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包滑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尤其涉及一種鋼包滑動水口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鋼包澆鑄鋼坯過程中,鋼包控制鋼水流量主要采用滑動機構,目前的滑動機構一般采用上下兩塊開設有澆鑄孔的滑板,上滑板固定,通過下滑板的移動改變鋼水的流量,但是,由于下滑板的移動,上下水口的澆鑄通道不易對準,不利于澆鑄。當更換模型時,需要關閉澆鑄孔,即通過下滑板關閉,關閉后,由于鋼水不能流動,再次打開時易造成鋼水的凝凍, 不利于澆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鋼包滑動機構。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包括帶有上澆鑄孔的上滑板,設置在上滑板下方的帶有下澆鑄孔的下滑板,還包括一中間滑板,所述中間滑板設置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間,所述中間滑板上設置有澆鑄孔,所述中間滑板連接設置有用于使中間滑板左右移動的液壓缸。進一步,所述中間滑板澆鑄孔的同一軸線上設置有一透氣孔,所述透氣孔上設置有透氣耐火材料。進一步,所述透氣孔上連接有一用于吹入氬氣的氬氣管道,所述氬氣通道的另一端連接有氬氣充入裝置。進一步,所述透氣孔的直徑小于所述澆鑄孔的直徑,且所述透氣孔與所述澆鑄孔的距離大于所述澆鑄孔的直徑。進一步地,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為固定設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通過增加滑板,使得上下水口形成的澆鑄通道固定不動,易于控制鋼水的流量和速度;且中間滑板上設置有透氣材料,防止關閉澆鑄孔再打開時出現鋼水的凝凍現象。該機構在澆鑄時具有很大的實用性。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圖1 本發明的鋼包滑動機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 本發明的中間滑板結構示意圖。圖3 :圖2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11上滑板12下滑板 121澆鑄孔122透氣孔 13中間滑板41上水口42下水口 3氬氣管道2液壓缸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帶有上澆鑄孔的上滑板11,設置在上滑板11下方的帶有下澆鑄孔的下滑板12,在上滑板11和下滑板12之間設置一中間滑板13,如圖2、圖3所示,所述中間滑板13上設置有澆鑄孔121,澆鑄孔121的同一軸線上設置有一透氣孔122,透氣孔122與一氬氣管道3連接,氬氣通道3的另一端連接有氬氣充入裝置(圖中未示意),透氣孔122的直徑小于所述澆鑄孔121的直徑,且所述透氣孔 122與所述澆鑄孔121的距離大于所述澆鑄孔121的直徑。為了達到透氣而不漏鋼水的目的,透氣孔122上設置有透氣耐火材料。為了使中間滑板13能左右移動,還在中間滑板13 的側面連接設置有液壓缸2。該發明具體在使用時的工作工程為上滑板12和下滑板12固定不動,中間滑板 13根據需要通過液壓缸2進行左右的移動,以控制流量,當待澆鑄模具完成后,關閉澆鑄口,即將中間滑板3滑動到透氣孔122的位置,使得透氣孔122的位置與上下澆鑄孔的位置在一直線,打開氬氣充入裝置,通過氬氣通道3對裝置吹入氬氣,保證在下次打開時鋼水的流動性。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通過增加滑板,使得上下水口形成的澆鑄通道固定不動,易于控制鋼水的流量和速度。2)、中間滑板13上設置有透氣耐火材料,防止關閉澆鑄孔再打開時出現鋼水的凝凍現象。該機構在澆鑄時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本發明尚有多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帶有上澆鑄孔的上滑板,設置在上滑板下方的帶有下澆鑄孔的下滑板,還包括一中間滑板,所述中間滑板設置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間, 所述中間滑板上設置有澆鑄孔,所述中間滑板連接設置有用于使中間滑板左右移動的液壓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滑板澆鑄孔的同一軸線上設置有一透氣孔,所述透氣孔上設置有透氣耐火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孔上連接有一用于吹入氬氣的氬氣管道,所述氬氣通道的另一端連接有氬氣充入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孔的直徑小于所述澆鑄孔的直徑,且所述透氣孔與所述澆鑄孔的距離大于所述澆鑄孔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為固定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包滑動機構,包括帶有澆鑄孔的上滑板,設置在上滑板下方的帶有澆鑄孔的下滑板,還包括一中間滑板,所述中間滑板設置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間,所述中間滑板上設置有澆鑄孔,所述中間滑板連接設置有用于使中間滑板左右移動的液壓缸。本發明通過增加滑板,使得上下水口形成的澆鑄通道固定不動,易于控制鋼水的流量和速度;且中間滑板上設置有透氣材料,防止關閉澆鑄孔再打開時出現鋼水的凝凍現象。該機構在澆鑄時具有很大的實用性。
文檔編號B22D41/32GK102310193SQ201110054920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9日
發明者吳寬, 姜丹鋒, 張習熠, 詹姆斯·歐文斯通 申請人:維蘇威高級陶瓷(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