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及淬火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冶金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及淬火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有反向鋁擠壓淬火中,牽引出來鋁料的冷卻是通過風冷卻、水霧冷卻以及風冷加水霧冷卻這三種形式。一般情況下,反向鋁擠壓機擠壓出的鋁料壁厚,風冷卻時,鋁料通過淬火區后,溫度仍然較高,這直接導致鋁料后續處理;水霧冷卻時,由于噴頭布置和噴灑角度的影響,鋁料冷卻不均勻,導致淬火后鋁料彎曲嚴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及淬火方法,這種方式在鋁料厚度較小時,采用水霧冷卻和風冷方式,在鋁料厚度較大或為管棒材時,采用駐波水冷卻方式,從而滿足冷卻速度快,機械性能均勻和變形量小的要求。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它至少包括設置在淬火區內設置水槽,其特征是水槽的底部沿擠壓方向分布有托輥,水槽左右兩側的側壁位置均分布有若干個噴嘴,水槽前后兩端的招料進、出口位置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前噴水管道和后噴水管道,在水槽后端的鋁料出口位置底部設有出水管道,水槽的頂部為水槽蓋板。所述的前噴水管道與后噴水管道面對面布置,且均與水槽底成40°角。所述的水槽蓋板與液壓缸連接。所述的水槽兩 側壁位置均分部有不同水平高度的兩組噴嘴,每組噴嘴由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若干個噴嘴構成,較低位置的那組噴嘴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托輥的水平高度。所述的托輥整體是由從水槽前端的鋁料進口位置間隔排列到水槽后端的鋁料出口位置的若干個托輥構成的,各托輥處于同一高度位置,且均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的前噴水管道和后噴水管道分別位于臨近水槽前端進口以及后端出口的倆托輥正下方,前噴水管道和后噴水管道分別傾斜40°角布置后噴頭對應位置剛好位于兩相鄰托輥之間的空擋處。所述的前噴水管道和后噴水管道均連接有高壓噴水機構。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的淬火方法反向擠壓過程中,擠出鋁材在托輥的作用下由水槽前端的進口位置向后端的出口位置移動,當鋁料的壁厚較小時,控制蓋板位置的液壓缸收縮,蓋板沒有覆蓋在水槽頂部,水槽頂部呈敞開狀態,同時,水槽兩側壁的噴嘴噴水冷卻鋁料;當鋁料的壁厚較大或為管棒材時,液壓缸伸長帶動蓋板向下移動,覆蓋在水槽頂部,水槽頂部呈封閉狀態,同時,水槽底部的前噴水管道和后噴水管道一同將高壓水注入水槽內,當到達一定水位后,調整前后兩噴水管道的進水流量,使前噴水管道和后噴水管道的進水流量與出水管道的出水流量相同,淬火時,鋁料將從水中穿過冷卻。上述的小料壁厚在20mm以下,大料壁厚在20mm以上。
本發明的優點是根據鋁料的壁厚大小,選取噴嘴的水霧或噴水管道的駐波水冷卻,淬火冷卻后,不僅溫度下降到要求范圍;又可以使鋁料淬火后機械性能均勻和變形量小。
下面結合實例附圖對本發明專利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結構示意圖主視 圖2是圖1的俯視 圖3是圖1的側視 圖中1、前噴水管道;2、托輥;3、后噴水管道;4、出水管道;5、水槽蓋板;6、噴嘴;7、水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發明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及淬火方法是在淬火區內設置水槽7,水槽7的底部沿擠壓方向分布有托輥2,水槽7左右兩側的側壁位置均分部有若干個噴嘴6。水槽7前后兩端的鋁料進、出口位置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前噴水管道I與后噴水管道3面對面布置,且均與水槽7底成40°角,在水槽7后端的鋁料出口位置底部設有出水管道4,水槽7的頂部為水槽蓋板5,水槽蓋板5與液壓缸連接。反向擠壓過程中,擠出鋁材在托輥2的作用下由水槽7前端的進口位置向后端的出口位置移動,當鋁料為壁厚較小的小料時,控制蓋板5位置的液壓缸收縮,蓋板5沒有覆蓋在水槽7頂部,水槽7頂部呈敞開狀態,同時,水槽7兩側壁的噴嘴6噴水冷卻鋁料。當鋁料為壁厚較大的大料或為管棒材時,液壓缸伸長帶動蓋板5向下移動,覆蓋在水槽7頂部,水槽7頂部呈封閉狀態,同時,水槽7底部的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一同將高壓水注入水槽7內,由于兩噴水管道面對面成40°角布置,因而在水槽7內會形成一定高度的水體,水位高過需要淬火鋁材外形后,調整前后兩噴水管道的進水流量,使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的進水流量與出水管道4的出水流量相同,淬火時,鋁料將從水中穿過,這樣鋁料不僅在水中得到快速冷卻,并且鋁料冷卻過程變形均勻。上述的小料壁厚在20mm以下,大料壁厚在20mm以上。實施例2
水槽7兩側壁位置均分部有不同水平高度的兩組噴嘴6,每組噴嘴6由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若干個噴嘴6構成,較低位置的那組噴嘴6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托輥2的水平高度。實施例3
托輥2整體是由從水槽7前端的鋁料進口位置間隔排列到水槽7后端的鋁料出口位置的若干個托輥2構成的,各托輥2處于同一高度位置,且均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由傳動機構帶動托輥2轉動,將鋁材由水槽7前端的進口位置移動至后端的出口位置。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分別位于臨近水槽7前端進口以及后端出口的倆托輥2正下方,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分別傾斜40°角布置后噴頭對應位置剛好位于兩相鄰托輥2之間的空擋處,噴水管道噴出的高壓水不會噴射到托輥2上。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均連接有高壓噴水機構,高壓噴水機構產生的高壓水由前、后噴水管道注入水槽7內。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或常用手段,這里不一一敘述。`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它至少包括設置在淬火區內設置水槽(7),其特征是水槽(7)的底部沿擠壓方向分布有托輥(2),水槽(7)左右兩側的側壁位置均分布有若干個噴嘴(6),水槽(7)前后兩端的鋁料進、出口位置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前噴水管道(1)和后噴水管道(3),在水槽(7 )后端的鋁料出口位置底部設有出水管道(4 ),水槽(7 )的頂部為水槽蓋板(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噴水管道(I)與后噴水管道(3 )面對面布置,且均與水槽(7 )底成40 °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槽蓋板(5)與液壓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槽 (7)兩側壁位置均分部有不同水平高度的兩組噴嘴(6),每組噴嘴(6)由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若干個噴嘴(6)構成,較低位置的那組噴嘴(6)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托輥(2)的水平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托輥(2)整體是由從水槽(7)前端的鋁料進口位置間隔排列到水槽(7)后端的鋁料出口位置的若干個托輥(2)構成的,各托輥(2)處于同一高度位置,且均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分別位于臨近水槽(7)前端進口以及后端出口的倆托棍(2) 正下方,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分別傾斜40°角布置后噴頭對應位置剛好位于兩相鄰托輥(2)之間的空擋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均連接有高壓噴水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的淬火方法反向擠壓過程中,擠出鋁材在托輥(2)的作用下由水槽(7)前端的進口位置向后端的出口位置移動,當鋁料的壁厚較小時,控制蓋板(5)位置的液壓缸收縮,蓋板(5)沒有覆蓋在水槽(7)頂部,水槽(7)頂部呈敞開狀態,同時,水槽(7)兩側壁的噴嘴(6)噴水冷卻鋁料;當鋁料的壁厚較大或為管棒材時,液壓缸伸長帶動蓋板(5 )向下移動,覆蓋在水槽(7 )頂部,水槽(7 )頂部呈封閉狀態,同時,水槽(7)底部的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 —同將高壓水注入水槽(7)內,當到達一定水位后,調整前后兩噴水管道的進水流量,使前噴水管道(I)和后噴水管道(3)的進水流量與出水管道(4)的出水流量相同,淬火時,鋁料將從水中穿過冷卻。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的淬火方法,其特征是 上述的小料壁厚在20mm以下,大料壁厚在20mm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冶金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反向鋁擠壓機用淬火系統及淬火方法。它至少包括設置在淬火區內設置水槽(7),其特征是水槽(7)的底部沿擠壓方向分布有托輥(2),水槽(7)左右兩側的側壁位置均分布有若干個噴嘴(6),水槽(7)前后兩端的鋁料進、出口位置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前噴水管道(1)和后噴水管道(3),在水槽(7)后端的鋁料出口位置底部設有出水管道(4),水槽(7)的頂部為水槽蓋板(5)。這種方式在鋁料厚度較小時,采用水霧冷卻和風冷方式,在鋁料厚度較大或為管棒材時,采用駐波水冷卻方式,從而滿足冷卻速度快,機械性能均勻和變形量小的要求。
文檔編號C21D1/667GK103045824SQ20121056579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3日
發明者謝東鋼, 韓炳濤, 張君, 陳永甲, 付永濤, 胡陽虎 申請人: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