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銅箔生產用水水站節水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銅箔生產線節水系統。
背景技術:
常見的銅箔處理具有多條的生產線,對水的需求量很大,其中T4酸洗生產線和T7防氧化處理生產線,均采用兩道水洗,使用的均是清水。其用水量非常大,達到每小時230立方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大量節約銅箔生產用水的銅箔生產用水水站節水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銅箔生產用水水站節水系統,包括原水池和混床,包括防氧化用水管路、酸洗線用水管路、反滲透裝置,所述防氧化用水管路的出水管與酸洗線用水管路的進水管連接,酸洗線用水管路的出水管與原水池連接,原水池的出水管與反滲透裝置連接,反滲透裝置的出水管與所述混床連接。本實用新型直接將以前防氧化用水管路用過的水用作酸洗線的用水,節省了以前酸洗線直接使用的自來水,節約了水資源。同時采用反滲透裝置預先處理用過的水,減少了其中的部分雜質,再進入混床進行處理,降低了混床處理的難度,提高了混床的處理效率。以往純水用水量為200 m3/h,現在用水量90 m3/h,每天可節約用純水量約2600 m3,年節約用水約80萬m3,節約成本約160萬元,三項合計年增加效益169萬元。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水利用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T4)防氧化處理用水管路I和(T7)酸洗線用水管路
2。防氧化處理用水管路I的出水管與酸洗線用水管路2的進水管連通,酸洗線用水管路2的出水管與原水池3連通,原水池3的出水管與反滲透裝置4連接,反滲透裝置4的出水管最后與混床5的入水口連接。工作過程為自來水進入防氧化用水管路I后,被使用后的水進入酸洗線用水管路2繼續使用,然后進入原水池3,再經過反滲透裝置4進行反滲透處理,最后再進入混床5進行進一步處理,減少了混床5的處理量,更減少了以前在酸洗線直接使用自來水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經檢測,防氧化處理后的水質(PH值以及酸度)可以滿足酸洗生產線對水質的要求,所以可將防氧化處理的二道水洗后的水作為酸洗線頭道用水的水源,節約了大量的生產用水 。
權利要求1.銅箔生產用水水站節水系統,包括原水池和混床,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氧化用水管路、酸洗線用水管路、反滲透裝置,所述防氧化用水管路的出水管與酸洗線用水管路的進水管連接,酸洗線用水管路的出水管與原水池連接,原水池的出水管與反滲透裝置連接,反滲透裝置的出水管與所述混床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銅箔生產用水水站節水系統,包括原水池和混床,包括防氧化用水管路、酸洗線用水管路、反滲透裝置,所述防氧化用水管路的出水管與酸洗線用水管路的進水管連接,酸洗線用水管路的出水管與原水池連接,原水池的出水管與反滲透裝置連接,反滲透裝置的出水管與所述混床連接。本實用新型直接將以前防氧化用水管路用過的水用作酸洗線的用水,節省了以前酸洗線直接使用的自來水,節約了水資源。
文檔編號C23F1/36GK202643380SQ201220245588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
發明者何成群, 王建波, 趙原森, 李龍飛, 李佳, 孫巧娟 申請人:靈寶華鑫銅箔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