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陶殼快速干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精密鑄造工藝,特別涉及一種陶殼快速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
精密鑄造是相對于傳統鑄造工藝而言的一種鑄造方法,它能夠獲得相對準確的形狀和較高的鑄造精度。精密鑄造的工藝過程為首先,制作蠟模,該蠟模與所需鑄造的產品大小形狀相一致,然后,在所制作的蠟模表面形成陶殼,隨后,對所述陶殼進行脫蠟處理(將其內部的蠟模熔化后去除),最后,向脫蠟處理后的陶殼內澆注金屬材料,待金屬材料冷卻凝固后,破碎去除所述陶殼,得到的鑄件即為所需的產品。在上述工藝過程中,陶殼的制作至關重要,它的質量好壞決定了鑄件的優劣。目前,陶殼制作通常采用的方法為殼模法,具體地常采用水溶性硅溶膠制殼法,該方法在制 作陶殼時,是使用耐火材料配制不同的漿料與砂,一層漿一層砂逐漸一層層的堆集在蠟模的表面,制成所需要厚度的陶殼。因此,陶殼在結構上可以分為面層、過渡層(二層)、支撐層(背層)及封閉層,其中,面層、過渡層和封閉層均只有一層,而支撐層通常具有多層。硅溶膠是依賴脫水濃縮凝膠而產生強度的,因此,在水溶性硅溶膠制殼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工藝步驟即是對陶殼各層進行干燥。傳統的干燥方法是將陶殼放置在恒溫恒濕室中,讓其自然晾干。該方法得到的陶殼質量較好,但是花費時間過長。對于普通6 8層的陶殼來說,每層大約需要8 24小時的時間進行干燥,整個陶殼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制作,耗費時間長,降低了生產效率。為了實現陶殼的快速干燥,人們研究并使用了兩種新的干燥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利用強力鼓風機進行除濕,使陶殼在2 12米/秒的風速下快速干燥,同時控制陶殼表面溫度保持在室溫下。該方法提高了陶殼的干燥效率,對于6層的陶殼6小時內即可完成干燥,但是,當鑄件結構復雜有孔洞時,鼓風時會有迎風面與背風面的區別,孔內速度遠小于一般表面,因此,會造成過度干燥與干燥不足同時存在,使陶殼干燥不均,影響了陶殼的質量。第二種方法是將陶殼包裹于多孔性強力吸濕材料中,利用毛細現象,將陶殼中的水分快速吸除。該方法也能提高陶殼的干燥速度,但是此法作業時,必需將陶殼表面吸附的吸濕材料完全去除后才可進行下一步浸漿,并且當鑄件結構復雜有孔洞時,吸濕材料不易埋入,無法作業。由上可知,現有技術中的陶殼干燥方法在陶殼結構復雜時,不能既保證陶殼的質量,又實現陶殼的快速干燥。為了使陶殼干燥速度加快,且干燥均勻,且獲得強度和透氣性性能的結合性能較為平衡的陶殼,出現了新的干燥方法,具體見中國專利200910172987. 4 A :將待干燥的陶殼放入密封腔體中;B :在控制所述陶殼處于恒溫狀態的前提下,將所述密封腔體抽成真空狀態,并在預定時間內對所述密封腔體中的部分氣體進行降溫,使所述密封腔體中的濕氣冷凝;c :對所述密封腔體進行真空放氣,使所述密封腔體變回常壓狀態;循環執行步驟B、C多次;D、判斷所述陶殼是否干燥,如果是,則結束;如果否,則轉至步驟B。對每層殼體采用不同的真空度進行抽真空干燥以達到不同的效果當對所述陶殼的面層進行干燥時,所述步驟b中密封腔體的真空度為650 550毫米水銀柱,干燥所述陶殼的面層需要8-18分鐘;當對所述陶殼的過渡層進行干燥時,所述步驟b中密封腔體的真空度為530 430毫米水銀柱,干燥所述陶殼的過渡層需要20-40分鐘;當對所述陶殼的支撐層進行干燥時,所述步驟b中密封腔體的真空度為430 330毫米水銀柱,在該真空度下保持一定時間,干燥所述陶殼的支撐層需要40-60分鐘,制得的陶殼的支撐層呈海綿狀疏松結構;當對所述陶殼的封閉層進行干燥時,所述步驟b中密封腔體的真空度為430 330毫米水銀柱,干燥所述陶殼的封閉層需要40-60分鐘。 這種技術方案所使用的設備如圖I、圖2-1、圖3-1所示密封腔體I,用于放置待干燥的陶殼,密封腔體I包括腔體本體11,腔體本體11上設置有封閉門12和進氣口(圖中未示出);加熱裝置3,用于控制陶殼處于恒溫狀態;抽真空裝置4,與密封腔體I相連接,用于對密封腔體I抽真空;降溫冷凝裝置2,用于對密封腔體I中的部分氣體進行降溫,使密封腔體I中的濕氣冷凝。上述裝置應用時,首先,將待干燥的陶殼放置在密封腔體I中;然后,利用加熱裝置3控制陶殼處于恒溫狀態,再利用抽真空裝置4將密封腔體I抽成真空,同時在預定時間內利用降溫冷凝裝置2對密封腔體I中的部分氣體進行降溫,使密封腔體I中的濕氣冷凝;隨后,對密封腔體I進行真空放氣,使密封腔體I變回常壓狀態;這時,如果陶殼已經完全干燥,則可以停止干燥,如果陶殼還未完全干燥,則需要重復進行上述抽真空、降溫冷凝以及真空放氣的過程。降溫冷凝裝置2優選采用如下方案如圖2-1、圖3-1所示,降溫冷凝裝置2包括壓縮機21、冷凝器22、蒸發器23、低壓調節閥24和膨脹閥25,壓縮機21、冷凝器22、低壓調節閥24和膨脹閥25均位于密封腔體I的外部,蒸發器23位于密封腔體I的內部,其中,壓縮機21的出口與冷凝器22的入口相連;冷凝器22的出口經膨脹閥25與蒸發器23的入口相連;蒸發器23的出口經低壓調節閥24與壓縮機21的入口相連。運行時,壓縮機21首先利用高壓將汽態冷媒壓縮后輸送至冷凝器22中,冷凝器22將汽態冷媒冷卻為液態,并將冷卻形成的高壓液態冷媒經膨脹閥25輸送至蒸發器23,在蒸發器23中冷媒吸收密封腔體I中的熱量,使密封腔體I中的濕氣冷凝,同時蒸發器23中的冷媒由高壓液態變為低壓汽態,然后經低壓調節閥24流回至壓縮機21中,進行下一次循環過程。如圖2-1、圖3-1所示的其他部件可參見本專利具體實施例部分的描述。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實現即使在陶殼結構復雜時,也既能保證陶殼的均勻干燥,又實現陶殼的快速干燥,干燥所需時間為常規干燥方法需要的幾十個小時/層到一周的縮短到數小時。另一方面,這種技術方案提供的陶殼,其支撐層呈海綿狀疏松結構,可大大提高陶殼的透氣性,并明顯降低陶殼的燒后破斷系數至800多psi (磅/平方英寸),使制作陶殼的漿料不須加任何崩散劑便可達到較佳的陶殼條件。但是上述技術方案仍然具有不足之處I、干燥時間上還有改進的余地;2、在節能方面還有改進的余地;3、蒸發器位于密封腔體的內部,冷凝開始,冷媒直接通過蒸發器與密封腔體內的氣體進行熱量交換,由于密封腔體中被抽真空,密封腔體內真空度越來越高,密封腔體內的空氣量越來越小,蒸發器的露點溫度越來越低低到零度時,水分在蒸發器上結霜,降低了冷凝的效果。所以,現有技術方案密封腔體中最高真空度為330毫米水銀柱,如果再提高冷凝除濕效果就急劇降低。但是顯然真空度越高,陶殼中的水分和氣體擴散到密封腔體內的速度就越快,量就越大,陶殼干燥速度就越快。因此如何在高真空度狀態下還能維持冷凝效果以突破現有技術干燥速度的極限是需要解決的問題。·4、對支撐層干燥時,采用430 330毫米水銀柱抽真空,并保持一段時間,這樣可以實現支撐層出現海綿狀疏松結構。但是由于保持一段時間就進行真空放氣使所述密封腔體變回常壓狀態,支撐層內的水分還未充分擴散到密封腔體中,要完全干燥支撐層就需要更多次地重復上述步驟,拖長了時間,浪費能源。5、支撐層有多層,并且在先形成并干燥的支撐層都已經形成海綿狀疏松結構,這樣在后堆積的未干燥的支撐層和最后堆積的未干燥的封閉層的水分會滲入到前一層或前幾層的海綿狀疏松結構內,不易干燥,需要更高的真空度才有利于吸取其中的水分,否則就不得不在低真空度下進行更多次的抽吸以實現干燥。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陶殼快速干燥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陶殼快速干燥裝置,包括密封腔體,用于放置待干燥的陶殼,所述密封腔體包括腔體本體,所述腔體本體上設置有封閉門和進氣口;加熱裝置,用于控制所述陶殼處于恒溫狀態;抽真空裝置,與所述密封腔體相連接,用于對所述密封腔體抽真空;降溫冷凝裝置,用于對所述密封腔體中的部分氣體進行降溫,使所述密封腔體中的濕氣冷凝;所述降溫冷凝裝置包括壓縮機、冷凝器、第一蒸發器、低壓調節閥和膨脹閥,所述壓縮機、冷凝器、低壓調節閥和膨脹閥均位于所述密封腔體的外部,所述第一蒸發器位于所述密封腔體的外部,其中,所述壓縮機的出口與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經所述膨脹閥與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入口相連;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出口經所述低壓調節閥與所述壓縮機的入口相連;所述降溫冷凝裝置還包括密封腔體內部具有的一個第二蒸發器,第二蒸發器的入口與一個泵的出口相連,泵的入口與一個水箱的出口相連,水箱的入口與第一蒸發器相連,第二蒸發器的出口與第一蒸發器相連,第二蒸發器的水在第一蒸發器內與冷媒進行熱交換,水箱與一個調節管相連,水箱內設置的水溫探測器與上述壓縮機及調節水管的控制系統連接,第二蒸發器內的水保持1-2攝氏度。所述壓縮機與低壓調節閥之間連接有汽液分離器。所述壓縮機與冷凝器之間連接有油分離器,所述油分離器的油出口連接至所述壓縮機。所述冷凝器與膨脹閥之間連接有干燥過濾器。所述冷凝器與干燥過濾器之間連接有水冷卻器。所述密封腔體內還設置有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其中,所述干燥過濾器的出口還與所述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的一端相連; 所述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的另一端與所述膨脹閥的入口相連。所述加熱裝置位于所述密封腔體內,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熱管。所述密封腔體內還設置有豎隔板和風扇,所述豎隔板和風扇使所述密封腔體內形成一空氣循環回路,其中,所述豎隔板的一側用于放置所述陶殼,所述風扇位于所述豎隔板該側的上方;所述豎隔板的另一側放置所述第二蒸發器。所述腔體本體的底部連接有真空儲水桶,所述真空儲水桶的底部設置有排水口。所述封閉門的周邊設置有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凹槽內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為充氣式密封圈。所述抽真空裝置與腔體本體之間依次連接有第一道過濾網和第二道過濾網。所述腔體本體的進氣口上設置有外氣均壓電磁閥和/或外氣均壓手動球閥。上述陶殼快速干燥裝置的抽真空裝置與降溫冷凝裝置均與PLC控制器連接。本實用新型中,是在真空條件下對密封腔體進行冷凝除濕,從而使陶殼逐漸干燥的。由于陶殼的濕度較大,與外部存在一定的濕度壓差,所以陶殼中的水分本身就會不斷的擴散出來。而真空狀態能夠加速水份的擴散速度,從而大大提高陶殼的干燥速度,并且真空狀態下濕度壓差一致,陶殼中的水分擴散一致,不會存在干燥差異。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對密封腔體中的部分氣體進行了降溫,使密封腔體中的濕氣冷凝,降低了密封腔體中的濕度,從而使陶殼中的水分持續向外擴散,使陶殼逐漸干燥。本實用新型中,恒溫狀態能夠使陶殼體積不發生變化;將密封腔體變回常壓狀態,能夠防止陶殼某一部分過度干燥。即使在陶殼結構復雜時,本實用新型也既能保證陶殼的質量,又實現陶殼的快速干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陶殼,其支撐層呈海綿狀疏松結構,可大大提高陶殼的透氣性,并明顯降低陶殼的燒后破斷系數至800多psi (磅/平方英寸),使制作陶殼的漿料不須加任何崩散劑便可達到最佳的陶殼條件。本實用新型中,由于在密封腔體內設置了第二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內的水保持1-2攝氏度,這樣,即使很高的真空度下,密封腔體內的水也不會在第二蒸發器上結霜,從而保證水能夠不斷地從陶殼中擴散出來冷凝除濕,這樣實現了抽真空的真空度大大高于330毫米汞柱。高真空度使水擴散速度加快,節省了能源和干燥時間,比較現有的反復抽真空放氣冷凝的技術方案,對于形狀簡單的陶殼,可以干燥時間節省20%,對于復雜形狀及具有凹槽深孔的陶殼,可以干燥時間節省30%。由于采取了快速抽吸的反復抽真空放氣冷凝操作,能使陶殼干燥更快。在支撐層部分在抽真空內保持恒壓一定時間確保形成海綿狀疏松結構后,通過快速抽吸將水分吸干,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在干燥支撐層上所消耗的時間。第二蒸發器使用獨立的循環管道,第一蒸發器的作用是與第二蒸發器的循環管道中的冷媒(一般是水)進行熱交換以保證第二蒸發器中的水始終維持1-2攝氏度,這樣只需在第二蒸發器中的水溫變化時才啟動第一蒸發器及其連接的壓縮機,冷凝器等運轉,大大降低了能耗。
圖I為現有技術陶殼快速干燥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1為現有技術中降溫冷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2是本實用新型中降溫冷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1為現有技術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2是本實用新型中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2所示裝置實施例中封閉門打開后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裝置實施例中位于密封腔體外部的抽真空裝置和真空儲水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它包括 密封腔體I,用于放置待干燥的陶殼,密封腔體I包括腔體本體11,腔體本體11上設置有封閉門12和進氣口(圖中未示出);加熱裝置3,用于控制陶殼處于恒溫狀態;抽真空裝置4,與密封腔體I相連接,用于對密封腔體I抽真空;降溫冷凝裝置2,用于對密封腔體I中的部分氣體進行降溫,使密封腔體I中的濕氣冷凝。本實用新型的裝置應用時,首先,將待干燥的陶殼放置在密封腔體I中;然后,利用加熱裝置3控制陶殼處于恒溫狀態,再利用抽真空裝置4將密封腔體I抽成真空,同時在預定時間內利用降溫冷凝裝置2對密封腔體I中的部分氣體進行降溫,使密封腔體I中的濕氣冷凝;隨后,對密封腔體I進行真空放氣,使密封腔體I變回常壓狀態;這時,如果陶殼已經完全干燥,則可以停止干燥,如果陶殼還未完全干燥,則需要重復進行上述抽真空、降溫冷凝以及真空放氣的過程。本實用新型中,是在真空條件下對密封腔體進行冷凝除濕,從而使陶殼逐漸干燥的。由于陶殼的濕度較大,與外部存在一定的濕度壓差,所以陶殼中的水分本身就會不斷的擴散出來。而真空狀態能夠加速水份的擴散速度,從而大大提高陶殼的干燥速度,并且真空狀態下濕度壓差一致,陶殼中的水分擴散一致,不會存在干燥差異。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對密封腔體中的部分氣體進行了降溫,使密封腔體中的濕氣冷凝,降低了密封腔體中的濕度,從而使陶殼中的水分持續向外擴散,使陶殼逐漸干燥。本實用新型中,恒溫狀態能夠使陶殼體積不發生變化;將密封腔體變回常壓狀態,能夠防止陶殼某一部分過度干燥。即使在陶殼結構復雜時,本實用新型也既能保證陶殼的質量,又實現陶殼的快速干燥。[0077]但是,與現有技術不同,本實用新型降溫冷凝裝置位于密封腔體內的蒸發器是恒溫的。本實用新型中,降溫冷凝裝置2優選采用如下方案如圖2-2、圖3-2所示,降溫冷凝裝置2包括壓縮機21、冷凝器22、蒸發器23、低壓調節閥24和膨脹閥25,壓縮機21、冷凝器22、低壓調節閥24和膨脹閥25均位于密封腔體I的外部,第一蒸發器23位于密封腔體I的外部,其中,壓縮機21的出口與冷凝器22的入口相連;冷凝器22的出口經膨脹閥25與蒸發器23的入口相連;蒸發器23的出口經低壓調節閥24與壓縮機21的入口相連。所述降溫冷凝裝置還包括密封腔體I內部具有的一個第二蒸發器100,第二蒸發器100的入口與一個水泵200的出口相連,水泵200的入口與一個水箱300的出口相連,水箱300的入口與第一蒸發器23相連,第二蒸發器100的出口與第一蒸發器23相連,第二蒸發器100的水在第一蒸發器23內與冷媒進行熱交換,水箱300與一個調節水管400相連,水箱300內設置的水溫探測器與上述壓縮機21及調節水管400的控制系統連接,第二蒸發器100內的水保持1-2攝氏度。運行時,壓縮機21首先利用高壓將汽態冷媒壓縮后輸送至冷凝器22中,冷凝器22將汽態冷媒冷卻為液態,并將冷卻形成的高壓液態冷媒經膨脹閥25輸送至蒸發器23,在第一蒸發器23中的冷媒吸收第二蒸發器100輸送來的水中的熱量,使第二蒸發器100中的水保持在1-2攝氏度,同時蒸發器23中的冷媒由高壓液態變為低壓汽態,然后經低壓調節閥24流回至壓縮機21中,進行下一次循環過程。第二蒸發器100,水泵200,水箱300,調節水管400構成一個獨立的循環系統,水泵200為驅動力,水箱300進行水的緩沖儲存,調節水管400當水箱300中的水減少到預定量的時候從外界調來水進行補充,也可以在水箱300中的水溫探測器測得水溫度低于I攝氏度時控制調節水管400的控制系統從調節水管添加熱水以提升這個循環系統中的水溫,避免第二蒸發器100中的水溫過低造成結霜。如果水箱300中的水溫探測器測得水溫度高于2攝氏度時控制調節水管400的控制系統從調節水管添加冷水以提升這個循環系統中的水溫。或者可以在水箱300中的水溫探測器測得水溫將要高于2攝氏度時控制壓縮機21以更大功率工作以將水降溫以使進入第二蒸發器100中的水溫保持在1-2攝氏度。第二蒸發器100的水進入第一蒸發器23后,可以用現有的熱交換技術進行熱交換,例如,第一蒸發器23中設置一個腔體,腔體內設置了冷媒在其中通過的熱交換管,從第二蒸發器100中送來的水進入這個腔體,與熱交換管中的冷媒進行熱交換后,輸出腔體到水箱300中。可以設置探測器探測第二蒸發器100中的水溫,并且控制壓縮機21、冷凝器22、蒸發器23、低壓調節閥24和膨脹閥25這個獨立的循環系統,當第二蒸發器100中的水溫偏離1-2攝氏度這個范圍時,才啟動這個循環系統維持第二蒸發器100中的水溫,這樣,壓縮機21、冷凝器22、蒸發器23、低壓調節閥24和膨脹閥25這個獨立的循環系統所消耗的能量要比現有技術節省很多。由于第二蒸發器100的溫度被控制穩定在1-2攝氏度,既可以起到冷凝水的作用,又在高真空度下都不會結霜,大大提升了干燥效率。在上述實施例中,冷媒從第一蒸發器23中流出后,可能是汽液共存,因此,為了保護壓縮機21不受損壞,壓縮機21與低壓調節閥24之間可以連接有汽液分離器26,用于將冷媒中的液體分離出來,僅使汽態冷媒流回至壓縮機21中進行下一次循環,分離出來的液體冷媒可以再次輸送到第一蒸發器23中進行使用。同時,在降溫冷凝裝置2的循環管道中會存在用于溶解冷媒的油性物質,為了回收利用該油性物質,壓縮機21與冷凝器22之間可以連接有油分離器27,油分離器27的油出口再連接至壓縮機21。并且,為了過濾冷媒中雜質,提高降溫冷凝的效率,冷凝器22與膨脹閥25之間還可以連接有干燥過濾器28,用于對冷媒進行過濾。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汽態冷媒的冷卻效果,冷凝器22與干燥過濾器28之間還可以連接有水冷卻器29,以對冷媒進行二次冷卻,提高整個降溫冷凝裝置2的降溫冷凝效果。在控制陶殼處于恒溫狀態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熱量的利用率,節約能源,在密封腔體I內還可以設置有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31,其中, 干燥過濾器28的出口還與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31的一端相連;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31的另一端與膨脹閥25的入口相連。這樣,就回收利用了壓縮機高壓冷媒的部分熱量,節約了能源。如圖3-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加熱裝置3是用于控制陶殼處于23±1攝氏度恒溫狀態的,它可以采用各種加熱方式及位置布置方式,如紅外線加熱、設置在密封腔體I外表面等。但是,考慮到加熱的速度以及溫度控制的方便性,優選將加熱裝置3設置在密封腔體I內,并且加熱裝置優選采用電熱管。本實用新型中,在干燥陶殼時,一方面需要控制陶殼處于恒溫狀態(需要加熱),另一方面需要對密封腔體的部分氣體進行降溫,因此,為了使兩者互不干擾,并提高陶殼的干燥效率,在本實用新型圖3-2所示的實施例中,密封腔體I內還可以設置有豎隔板5和風扇6,豎隔板5和風扇6使密封腔體I內形成一空氣循環回路,其中,豎隔板5的一側(圖3-2中的左側)用于放置陶殼,風扇6位于豎隔板5該側的上方;豎隔板5的另一側(圖3-2中的右側)放置第二蒸發器100。這樣,在風扇5的帶動下,風扇5吹出的空氣會將陶殼中的水分攜帶至第二蒸發器100,由第二蒸發器100對濕氣進行冷凝后,空氣再流回至風扇5,進行下一次循環。此時,為了進一步提高空氣循環效率,還可以設置一橫隔板7,橫隔板7連接在豎隔板5上方,與豎隔板5形成倒L形結構,并且風扇可以固定在橫隔板7上,這樣有利于進一步引導空氣的流向,提高空氣循環效率。并且,如圖4所示,為了控制陶殼處于恒溫狀體,加熱裝置3 (如電熱管)和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31均可與第二蒸發器100的同側設置,位于第二蒸發器100的上部。本實用新型中,由于對密封腔體I中的濕氣進行了冷凝,冷凝形成的水會聚集在密封腔體I的底部,為了方便水的排出,如圖5所示,在腔體本體11的底部可以連接一真空儲水桶8,該真空儲水桶8的底部設置有排水口 9。這樣,當陶殼干燥完畢后,可以通過真空儲水桶8方便的將干燥過程中產生的水排出到外界環境中。本實用新型中,封閉門的密封方式與現有技術也略有不同,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在封閉門12的周邊設置有密封圈凹槽13,密封圈凹槽13內設置有密封圈14,該密封圈14為充氣式密封圈。使用時,在關閉封閉門12后,向充氣式密封圈14內沖入高壓氣體,從而密封圈14鼓起,起到密封作用;當干燥完畢后,再釋放掉密封圈14內的氣體即可。由于現有技術中密封圈多為墊圈,會與腔體本體產生摩擦,影響了密封圈的壽命,而本實用新型采用充氣式密封圈后,能夠減少密封圈與腔體本體的摩擦,大大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中的抽真空裝置4是用于將密封腔體I抽成真空狀態的,它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常用的真空泵,為了防止空氣中的雜質進入抽真空裝置4,影響其壽命,如圖5所示,在抽真空裝置4與腔體本體I之間可以依次連接有第一道過濾網15和第二道過濾網16,以對空氣中的雜質進行較為徹底的過濾。另外,在陶殼干燥過程中以及陶殼干燥完成后,均需要使密封腔體I由真空狀態變回常壓狀態,因此,在腔體本體11的進氣口上還連接有外氣均壓電磁閥17和/或外氣均壓手動球閥18,該兩者均可以使外界的空氣進入到密封腔體I中。當外氣均壓電磁閥17出現故障時,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使用外氣均壓手動球閥18進行手動調節,實現密封腔體I與外界的均壓。·[0103]上述陶殼快速干燥裝置的抽真空裝置4與降溫冷凝裝置2均與PLC控制器連接。在PLC控制器中根據陶殼不同層數,不同濕度,不同厚度編寫了不同的程序控制抽真空時間,保持真空時間,真空度等程序。例如,一共可以設置33個程序,操作者可以根據情況選用。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如果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陶殼快速干燥裝置,包括 密封腔體,用于放置待干燥的陶殼,所述密封腔體包括腔體本體,所述腔體本體上設置有封閉門和進氣口; 加熱裝置,用于控制所述陶殼處于恒溫狀態; 抽真空裝置,與所述密封腔體相連接,用于對所述密封腔體抽真空; 降溫冷凝裝置,用于對所述密封腔體中的部分氣體進行降溫,使所述密封腔體中的濕氣冷凝; 所述降溫冷凝裝置包括壓縮機、冷凝器、第一蒸發器、低壓調節閥和膨脹閥,所述壓縮機、冷凝器、低壓調節閥和膨脹閥均位于所述密封腔體的外部,所述第一蒸發器位于所述密封腔體的外部,其中, 所述壓縮機的出口與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連; 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經所述膨脹閥與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入口相連; 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出口經所述低壓調節閥與所述壓縮機的入口相連; 所述降溫冷凝裝置還包括密封腔體內部具有的一個第二蒸發器,第二蒸發器的入口與一個泵的出口相連,泵的入口與一個水箱的出口相連,水箱的入口與第一蒸發器相連,第二蒸發器的出口與第一蒸發器相連,第二蒸發器的水在第一蒸發器內與冷媒進行熱交換,水箱與一個調節水管相連,水箱內設置的水溫探測器與上述壓縮機及調節水管的控制系統連接,第二蒸發器內的水保持1-2攝氏度。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陶殼快速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與低壓調節閥之間連接有汽液分離器;所述壓縮機與冷凝器之間連接有油分離器,所述油分離器的油出口連接至所述壓縮機;所述冷凝器與膨脹閥之間連接有干燥過濾器;所述冷凝器與干燥過濾器之間連接有水冷卻器;所述密封腔體內還設置有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其中,所述干燥過濾器的出口還與所述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的一端相連;所述壓縮機高壓熱回收管的另一端與所述膨脹閥的入口相連;所述加熱裝置位于所述密封腔體內,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熱管;所述密封腔體內還設置有豎隔板和風扇,所述豎隔板和風扇使所述密封腔體內形成一空氣循環回路,其中,所述豎隔板的一側用于放置所述陶殼,所述風扇位于所述豎隔板該側的上方;所述豎隔板的另一側放置所述第二蒸發器;所述腔體本體的底部連接有真空儲水桶,所述真空儲水桶的底部設置有排水口 ;所述封閉門的周邊設置有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凹槽內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為充氣式密封圈;所述抽真空裝置與腔體本體之間依次連接有第一道過濾網和第二道過濾網;所述腔體本體的進氣口上設置有外氣均壓電磁閥和/或外氣均壓手動球閥。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陶殼快速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陶殼快速干燥裝置的抽真空裝置與降溫冷凝裝置均與PLC控制器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陶殼快速干燥裝置,包括密封腔體;加熱裝置;抽真空裝置;降溫冷凝裝置;所述降溫冷凝裝置包括壓縮機、冷凝器、第一蒸發器、低壓調節閥和膨脹閥,所述壓縮機、冷凝器、低壓調節閥和膨脹閥均位于所述密封腔體的外部,所述第一蒸發器位于所述密封腔體的外部;所述壓縮機的出口與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經所述膨脹閥與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入口相連;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出口經所述低壓調節閥與所述壓縮機的入口相連;所述降溫冷凝裝置還包括密封腔體內部具有的一個第二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內的水保持1-2攝氏度。本實用新型中由于在密封腔體內設置了保持1-2攝氏度的第二蒸發器,大大加快了干燥速度。
文檔編號B22C9/14GK202606795SQ20122015869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3日
發明者蔡欲期 申請人:蔡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