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械加工的裝置及其工作方法,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及其工作方法,適用于磨床加工的一種回轉體的多個平面的加工。
背景技術:
回轉體工件使用工裝加工前工序為1、淬火后磨外圓;2、磨外圓后虎鉗夾磨工件正面C' ;3、再加工中心,虎鉗夾外徑,找工件正面C',銑工件右側面A'和左側面B'。此件淬火硬度較高在HRC55-60,淬火后加工只能使用夾具在銑床上加工平面。由于硬度高每支刀具只能加工10件左右就廢棄了,裝夾精度低,加工平面時不易保證平行度;尤其加工右側面A'和左側面B'兩平面時加工找正需大量時間,還不易保證兩面的對稱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它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其主要采用兩個硬圓棒使工裝與工件外徑線接觸保證定位精度,磨床加工時只要砂輪上下位置刻度值不變,即可保證工件的對稱度、平行度及尺寸公差的準確,并將只能在銑床完成的加工由磨床完成。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壓塊、左側定位棒、左側定位板、后壓塊、右側定位板、右側定位棒及下定位板,所述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分別安裝于下定位板的兩側;所述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之間放置工件并夾緊;所述左側定位棒和右側定位棒分別放置在工件下方兩側,并放置在下定位板之上,同時與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緊密配合;所述工件與下定位板之間無接觸;所述前壓塊與下定位板依螺紋連接,前壓塊置于工件前端并從上部壓住工件;后壓塊與下定位板依螺紋連接,后壓塊置于工件后端并從上部壓住工件。所述左側定位板包括左前定位板和左后定位板;所述右側定位板包括右前定位板和右后定位板。所述工件為回轉件。所述工件的正面到下定位板下表面的尺寸、工件的左側面到右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以及工件的右側面到左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均相等。一種上述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1)將工件夾緊與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之間并置于左側定位棒和右側定位棒,然后用前壓塊和后壓塊將工件前端和后端壓住,使工件固定;(2)將工裝上與工件的加工面相對的一側的表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對工件的加工面進行加工;(3)加工至預定尺寸,完成對工件的加工面加工。所述步驟( 加工過程為將右側定位板外側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的左側面至左側面到右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或將左側定位板外側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的右側面至右側面到左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或將下定位板的下表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的正面至正面到下定位板下表面的尺寸。本發明的優越性在于1、結構簡單、緊湊,易于實現;2、裝夾簡單方便,提高了效率;3、工裝與工件外徑線接觸,定位精度易于保證,并同時可保證對稱度、平行度及尺寸公差。
圖1為本發明所涉及的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所涉及的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的工件加工面示意圖。其中,1為前壓塊,2為左側定位棒,3為左前定位板,4為工件,5為左后定位板,6 為后壓塊,7為右后定位板,8為右前定位板,9為右側定位棒,10為下定位板,A為工件的正面到下定位板下表面的尺寸,B為工件的左側面到右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C為工件的右側面到左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A'為工件的右側面,B'為工件的左側面,C'為工件的正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見圖1),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壓塊1、左側定位棒2、左側定位板、后壓塊6、右側定位板、右側定位棒9及下定位板10,所述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分別安裝于下定位板10的兩側;所述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之間放置工件4并夾緊;所述左側定位棒2和右側定位棒9分別放置在工件4下方兩側, 并放置在下定位板10之上,同時與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緊密配合;所述工件4與下定位板10之間無接觸;所述前壓塊1與下定位板10依螺紋連接,前壓塊1置于工件4前端并從上部壓住工件4 ;后壓塊6與下定位板10依螺紋連接,后壓塊6置于工件4后端并從上部壓住工件4。所述左側定位板包括左前定位板3和左后定位板5 ;所述右側定位板包括右前定位板8和右后定位板7。(見圖1)所述工件4為回轉件。所述工件4的正面C'到下定位板10下表面的尺寸A、工件4的左側面B'到右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B以及工件4的右側面A'到左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C均相等。 (見圖2)一種上述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1)將工件4夾緊與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之間并置于左側定位棒2和右側定位棒9,然后用前壓塊1和后壓塊6將工件4前端和后端壓住,使工件4固定;(2)將工裝上與工件4的加工面相對的一側的表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對工件4的加工面進行加工;(3)加工至預定尺寸,完成對工件4的加工面加工。所述步驟( 加工過程為將右側定位板外側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4的左側面B'至左側面B'到右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B;或將左側定位板外側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4的右側面A'至右側面A'到左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C;或將下定位板10的下表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4的正面C'至正面C'到下定位板10下表面的尺寸A。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壓塊、左側定位棒、左側定位板、后壓塊、右側定位板、右側定位棒及下定位板,所述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分別安裝于下定位板的兩側;所述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之間放置工件并夾緊;所述左側定位棒和右側定位棒分別放置在工件下方兩側,并放置在下定位板之上,同時與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緊密配合;所述工件與下定位板之間無接觸;所述前壓塊與下定位板依螺紋連接,前壓塊置于工件前端并從上部壓住工件;后壓塊與下定位板依螺紋連接,后壓塊置于工件后端并從上部壓住工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定位板包括左前定位板和左后定位板;所述右側定位板包括右前定位板和右后定位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為回轉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的正面到下定位板下表面的尺寸、工件的左側面到右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以及工件的右側面到左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均相等。
5.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1)將工件夾緊與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之間并置于左側定位棒和右側定位棒,然后用前壓塊和后壓塊將工件前端和后端壓住,使工件固定;(2)將工裝上與工件的加工面相對的一側的表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對工件的加工面進行加工;(3)加工至預定尺寸,完成對工件的加工面加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 加工過程為將右側定位板外側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的左側面至左側面到右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或將左側定位板外側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的右側面至右側面到左側定位板外側面的尺寸;或將下定位板的下表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加工工件的正面至正面到下定位板下表面的尺寸。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一次裝卡完成三面加工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壓塊、左側定位棒、左側定位板、后壓塊、右側定位板、右側定位棒及下定位板,所述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分別安裝于下定位板的兩側;所述左側定位板和右側定位板之間放置工件并夾緊;所述左側定位棒和右側定位棒分別放置在工件下方兩側;所述前壓塊置于工件前端并從上部壓住工件;后壓塊置于工件后端并從上部壓住工件。工作方法為;將工件固定;將工裝上與工件的加工面相對的一側的表面與加工平臺貼實,對工件的加工面進行加工;加工至預定尺寸,完成對工件的加工面加工。優越性在于結構簡單、緊湊,易于實現;裝夾簡單方便,提高了效率;工裝與工件外徑線接觸,定位精度易于保證。
文檔編號B24B41/06GK102380823SQ20111022208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4日
發明者趙軍峰 申請人:天津臺榮精密機械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