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鉆(人造鉆石)的斜面進行磨拋加工的一種多工位機械手式水鉆斜面磨拋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多工位水鉆斜面磨拋機都是采用多個固定有水鉆夾具的機頭旋轉進行多工位加工的,例如公開號為CN101269472A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四工位水鉆斜面磨拋機, 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旋轉架,旋轉架四面各設有一個固定夾具的機頭,所述機架上設有磨削工位、粗拋工位、精拋工位和上下料空位、分別與四個機頭相對應;所述磨削工位上設有磨削機構,所述磨削機構包括拖架和架設在拖架上的磨輥,磨輥的轉軸與拖架可轉動和軸向滑動連接,該轉軸一端與設在機架上的磨削電機傳動連接,該轉軸另一端連接有驅動其做軸向往復平動的平動機構,其中,所述拖架設在機架上;所述粗拋工位和精拋工位上各設有一組拋光機構,所述拋光機構包括拖架和架設在拖架上的拋輥,拋輥的轉軸與拖架可轉動和軸向滑動連接,該轉軸一端與設在機架上的拋光電機傳動連接,該轉軸另一端連接有驅動其做軸向往復平動的平動機構,其中,所述拖架設在機架上。現有的多工位水鉆斜面磨拋機雖然實現了機臺自動化,但是,因為多個機頭與多個加工工位是一體匹配安裝的,所以對機臺各部件的加工、組裝精度要求很高;并且在機臺運行時,各個夾具是分別固定在各機頭上后在各工位上的磨拋輥或者磨拋盤上進行加工, 受到各機頭與各工位的配合精度限制以及運行時各工位之間的相互干擾,進一步減小夾具相對于磨具的定位誤差、提高機臺的加工精度和加工穩定性顯得較為困難。公開號為CN101758433A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水鉆磨拋機,其采用機械手自動運送夾具,夾具座設置在各加工工位上,水鉆夾具由機械手運送到加工工位上,并由機械手將水鉆夾具與夾具座進行定位,定位后由夾具座上的鎖緊氣缸鎖緊夾具固定,這樣通過夾具和夾具座的分離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水鉆夾具相對于磨具的精確定位;但是,上述專利公開的結構中,磨具仍舊是通過相應的平動機構驅動磨具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對于拋光具也依舊是通過相應的上下調節裝置驅動磨具進行升降調節,這樣的結構設計都需要將磨具設置在一個可以平動和升降的平臺上,因為磨具本身的重量和體積較大,驅動它們進行運動就需要高精度的運動部件和較高的能耗,所以該結構會大大增加機臺的制造難度、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并且會導致機臺運行時的振動和不穩定,影響產品加工質量。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 磨具直接設置在機架上,不需要設置在一個可以平動和升降的平臺上,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機臺的制造難度、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提高產品加工質量。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至少一個磨削工位和至少一個拋光工位,所述磨削工位和拋光工位上都設有安裝水鉆夾具的安裝機構、能夠轉換水鉆夾具上水鉆坯料的磨拋加工面的轉面機構、能夠對水鉆夾具上的水鉆坯料進行磨拋加工的磨拋機構和能夠驅動水鉆夾具進行進給磨拋和退回的進給機構;以及至少一個能夠拾取和放下水鉆夾具并能夠將其在多個工位之間進行轉移的機械手;其中,所述磨拋機構包括轉動設置在機架上的磨具和驅動磨具轉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進給機構包括與機架直線滑動連接的滑動座和驅動滑動座移動進給或退回的驅動裝置,滑動座上設有與其水平直線滑動連接的夾具座和驅動夾具座做往復直線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夾具座上設置所述水鉆夾具的安裝機構和轉面機構。采用進給機構移動滑動座、夾具座及其上的水鉆夾具進行磨拋加工,將夾具座在滑動座上水平往復直線運動,簡化了磨拋機構,磨具只需要轉動即可,大大降低了制造要求和制造成本。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夾具安裝機構可以參見公開號為CN101758433A的專利文獻,但是優選本發明人之前的專利文獻(國內申請號為201020515552. 3,名稱為“一種水鉆夾具安裝機構和水鉆磨拋機”);所述轉面機構為現有技術,可以參見本發明人之前的專利文獻。所述驅動磨具轉動的驅動裝置一般為電機,也可以是其他經傳動能夠提供轉矩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滑動座移動進給或退回的驅動裝置一般為氣缸,也可以是其他經傳動能夠提供直線驅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夾具座做往復直線運動的驅動裝置一般為氣缸,也可以是其他經傳動能夠提供直線驅動的驅動裝置。作為優選,所述機架上設有能夠對滑動座的移動進行限位并且能夠調整限位位置的限位裝置。采用能夠調整限位位置的限位裝置,可以通過調整限位位置來補償磨具尤其是拋光磨具的厚度損失(平拋盤盤面顯著降低、拋光輥直徑顯著減小),節省了現有技術中采用的一套完整獨立的拋輥升降機構,優化機臺結構、減小機臺體積、降低制造成本。 限位裝置的具體結構可以有很多種,優選參見本發明人之前的專利文獻(國內申請號為 201020606568. 5,名稱為“一種用于水鉆磨拋機的機頭下降限位機構”)。作為優選,所述滑動座與機架豎直滑動連接。這樣,結構合理、充分利用機臺空間。作為優選,所述機架上轉動設置有旋轉架,所述機械手安裝在旋轉架上,所述旋轉架通過定位機構進行旋轉定位,所述機架上的多個工位圍繞旋轉架圓周設置。此外,所述機架上還可以設置有能夠同軸獨立轉動的多個旋轉架,每個旋轉架上分別設置有若干個機械手。作為優選,所述旋轉架上設有與機架上的各工位一一對應的多個機械手。所述磨具為用于磨拋的平盤或者磨拋輥。所述機架上設有上下料工位。優選之一,所述上料工位、下料工位為供人工操作進行上料、下料的空位;優選之二,所述上料工位上設有自動上料機構或者對接機構,所述下料工位上設有自動下料機構或者對接機構。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術方案,磨具直接設置在機架上,不需要設置在一個可以平動和升降的平臺上,這樣可以大大降低了機臺的制造難度、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提高了產品加工質量。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一個磨削工位、兩個拋光工位(一個粗拋、一個精拋)和一個上下料工位,所述磨削工位和拋光工位上都設有安裝水鉆夾具11的安裝機構8、能夠轉換水鉆夾具上水鉆坯料的磨拋加工面的轉面機構、能夠對水鉆夾具上的水鉆坯料進行磨拋加工的磨拋機構和能夠驅動水鉆夾具進行進給磨拋和退回的進給機構;以及四個能夠拾取和放下水鉆夾具11并能夠將其在多個工位之間進行轉移的機械手;其中,所述磨拋機構包括轉動設置在機架1上的磨具12和驅動磨具12轉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進給機構包括與機架1直線滑動連接的滑動座6和驅動滑動座 6移動進給或退回的驅動裝置(氣缸幻,滑動座6通過導柱、導套與固定在機架1上的支架 3豎直滑動連接,滑動座6上設有與其水平直線滑動連接的夾具座10和驅動夾具座10做往復直線運動的驅動裝置(氣缸9),所述夾具座10上設置所述水鉆夾具的安裝機構8和轉面機構。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1上設有能夠對滑動座6的移動進行限位并且能夠調整限位位置的限位裝置13 ;所述滑動座6與機架1豎直滑動連接。所述機架1上轉動設置有旋轉架4,旋轉架4通過機架1的電機2驅動轉動,所述機械手7安裝在旋轉架4上,所述旋轉架4通過定位機構進行旋轉定位,所述機架上的多個工位圍繞旋轉架4圓周設置。所述旋轉架上設有與機架上的各工位一一對應的多個機械手。所述磨具12為用于磨拋的磨拋輥。
權利要求1.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有至少一個磨削工位和至少一個拋光工位,所述磨削工位和拋光工位上都設有安裝水鉆夾具的安裝機構、 能夠轉換水鉆夾具上水鉆坯料的磨拋加工面的轉面機構、能夠對水鉆夾具上的水鉆坯料進行磨拋加工的磨拋機構和能夠驅動水鉆夾具進行進給磨拋和退回的進給機構;以及至少一個能夠拾取和放下水鉆夾具并能夠將其在多個工位之間進行轉移的機械手;其中,所述磨拋機構包括轉動設置在機架(1)上的磨具(12)和驅動磨具(12)轉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進給機構包括與機架(1)直線滑動連接的滑動座(6)和驅動滑動座(6)移動進給或退回的驅動裝置,滑動座(6)上設有與其水平直線滑動連接的夾具座(10)和驅動夾具座(10)做往復直線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夾具座(10)上設置所述水鉆夾具的安裝機構和轉面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上設有能夠對滑動座(6)的移動進行限位并且能夠調整限位位置的限位裝置(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座(6)與機架(1)豎直滑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上轉動設置有旋轉架G),所述機械手(7)安裝在旋轉架(4)上,所述旋轉架(4)通過定位機構進行旋轉定位,所述機架上的多個工位圍繞旋轉架圓周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具(12)為用于磨拋的平盤或者磨拋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有上下料工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械手式水鉆磨拋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磨削工位、拋光工位、對接工位、磨削工位和拋光工位,所述磨削工位和拋光工位上都設有安裝水鉆夾具的安裝機構、轉面機構、磨拋機構和進給機構;以及機械手;其中,磨拋機構包括轉動設置在機架上的磨具和驅動磨具轉動的驅動裝置;進給機構包括與機架直線滑動連接的滑動座和驅動滑動座移動進給或退回的驅動裝置,滑動座上設有與其水平直線滑動連接的夾具座和驅動夾具座做往復直線運動的驅動裝置,夾具座上設置所述水鉆夾具的安裝機構和轉面機構。本技術方案磨具不需要設置在一個可以平動和升降的平臺上,這樣降低了機臺的制造難度、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提高了產品加工質量。
文檔編號B24B9/16GK202006405SQ20112005485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4日
發明者虞衛東 申請人:浙江名媛工藝飾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