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研磨、拋光的機加工設備,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各類五金、電子、塑料、珠寶首飾等零件去批鋒、去毛刺、倒角、除油、去銹、表面拋光的滾筒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
背景技術:
在機器加工行業中,為了保證零件或產品的表面光潔度,方便零件或產品的使用及增加零件或產品的光亮度,廠家在實際生產中,常常會對零件或產品進行研磨、拋光加工。在實際進行拋光、研磨加工時,必須使用研磨、拋光設備,其中流動式研磨拋光機 因其結構簡單,光飾光整效率高,并能適用批量中小型的工件光飾光整加工,且特別適用具有異型腔孔的工件,同時還具有噪音小、操作方便等優點,故而被廣泛的應用于小型零件、產品的拋光、研磨加工中。其工作原理是,通過轉筒中的轉盤高速旋轉,帶動放置在轉筒內的研磨添加物與待加工的零件或產品產生相對位移,從而使得研磨添加物對零件或產品進行研磨及拋光加工。現在的流動式研磨拋光機一般由底座、缸體、轉盤及蓋等基本元件組成。電動機固定在底座上,轉盤與缸體相配合形成一底部可自動轉動的桶狀的半密封狀腔體,轉盤通過或連桿或齒輪或皮帶等與通過與電動機軸配合。其轉盤因需要在缸體底部自由轉動,故而轉盤與缸體為間隙配合,同時因為注入的研磨添加物的直徑較小,易在轉盤工作時,流入其與缸體的間隙內,并對轉盤與缸體的間隙處進行研磨,使兩者的間隙加大,在長期使用后,極易發生零件或產品卡入間隙,對設備造成損害,影響設備正常工作。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就常常需要對轉盤與缸體間隙進行調整。傳統的流動光飾研磨拋光機結構及間隙調整方法為轉盤固定設計。采用高度可調式缸體,且在其下部開口直徑隨高度增加而減小,使用者通過調整缸體高度,就可以調整轉盤與缸體間隙大小。該方法雖然可以調整間隙,但其在實際操作中,因缸體體積較大,且質量較重,調整起來極為不便,且高度調整不易控制。綜上所述,研發一種結構簡單,易于調整間隙,且使用、維護方便的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結構成為了本行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在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在使用、維護上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易于調整間隙的流動式研磨拋光的滾筒結構。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由上缸體、轉盤及下缸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所上缸體兩端開口的空心結構體,其下端開口呈椎形,開口直徑從下而上增加;[0010]所述的上缸體套于轉盤上,其下端開口面與轉盤面相配合,形成一個“U”形結構;所述的上缸體下端還通過螺絲與下缸體固定連接;所述的下缸體在其底部設有一插銷孔位,其用于與插銷相配合,固定轉盤;所述的轉盤由上轉盤體、下轉盤體組成;所述的上轉盤體、下轉盤體均呈盤狀,且上轉盤體與下轉盤體通過螺紋固定為一體; 所述的上轉盤體在其上轉盤面上設有多個筋板;所述筋板在轉盤面上均勻且環形分布;所述的上轉盤體的內徑面上設有螺紋齒;所述的上轉盤體在其上端面上還設置有一個墊圈;所述的下轉盤體的外徑面上,設有與上轉盤體相配合的螺紋槽。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當上缸體與轉盤間因研磨添加物長時間研磨,而使兩者間的間隙增大,需要調整時,使用者可將上轉盤體及下轉盤體間的固定螺絲拆卸,并旋轉上轉盤體,使得上轉盤體在螺紋齒及螺紋槽的配合下,產生上下位移,而后再把固定螺絲將上轉盤休、下轉盤體固定,此時轉盤厚度發生變體,調整后的轉盤在缸體下端的錐形開口的配合下,達到調整轉盤與缸體的配合間隙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其優勢在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者無須對質量較大的缸體進行上下調整,只需對轉盤的厚度進行調整即可滿足使用、維護需要,故而使用方便。
附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也是摘要用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缸體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轉盤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轉盤結構培面圖。圖中各標號分別是(I)上缸體;(2)下缸體;;(3)上轉盤體;(4)下轉盤體;(5)螺紋齒;(6)螺紋槽;(7)筋板。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出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由上缸體I、轉盤及下缸體2組成。所述所上缸體I兩端開口的空心結構體,其下端開口呈椎形,開口直徑從下而上增加;所述的上缸體I套于轉盤上,其下端開口面與轉盤面相配合,形成一個“U”形結構;所述的上缸體I下端還通過螺絲與下缸體2固定連接;所述的下缸體2在其底部設有一插銷孔位,其用于與插銷相配合,固定轉盤;所述的轉盤由上轉盤體3、下轉盤體4組成;所述的上轉盤體3、下轉盤體4均呈盤狀,且上轉盤體3與下轉盤體4通過螺紋固 定為一體;所述的上轉盤體3在其上轉盤面上設有多個筋板7 ;所述筋板7在轉盤面上均勻且環形分布;所述的上轉盤體3的內徑面上設有螺紋齒5 ;所述的上轉盤體3在其上端面上還設置有一個墊圈;所述的下轉盤體4的外徑面上,設有與上轉盤體3相配合的螺紋槽6。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都可能利用上述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在此,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內容,就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由上缸體、轉盤及下缸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盤由上轉盤體、下轉盤體組成;上轉盤體與下轉盤體通過螺紋固定為一體;所述的上轉盤體的內徑面上設有螺紋齒;所述的下轉盤體的外徑面上,設有與上轉盤體相配合的螺紋槽。
2.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轉盤體在其上轉盤面上設有多個筋板;所述筋板在轉盤面上均勻且環形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轉盤體在其上端面上還設置有一個墊圈。
4.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所上缸體兩端開口的空心結構體,其下端開口呈椎形,開口直徑從下而上增加;所述的上缸體下端還通過螺絲與下缸體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缸體套于轉盤上,其下端開口面與轉盤面相配合,形成一個“U”形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缸體在其底部設有一插銷孔位,其用于與插銷相配合,固定轉盤。
專利摘要一種流動式研磨拋光機的滾筒結構,由上缸體、轉盤及下缸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所上缸體兩端開口的空心結構體,其下端開口呈椎形,開口直徑從下而上增加;所述的上缸體套于轉盤上,其下端開口面與轉盤面相配合,形成一個“U”形結構;所述的上缸體下端還通過螺絲與下缸體固定連接;所述的下缸體在其底部設有一插銷孔位,其用于與插銷相配合,固定轉盤;所述的轉盤由上轉盤體、下轉盤體組成。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其優勢在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者無須對質量較大的缸體進行上下調整,只需對轉盤的厚度進行調整即可滿足使用、維護需要,故而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B24B37/34GK202668323SQ20122026606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7日
發明者呂建康 申請人:呂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