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不加鐵合金、不等溫淬火生產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球鐵曲軸加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不加鐵合金、不等溫淬火生產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方法。
背景技術:
高強度內燃機珠光體球鐵曲軸,抗拉強度最高可達lOOOMpa,但延伸率最高只能達 3%以下。由于其韌性較差,只能用在中小排量內燃機上。為了在重型載貨車輛和中型船舶上實現以鑄代鍛就必須設法提高球鐵曲軸的韌性才行。提高球鐵曲軸的方法目前有二種 一種是加鐵合金鑄合金球鐵曲軸,另一種是等溫淬火生產奧貝氏球鐵曲軸,但這兩種方法生產成本高。目前汽車農機等終端產品都在降價,曲軸售價也只跌不漲,而生鐵等鑄造原輔材料、電、油、利息、工資亦更是大幅漲價,故曲軸產品已面臨虧損邊緣,顯然用這兩種方法都不可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不加鐵合金、不等溫淬火生產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方法,該方法不增加成本,且生產的球鐵曲軸強度高、韌性高。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不加鐵合金、不等溫淬火生產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選用含量為總重量的優質QlO生鐵55 60%,配合CrMo或含CrMoCu的廢鋼含量為總重量的12 15%,其余為球鐵回爐鐵;(2)按珠光體球鐵正常熔煉工藝熔煉,熔煉孕育處理和球化處理,最終珠光體含量 85%,球化一、二級,石墨6 7級,要求球鐵曲軸最終含Cr :0. 1 %,Mo :0. 04 0. 05%,C 3. 72 3. 78%, S i :2 2. 5%, Mn :0. 45 0. 5%。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將廢鋼及球鐵回爐鐵再利用, 不僅節約的資源,而且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生產的球鐵曲軸強度高、韌度度,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生產QT800-6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第一步,選用優質QlO生鐵,含量為總重量的55%,配含CrMo的廢鋼含量為總重量的15%,球鐵回爐鐵含量為總重量的30% ;第二步,按珠光體球鐵正常熔煉工藝熔煉,熔煉孕育處理和球化處理,最終珠光體含量85%,球化一、二級,石墨6 7級,要求球鐵曲軸最終含Cr 0. 1%, Mo :0. 04 0. 05%,C :3. 72 3. 78,S i :2 2. 5%,Mn :0. 45 0. 5%。實施例2生產QT800-6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第一步,選用優質QlO生鐵,含量為總重量的60%,配含CrMo的廢鋼含量為總重量的20%,球鐵回爐鐵含量為總重量的20% ;第二步,按珠光體球鐵正常熔煉工藝熔煉,熔煉孕育處理和球化處理,最終珠光體含量85 %,球化一、二級,石墨6 7級,要求球鐵曲軸最終含Cr 0. 1%, Mo :0. 04 0. 05%,C :3. 72 3. 78,S i :2 2. 5%,Mn :0. 45 0. 5%。實施例3生產QT900-5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第一步,選用優質QlO生鐵,含量為總重量的58%,含CrMoCu的廢鋼含量為總重量的17%,球鐵回爐鐵含量為總重量的25% ;第二步,按珠光體球鐵正常熔煉工藝熔煉,熔煉孕育處理和球化處理,最終珠光體含量85%,球化一、二級,石墨6 7級,要求球鐵曲軸最終含Cr 0. 1%, Mo :0. 04 0. 05%,C :3. 72 3. 78,S i :2 2. 5%,Mn :0. 45 0. 5%。
權利要求
1. 一種不加鐵合金、不等溫淬火生產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驟(1)選用含量為總重量的優質Qio生鐵55 60%,配含CrMo或含CrMoCu的廢鋼含量為總重量的12 15%,其余為球鐵回爐鐵;(2)按珠光體球鐵正常熔煉工藝熔煉,熔煉孕育處理和球化處理,最終珠光體含量 85%,球化一、二級,石墨6 7級,要求球鐵曲軸最終含Cr :0. 1 %,Mo :0. 04 0. 05%,C 3. 72 3. 78%, S i :2 2. 5%, Mn :0. 45 0. 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不加鐵合金、不等溫淬火生產高強度、高韌性球鐵曲軸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選用含量為總重量的優質Q10生鐵55~60%,配含CrMo或含CrMoCu的廢鋼含量為總重量的12~15%,其余為球鐵回爐鐵;(2)按珠光體球鐵正常熔煉工藝熔煉,熔煉孕育處理和球化處理,最終珠光體含量85%,球化一、二級,石墨6~7級,要求球鐵曲軸最終含Cr0.1%,Mo0.04~0.05%,C3.72~3.78%,Si2~2.5%,Mn0.45~0.5%。本發明將廢鋼及球鐵回爐鐵再利用,不僅節約的資源,而且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生產的球鐵曲軸強度高、韌度度,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C22C37/04GK102330011SQ201110307838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劉成文, 劉紅新, 靳文虎 申請人:劉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