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紋銑刀鏟齒砂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刀具刃口的磨具,特別是涉及一種螺紋銑刀鏟齒砂輪。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螺紋銑刀的鏟齒砂輪截形構造是根據被鏟磨的牙形形狀加上砂輪在機床上的擺動誤差而獲得的,這種類型的鏟齒砂輪在鏟磨具有直槽的螺紋銑刀牙形時,能獲得較高的加工精度。但是為了便于排屑,許多螺紋銑刀需要具有螺旋排屑槽,如仍用普通截形構造的鏟齒砂輪對其牙形進行鏟磨加工,螺旋槽會使銑刀刀齒外側與砂輪先接觸,內側與砂輪后接觸,造成銑刀齒形內外側磨削量不同,導致銑刀的齒形偏差,進而影響螺紋加工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螺紋銑刀鏟齒砂輪,在對具有螺旋排屑槽的螺紋銑刀進行牙形研磨時,不僅能夠保證銑刀齒形的內外磨削量相同,而且能夠獲得較高的銑刀齒形精度。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螺紋銑刀鏟齒砂輪,包括基體,所述基體為圓柱形,所述基體的側面開有一個環形凹槽,該環形凹槽的橫截面呈V形,環形凹槽的底部為圓弧形,該環形凹槽形成的夾角α為29. 45° -30.55°。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基體的外表面涂覆有磨料層。更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磨料層是金屬結合劑金剛石層、金屬結合劑立方氮化硼層、樹脂結合劑金剛石層或樹脂結合劑立方氮化硼層中的任意一種。更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基體為鋼材或鋁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對具有螺旋排屑槽的螺紋銑刀進行牙形研磨時,不僅能夠保證銑刀齒形的內外磨削量相同,而且能夠獲得較高的銑刀齒形精度,非常具有實用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螺紋銑刀鏟齒砂輪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對螺紋銑刀進行研磨的狀態示意圖。圖中1-基體,2-環形凹槽,3-螺紋銑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螺紋銑刀鏟齒砂輪,包括基體1,所述基體1為圓柱形,基體1為鋼材或鋁材。所述基體1的側面開有一個環形凹槽2,該環形凹槽2的橫截面呈V形,環形凹槽2的底部為圓弧形,該環形凹槽2形成的夾角α為29. 45° -30.55°,本實施例中為30°。所述基體1的外表面涂覆有磨料層。所述磨料層是金屬結合劑金剛石層、金屬結合劑立方氮化硼層、樹脂結合劑金剛石層或樹脂結合劑立方氮化硼層中的任意一種。 如圖2所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對螺紋銑刀3進行研磨時的狀態示意圖。從圖2 中可以看出,在對具有螺旋排屑槽的螺紋銑刀3進行牙形研磨時,環形凹槽2的內部與螺紋銑刀的刀齒接觸。這樣不僅能夠保證銑刀齒形的內外磨削量相同,而且能夠獲得較高的銑刀齒形精度。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所做的等同替換或相應改進,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螺紋銑刀鏟齒砂輪,包括基體(1),所述基體(1)為圓柱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1)的側面開有一個環形凹槽(2),該環形凹槽(2)的橫截面呈V形,環形凹槽(2)的底部為圓弧形,該環形凹槽(2)形成的夾角α為29. 45° -30.5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紋銑刀鏟齒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1)的外表面涂覆有磨料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螺紋銑刀鏟齒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層是金屬結合劑金剛石層、金屬結合劑立方氮化硼層、樹脂結合劑金剛石層或樹脂結合劑立方氮化硼層中的任意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紋銑刀鏟齒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1)為鋼材或鋁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螺紋銑刀鏟齒砂輪,包括基體,所述基體為圓柱形,所述基體的側面開有一個環形凹槽,該環形凹槽的橫截面呈V形,環形凹槽的底部為圓弧形,該環形凹槽形成的夾角α為29.45°-30.55°。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對具有螺旋排屑槽的螺紋銑刀進行牙形研磨時,不僅能夠保證銑刀齒形的內外磨削量相同,而且能夠獲得較高的銑刀齒形精度,非常具有實用性。
文檔編號B24D3/28GK202114646SQ20112017840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0日
發明者彭路貴, 楊昌明 申請人:成都鋒宜精密工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