二輸出軸21上可以實現旋轉操作。在使用時,用戶可以根據應用需求選擇不同的輸出軸,并連接相適應的工作頭。如 圖3a所示,如果用戶需要實現擺動切割或者研磨等操作,可以在第一輸出軸13上連接相適 應的直鋸片、圓鋸片或者三角形磨砂盤,借助第一輸出軸13產生的擺動運動實現擺動功能 的操作。如圖北所示,如果用戶需要實現鉆孔或者擰螺絲等操作,可以在第二輸出軸21上 連接鉆夾頭或螺絲刀批頭,借助第二輸出軸21產生的旋轉運動實現旋轉功能的操作。需要說明的是,第一輸出軸13和第二輸出軸21都是各自獨立的工作,二者并不產 生干涉關系。而且,在應用時,用戶也總是僅僅使用其中的一項功能,并不能兩者同時使用。 因此,當用戶使用其中一個輸出軸時,另一個輸出軸上是不連接附件工作頭的。請參閱圖4至圖5,當用戶僅使用一個輸出軸時,通常為第一輸出軸13時,為了防 止在殼體11上開口 20中有灰塵進入,本發明還包括一個封閉蓋對,其大小與開口 20相當, 可以塞入開口 20中以避免灰塵進入殼體11內部。此時,殼體11的內部未設置第二輸出軸 21。
權利要求
1.一種動力工具,包括呈角向設置的殼體(11)和從殼體(11)中延伸而出的第一輸出 軸(13),并且殼體(11)的內部設置有馬達(12),馬達(12)具有馬達軸(18),第一輸出軸 (13)可圍繞其軸心線做擺動運動,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1)上設有開口(20),所述第一 輸出軸(1 上設有穿孔(19),所述馬達軸(18)上連接有轉接件(23),所述轉接件03)具 有兩個自由端,其中未與馬達軸(18)連接的自由端與所述開口 00)和所述穿孔(19)同 軸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一個可選擇的與馬達軸(18)連接的第 二輸出軸自所述穿孔(19)和所述開口 OO)中延伸而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19)大于第二輸出軸的直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軸(18)上連接有偏心銷 (181),所述轉接件03)的一個自由端與所述偏心銷(181)連接,而另一個自由端則與第二 輸出軸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輸出軸的軸心線與馬達 軸(18)的軸心線重合。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輸出軸的軸心線與馬達 軸(18)的軸心線平行。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輸出軸的自由端連接有 鉆夾頭(22)。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1)還包括封閉蓋(M),所 述封閉蓋04)可封閉開口 00)。
全文摘要
一種動力工具,包括呈角向設置的殼體(11)和從殼體(11)中延伸而出的第一輸出軸(13),并且殼體(11)的內部設置有馬達(12),馬達(12)具有馬達軸(18),第一輸出軸(13)可圍繞其軸心線做擺動運動,所述殼體(11)上設有開口(20),所述第一輸出軸(13)上設有穿孔(19),所述馬達軸(18)上連接有轉接件(23),所述轉接件(23)具有兩個自由端,其中未與馬達軸(18)連接的自由端與所述開口(20)和所述穿孔(19)同軸。本方案中增加了第二輸出軸,并且第二輸出軸連接馬達軸,從而可以產生旋轉運動,實現了動力工具高度集成化擺動運動和旋轉運動。
文檔編號B24B23/02GK102079061SQ20091025127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日
發明者張士松, 李祥慶, 顧育明 申請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