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方向、循環、高速錘擊鍛打鎂合金的鍛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鎂合金塑性加工技術,即一種多方向、循環、高速錘擊鍛打鎂合金的鍛造方法。具體方法:將鑄態或者變形態鎂合金,均勻化退火后,在一定溫度下,沿著塊體材料的一個方向對其進行連續高速錘擊鍛打,達到一定變形量后,翻轉材料,沿著另一個方向繼續高速連續錘擊鍛打到一定變形量,然后將材料翻轉到另一方向,如此循環錘擊鍛打,直至材料達到預定的變形量和尺寸,最后對材料進行熱處理。本方法利用鎂合金在高速錘擊鍛打過程中形成的織構結合改變錘擊鍛打方向,提高了鎂合金鍛造時能夠承受且不致開裂的極限變形量,提高鎂合金的塑性加工性能。本方法適用于鎂及其合金材料,提高了它們鍛造加工的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多方向、循環、高速錘擊鍛打鎂合金的鍛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鎂合金加工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多方向、循環、高速錘擊鍛打鎂合金的鍛造方法,屬于金屬材料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鎂合金作為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具有比重小、比強度高、高阻尼、高導熱性以及減震性好、易于回收等優點,在汽車、軌道交通、軍工和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由于鎂合金塑性加工性能較差,其鍛造效率低、成品率低,導致鍛造鎂合金產品成本高,限制了鍛造鎂合金的規模化應用。
[0003]由于鎂合金是密排六方結構,獨立滑移系少,導致塑性加工變形困難。鎂合金的塑性加工過程中對加工溫度、應變速率和變形量非常敏感,因而,鎂合金的鍛造通常需要開坯,并且需要經過多次退火在慢速條件下進行鍛造。目前,工業上廣泛采用如下主要關鍵工藝流程生產鎂合金鍛件:1.將鎂合金鑄錠加熱后在擠壓機將鑄錠擠壓成棒材,這一工序稱為擠壓開坯,通過這一工序使鎂合金鑄造組織中的枝晶被打碎,同時細化了晶粒尺寸,利于后續鍛造加工。2.將擠壓開坯的棒材坯料再加熱,采用液壓機(水壓機、油壓機等)等對其進行慢速鍛造,而液壓機的最大工作速度為40mm/s,但實際上鍛造的應變速率一般僅為KT3s'這一鍛造工藝路線要經歷加熱-擠壓-再加熱-慢速鍛造等主要工序,工藝流程長,生產效率低,通常完成一個鍛件的生產至少需要兩個生產班次。并且,這種方法由于應變速率低、需要多次退火,因而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多次加熱導致鍛造材料的性能不高;同時鍛造和加熱設備損耗大,導致鎂合金鍛造產品成本高。因而,研究和開發提高鎂合金鍛造性能和生產效率的鍛造方法是推進鍛造鎂合金產品應用的關鍵技術。
[0004]中南大學報道了一種高速沖鍛制備細晶鎂合金的方法(專利
【發明者】陳榮石, 閆宏, 唐偉能, 韓恩厚, 柯偉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