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屬于加砂裝置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加砂器,包括相對接的上框體1-2、下框體1-3,框體內水平固定有上固定孔板1-4,上固定孔板1-4的下方設有水平固定于框體內的下固定孔板1-5,上固定孔板1-4、下固定孔板1-5之間設有與外部氣缸1-1相連接的可移動孔板1-6,上固定孔板 1-4、下固定孔板1-5、可移動孔板1-6上均排布有通孔,可移動孔板1-6在氣缸1-1的作用下,在長方形框架內移動,當三個板的通孔對齊時為開,不對齊為關,運行時行成砂柱,形成不了雨淋加砂,造成加砂不均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 加砂質量高,加砂均勻,可根據需要調節加砂速度,減少流砂對工件沖擊的柔性雨淋加砂
ο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布設有出砂口 12的底盤1及設于底盤1上方的隔板4,二者間安裝有起支撐導向作用的導向桿10及油缸支桿13,油缸支桿13連接有用于控制其伸縮的油缸6,隔板4朝向底盤1的一面排列有鋼管3,底盤1上設有與鋼管3 上下對齊的鋼杯2 ;當需要進行快速加砂時,啟動油缸6,油缸6下推油缸支桿13,油缸支桿 13帶動底盤1下移,使隔板4與底盤1拉開較長距離,此時,置于隔板4上方的砂順著鋼管 3快速流出,流至鋼杯2內,鋼杯2溢滿后,順著出砂口 12流至下方的砂箱內;當需要進行柔性雨淋加砂時,可以調節油缸6,使隔板4與底盤1相隔較近,使砂順著鋼管3緩慢流出, 實現了加砂的快慢可調及柔性加砂的目的;
為了防止鋼管3流出的砂外濺,所述隔板4的下方外側安裝有擋板7、底盤1的上方安裝有框架9,二者通過一段可伸縮的膠板8相連接;
為了防止隔板4上方的砂外濺,所述隔板4上方安裝有上框架5 ; 所述底盤1下方設有起保護作用的護罩11。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成本低廉,通過調節隔板與底盤間的距離,實現了加砂的快慢可調及柔性加砂的目的,加砂質量高,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1 現有技術加砂器的結構示意圖2 本發明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底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考附圖給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用來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實施例的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包括布設有出砂口 12的底盤1及設于底盤1上方的隔板4,二者間安裝有起支撐導向作用的導向桿10及油缸支桿13,油缸支桿13連接有用于控制其伸縮的油缸6,隔板4朝向底盤1的一面排列有鋼管3,底盤1上設有與鋼管3 上下對齊的鋼杯2 ;為了防止鋼管3流出的砂外濺,隔板4的下方外側安裝有擋板7、底盤1 的上方安裝有框架9,二者通過一段可伸縮的膠板8相連接,為了防止隔板4上方的砂外濺, 隔板4上方安裝有上框架5 ;底盤1下方設有起保護作用的護罩11。工作原理當需要進行快速加砂時,啟動油缸6,油缸6下推油缸支桿13,油缸支桿 13帶動底盤1下移,使隔板4與底盤1拉開較長距離,此時,置于隔板4上方的砂順著鋼管 3快速流出,流至鋼杯2內,鋼杯2溢滿后,順著出砂口 12流至砂箱內;當需要進行柔性雨淋加砂時,可以調節油缸6,使隔板4與底盤1相隔較近,使砂順著鋼管3緩慢流出,實現了加砂的快慢可調及柔性加砂的目的。本實施例的柔性雨淋加砂器結構設計合理,成本低廉,通過調節隔板與底盤間的距離,實現了加砂的快慢可調及柔性加砂的目的,加砂質量高,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設有出砂口(12)的底盤(1)及設于底盤 (1)上方的隔板(4),二者間安裝有起支撐導向作用的導向桿(10)及油缸支桿(13),油缸支桿(13)連接有用于控制其伸縮的油缸(6),隔板(4)朝向底盤(1)的一面排列有鋼管(3), 底盤(1)上設有與鋼管(3)上下對齊的鋼杯(2)。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的下方外側安裝有擋板(7 )、底盤(1)的上方安裝有框架(9 ),二者通過一段可伸縮的膠板(8 )相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上方安裝有用于防止隔板(4)上方的砂外濺的上框架(5)。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1)下方設有起保護作用的護罩(11)。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柔性雨淋加砂器,屬于加砂裝置結構技術領域。包括布設有出砂口的底盤及設于底盤上方的隔板,二者間安裝有起支撐導向作用的導向桿及油缸支桿,油缸支桿連接有用于控制其伸縮的油缸,隔板朝向底盤的一面排列有鋼管,底盤上設有與鋼管上下對齊的鋼杯。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加砂質量高,加砂均勻,可根據需要調節加砂速度,減少流砂對工件沖擊。
文檔編號B22C5/12GK102335721SQ20111023073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2日
發明者劉春國 申請人:劉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