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拋光機磨頭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拋光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拋光機磨頭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拋光機是利用單 磨刀對エ件表面進行單一平面拋光研磨的設備。其整體結構由機身、工作臺、立柱、滑板、磨頭、垂直進給機構等部分組成,傳統上使用的拋光機,其磨頭上毎次只能裝夾一把刀具,粗磨和精磨需更換刀具,具有以下缺點I、普通拋光機其垂直進給機構只能做直線運動,只能對エ件平面進行加工,無法對エ件曲面進行加工;2、垂直進給機構上只能裝夾一把刀具,粗磨精磨需更換刀具,浪費加工時間;3、普通機床刀具與エ件拋光面之間為剛性接觸,拋光效果差。因此,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以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拋光機磨頭結構,其可使エ件一次裝夾,粗磨、精磨、多面加工一次性完成。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拋光機磨頭結構,包括一磨刀固定架和安裝于所述磨刀固定架上的磨刀,所述磨刀固定架包括一扇形設置的固定面及至少兩個與所述固定面垂直設置的安裝面,所述相鄰的安裝面相互固定連接,每個安裝面的外側設有ー個磨刀。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安裝面上垂直設置有貫穿所述安裝面的導柱,導柱在安裝面的外側與磨刀固定相連,在安裝面的內側連接有低磨氣缸。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安裝面的外側固定安裝有平行于所述安裝面的導柱固定板,所述導柱貫穿所述導柱固定板并與導柱固定板固定設置。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導柱固定板在位于磨刀ー側設有加緊裝置,所述加緊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加緊塊和第二加緊塊,第一加緊塊和第二加緊塊分別垂直固定在所述導柱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加緊塊和第二加緊塊內側對應設有半圓柱形通槽,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導柱。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安裝面設有與所述固定面垂直的加強肋,所述兩個加強肋和安裝面以及固定面形成ー個收容空間,低磨氣缸位于所述收容空間內。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安裝面上在位于固定面的另ー側安裝有與固定面平行的固定擋板。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低磨氣缸上設有用于控制低磨氣缸壓力的精密調壓閥。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磨刀包括圓形磨刀和矩形磨刀。
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磨刀固定架的頂部設有與固定面垂直設置的第一旋轉軸,磨頭根據需要圍繞第一旋轉軸進行轉動。作為本發明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第一旋轉軸上垂直設有與磨刀固定架上固定面相平行的第二旋轉軸。本發明提供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個磨刀通過ー個框架連接,可根據需要進行任意角度切換,可以一次性完成粗磨、精磨、多面加工等エ序,省略手動換刀時間,エ序集中,提高了生產效率;設有伺服電機及旋轉軸,可通過PLC編程來控制磨刀的加工方向,使其能進行曲面研磨;
每個磨刀通過獨立的低摩擦氣缸與精密調壓閥控制摩擦面與エ件拋光面之間的壓カ,有效地改善拋光效果。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拋光機磨頭結構的ー個視角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拋光機磨頭結構的另ー視角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拋光機磨頭結構的后視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拋光機磨頭結構的仰視示意圖。其中10 磨刀固定架21第一磨刀22 第二磨刀23第三磨刀11 固定面121 第一安裝面122 第二安裝面123 第三安裝面1211 第一導柱1212 第一低磨氣缸1213 固定柱1214 導套1215 第一導柱固定板 1216 第一加緊塊1217 第二加緊塊1218 第一連接部1219 第一導管131 第一加強肋132 第二加強肋133 第三加強肋134 第四加強肋 14固定擋板31 第一旋轉軸 32第二旋轉軸311 第一伺服馬達321 第二伺服馬達33 旋轉軸固定架331 底座332 第一固定部 333 第二固定部34 連接板341 底壁342 側壁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拋光機磨頭結構,包括一磨刀固定架和安裝于磨刀固定架上的磨刀,磨刀固定架包括一扇形設置的固定面及至少兩個與固定面垂直設置的安裝面,相鄰的安裝面相互固定連接,每個安裝面的外側設有ー個磨刀。本發明拋光機磨頭結構中采用多個磨刀通過ー個框架連接,可根據需要進行任意角度切換,省略手動換刀時間,使其エ序集中,提高了生產效率。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參圖f圖4所示分別為本發明ー優選實施方式中拋光機磨頭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后視示意圖和仰視示意圖,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中各部件及部件間的組裝連接關系作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種拋光機磨頭結構,包括一磨刀固定架10和安裝于磨刀固定架10上的磨刀,優選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磨刀設置為3個,分別為第一磨刀21、第二磨22和第三磨刀23,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磨刀數量可以設置為兩個或三個以上。設置為3個磨刀吋,磨刀固定架10包括一扇形設置的固定面11及三個安裝面,包括第一安裝面121、第二安裝面122和第三安裝面123,第一安裝面121、第二安裝面122和第三安裝面123均與固定面11垂直設置,其中,第一磨刀21、第二磨刀22和第三磨刀23分別安裝在第一安裝面121、第ニ安裝面122和第三安裝面123上,第一安裝面121和第二安裝面122固定連接,第二安裝面122和第三安裝面123固定連接。本實施方式中磨刀通過導柱安裝在安裝面上,第一安裝面121上垂直設置有貫穿第一安裝面的第一導柱1211,第一磨刀21設置在第一導柱1211的外側,第一安裝面121的內側設有連接在第一導柱1211上的第一低磨氣缸1212,第一低磨氣缸1212的兩側還設有至少兩個固定柱1213,固定柱1213上套設有導套1214,固定柱1213和導套1214將第一低磨氣缸1212固定在第一安裝面121上。第一安裝面121的外側固定安裝有平行于第一安裝面121的第一導柱固定板1215,第一導柱固定板1215與第一安裝面121間隔有一定距離,第一導柱固定板1215上設有通孔(未圖示),用于固定第一導柱1211。第一導柱固定板1215在位于磨刀ー側設有加緊裝置,加緊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加緊塊1216和第ニ加緊塊1217,第一加緊塊1216和第二加緊塊1217分別垂直固定在第一導柱固定板1215上,第一加緊塊1216和第二加緊塊1217內側對應設有半圓柱形通槽,用于收容并固定上述第一導柱121。其中,第一低磨氣缸1212上設有用于控制第一低磨氣缸1212壓カ的精密調壓閥,從而控制摩擦面與エ件拋光面之間的壓力,有效地改善拋光效果,參圖2所示,第一加緊塊1216和第二加緊塊1217中間還夾設有與所述第一導柱1211相垂直的圓柱體第一連接部1218,精密調壓閥(未圖示)通過第一導管1219與第一連接部1218相連,進而控制第一低磨氣缸1212。
同樣地,第二磨刀22和第三磨刀23也是采用上述方式固定連接在第二安裝面122和第三安裝面123上,在此不再作詳細描述。進ー步地,第一安裝面121、第二安裝面122和第三安裝面123設有與固定面11垂直的第一加強肋131、第二加強肋132、第三加強肋133和第四加強肋134,用于固定上述安裝面和固定面。第一安裝面121、第二安裝面122、第三安裝面123和第一加強肋131、第二加強肋132、第三加強肋133、第四加強肋134以及固定面11形成三個收容空間,三個低磨氣缸位于三個收容空間內。安裝面上在位于固定面11的另ー側安裝有與固定面11平行的固定擋板14,進ー步起到了固定作用。進ー步地,磨刀固定架10的頂部設有與固定面11垂直設置的第一旋轉軸31,磨頭根據需要圍繞第一旋轉軸31進行轉動;第一旋轉軸31上垂直設有與磨刀固定架10上固定面11相平行的第二旋轉軸32,磨頭根據需要圍繞第二旋轉軸32進行轉動。第一旋轉軸31上連接有縱向沿第一旋轉軸方向的第一伺服馬達311,第二旋轉軸32連接有縱向沿第二旋轉軸方向的第二伺服馬達321。第一旋轉軸31和第二旋轉軸32間連接有旋轉軸固定架33,旋轉軸固定架33與第二旋轉軸32的軸線相垂直且與第一旋轉軸31的軸線相平行,其中旋轉軸固定架33包括一底座331和位于底座331同一側平行設置的第一固定部332和第二固定部333。優選地,底座331設置為圓形,中間設有圓形通孔,用于收容并固定第二旋轉軸32,第一固定部332和第二固定部333設置為矩形,第一固定部332中間設有圓形通孔,用于收容并固定第一旋轉軸31,第二固定部333中間設有矩形通孔,用于收容并固定第一伺服馬達311。旋轉軸固定架33的上方設有連接板34,連接板34包括一底壁341和側壁342,側壁342沿著底壁向旋轉軸固定架33的另ー側延伸,優選地,連接板34的底壁341為矩形或正方形。連接板34采用鋁制造,結構簡單,重量輕巧,動作靈活。其中,第一伺服馬達311可以控制轉動第一旋轉軸31,從而帶動磨頭位于連接板34下方的所有部件沿著第一旋轉軸31的軸線轉動,進而帶動磨刀的轉動;第二伺服馬達321可以控制轉動第二旋轉軸32,從而帶動整個磨頭沿著第二旋轉軸32的軸線轉動,進而帶動磨刀的轉動。本發明中的磨刀可以選擇圓形磨刀和矩形磨刀等,如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磨刀21選用直徑為45mm的圓形磨刀,第二磨刀22選用65X 20mm的矩形磨刀,第三磨刀23選用直徑為120mm的圓形磨刀,對應地,各磨刀多對應的加緊塊也選取相應的尺寸。如此設置可以根據第一旋轉軸31和第二旋轉軸32將所需用到的磨刀調節到エ件的上方再進行工作,根據需要進行任意角度切換,省略手動換刀時間,エ序集中,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設置不同的磨刀可以一次性完成粗磨、精磨、多面加工等エ序。由以上技術方案可以見,本發明實施方式中提供的拋光機磨頭結構設置了多個不同的磨刀,可通過兩個旋轉軸進行任意角度切換,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個磨刀通過ー個框架連接,可根據需要進行任意角度切換,可以一次性完成粗磨、精磨、多面加工等エ序,省略手動換刀時間,エ序集中,提高了生產效率;設有伺服電機及旋轉軸,可通過PLC編程來控制磨刀的加工方向,使其能進行曲面研磨;每個磨刀通過獨立的低摩擦氣缸與精密調壓閥控制摩擦面與エ件拋光面之間的壓力,有效地改善拋光效果。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 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拋光機磨頭結構,包括一磨刀固定架和安裝于所述磨刀固定架上的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刀固定架包括一扇形設置的固定面及至少兩個與所述固定面垂直設置的安裝面,所述相鄰的安裝面相互固定連接,每個安裝面的外側設有ー個磨刀。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面上垂直設置有貫穿所述安裝面的導柱,導柱在安裝面的外側與磨刀固定相連,在安裝面的內側連接有低磨氣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面的外側固定安裝有平行于所述安裝面的導柱固定板,所述導柱貫穿所述導柱固定板并與導柱固定板固定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柱固定板在位于磨刀ー側設有加緊裝置,所述加緊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加緊塊和第二加緊塊,第一加緊塊和第二加緊塊分別垂直固定在所述導柱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加緊塊和第二加緊塊內側對應設有半圓柱形通槽,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導柱。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面設有與所述固定面垂直的加強肋,所述兩個加強肋和安裝面以及固定面形成ー個收容空間,低磨氣缸位于所述收容空間內。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面上在位于固定面的另ー側安裝有與固定面平行的固定擋板。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磨氣缸上設有用于控制低磨氣缸壓力的精密調壓閥。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刀包括圓形磨刀和矩形磨刀。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刀固定架的頂部設有與固定面垂直設置的第一旋轉軸,磨頭根據需要圍繞第一旋轉軸進行轉動。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拋光機磨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軸上垂直設有與磨刀固定架上固定面相平行的第二旋轉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拋光機磨頭結構,包括一磨刀固定架和安裝于所述磨刀固定架上的磨刀,所述磨刀固定架包括一扇形設置的固定面及至少兩個與所述固定面垂直設置的安裝面,所述相鄰的安裝面相互固定連接,每個安裝面的外側設有一個磨刀。本發明拋光機磨頭結構中多個磨刀通過一個框架連接,可根據需要進行任意角度切換,可以一次性完成粗磨、精磨、多面加工等工序,省略手動換刀時間,工序集中,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4B41/04GK102773796SQ201210293280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明者施太郎 申請人:蘇州珈瑪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