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和金屬壓鑄成型模具,是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
背景技術:
在金屬壓鑄模具成型和塑料注射模具成型時,制品側壁帶有孔、凹坑、凸臺等時,模具上成型該處的零件就必須制造成可側向移動的零件,這種零件是活動的。在制品脫模前,必須先將活動型芯抽出,否則就無法脫模。帶動活動型芯作側向移動,抽拔、復位的整個機構稱為側向抽芯機構。目前,在模具制造界側向抽芯的機構根據動力來源的不同,可分為機動、液壓氣動以及手動三大類型。(I)機動側抽芯機構是利用開模力作為動力,通過有關傳動零件使力作用于側向成型零件,完成側向分型或把活動型芯從制品中抽出,合模時又靠它使側向成型零件復位。這類機構雖然動作和壓力傳遞保險,但是模具結構十分復 雜,生產一線制造、安裝、調試、維修十分不便,同時增大了模具制造成本,模具制造周期長。
(2)液壓或氣動側抽芯機構它是以液壓力或壓縮空氣作為動力進行側向抽芯,同樣靠液壓力或壓縮空氣使活動型芯復位。液壓或氣動抽芯一般用于抽拔力大,抽芯距比較長的場合,這類側抽芯機構是靠液壓缸或氣缸的活塞來回運動進行的,抽芯動作平穩,但是針對普通類模具側向抽芯,若采用這種模具機構成本高,同時制作安裝液壓缸和氣缸的輔助零件多,又給生產一線帶來制造、安裝的不便。(3)手工側向抽芯機構是利用人力完成側向分型或把側向型芯從成型制品中抽出。這類機構雖然模具結構簡單,加工制造成本低,但是這類機構操作不方便,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同時工人安全得不到保障。為了克服上述幾類模具機構的缺陷,特提供如下一種側向抽芯機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是提供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它是這樣實現的,它是靠開模力來驅動,從而產生側向抽芯力,達到側抽芯的目的。側型芯斜滑塊(10)是成型制品上側凹的零件,斜滑塊與側型芯設置為一整體,側型芯斜滑塊(10)安裝在動模板(4)的導滑槽中,開模時,動模部分向后移動,開模力通過斜導柱(9)驅動側型芯斜滑塊(10),迫使其在動模板(4)上的導滑槽內向外滑動,直至側型芯斜滑塊(10)與制品完全脫開,完成側向抽芯動作。這時制品包在型芯(11)上隨動模繼續后移,直到注射機或壓鑄機頂桿與模具推板接觸,推桿將制品從型芯(11)上推出模外。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它解決了手工側向抽芯機構的模具操作不便、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同時工人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決了液壓或氣壓側向抽芯機構的模具成本高,又得制造安裝液壓缸和氣缸的輔助零件的問題,同時解決了生產一線制造、安裝、調試、維修不便的問題。解決了機動側向抽芯機構的模具結構復雜,增大模具成本和制造周期長的問題。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其特征是定位圈(12)與定模座板(13)緊固連接,澆口套(14)與定模座板(13)和定模板(22)間隙配合,斜壓塊(8)緊固安裝在定模座板(13)上,斜導柱(9)安裝在定模板(22)的斜孔中、并與側型芯斜滑塊(10)上的斜孔成間隙配合,側型芯斜滑塊(10)安裝在動模板(4)的導滑槽中,導柱(16)安裝在動模板(4)上,再與定模板(22)上的孔成滑動間隙連接,第一頂針(17)、第二頂針(18)安裝在頂針固定板(19)上,再用頂針墊板(20)壓緊鎖牢固,動模墊板(3)、支承板(2)、動模座板(I)用第二螺釘(21)緊固連接為一體。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中所示圖I是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合模狀況縱剖圖圖2是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開模狀況縱剖圖圖中數字編號分別表示I-定模座板2-支承板 3-動模墊板4——動模板5——擋塊 6——第一螺釘7—彈簧8—斜壓塊 9—斜導柱10——側型芯斜滑塊 11——型芯 12——定位圈13——定模座板 14——燒口套 15——定模支承板16——導柱17——第一頂針 18——第二頂針19——頂針固定板 20——頂針墊板 21——第二螺釘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所示是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圖中圖I是模具合模狀況,圖2是模具開模狀況,其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它是靠開模力來驅動,從而產生側向抽芯力,達到側抽芯的目的。側型芯斜滑塊(10)是成型制品上側凹的零件,滑塊與側型芯設置為一整體,側型芯斜滑塊(10)安裝在動模板(4)的導滑槽中,開模時,動模部分向后移動,開模力通過斜導柱(9)驅動側型芯斜滑塊(10),迫使其在動模板(4)上的導滑槽內向外滑動,直到側型芯斜滑塊(10)與制品完全脫開,完成側向抽芯動作。這時制品包在型芯(11)上隨動模繼續后移,直到注射機或壓鑄機頂桿與模具頂針墊板(20)接觸,推動頂針墊板
(20)帶動安裝在頂針固定板(19)上的第一頂針(17)和第二頂針(18)把制品從型芯(11)上推出模外。完成一次燒注成型后,合模時,斜導柱(9)使側型芯斜滑塊(10)向內移動復位,最后由斜壓塊(8)鎖緊型面,直到各打開之處完全復位并鎖緊之后才進行下一周期澆注成型。
權利要求1. 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其特征是定位圈(12)與定模座板(13)緊固連接,澆口套(14)與定模座板(13)和定模板(22)間隙配合,斜壓塊(8)緊固安裝在定模座板(13)上,斜導柱(9)安裝在定模板(22)的斜孔中,并與側型芯斜滑塊(10)上的斜孔成間隙配合,側型芯斜滑塊(10)安裝在動模板(4)的導滑槽中,導柱(16)安裝在動模板(4)上,再與定模板(22)上的孔成滑動間隙連接,第一頂針(17)、第二頂針(18)安裝在頂針固定板(19)上,再用頂針墊板(20)壓緊鎖牢固,動模墊板(3)、支承板(2)、動模座板(I)用第二螺釘(21)緊固連接為一體。·
專利摘要一種側型芯斜滑塊、斜導柱抽側型芯的模具,它是靠開模力來驅動產生側向抽芯力,達到側向抽芯的目的。其組成連接如下定位圈(12)與定模座板(13)緊固連接,澆口套(14)與定模座板(13)和定模板(22)間隙配合,斜壓塊(8)緊固安裝在定模座板(13)上,斜導柱(9)安裝在定模板(22)的斜孔中,側型芯斜滑塊(10)安裝在動模板(4)的導滑槽中,導柱(16)安裝在動模板(4)上,再與定模板(22)上的孔成滑動間隙連接,第一頂針(17)、第二頂針(18)安裝在頂針固定板(19)上,再用頂針墊板(20)壓緊鎖牢固,動模墊板(3)、支承板(2)、動模座板(1)用第二螺釘(21)連通。該模具機構動作牢固可靠,壓力傳遞良好,簡化了模具結構,生產一線安裝、調試方便,適合壓鑄和注射模澆注成型。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2781695SQ20122038754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牟維軍 申請人:牟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