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國際專利分類F16C中軸承加工研磨球時使用的平磨板,特別是一種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
背景技術:
我單位張晶磊同志曾于2005年向國家專利局申請過一項名稱為“微型銅球和微型錫球的加工方法”的發明專利(專利號為:200510021691.4)。該專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微型銅球和微型錫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材料直徑公差尺寸要求較嚴格的成品線材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后,置入研磨機內的軟質研磨板上進行研磨;其所述的研磨板為硬質木板、硬質橡膠板、硬質塑料板、銅板和鋁板。使用該方法確實能夠加工出直徑相對大一點的微型銅球和微型錫球,但是對于加工直徑在0.5毫米及其以下尺寸的微型銅球,包括紫銅球,該方法則無能為力。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由一塊圓形的上平板和一塊圓形的下平板組成,如同磨盤一樣 。其特征在于:在上平板I的外緣設置一圈限位凸臺3。上平板I外緣的一圈限位凸臺3與上平板I的研磨表面須成90度角2 ;限位凸臺3高度的確定原則是:以最終成品微型銅球的直徑X (0.5-0.75)。上平板I和下平板4的材質為球墨鑄鐵,硬度在HRC40 HRC60 ;上、下平板1、4研磨面的平型差為0.05mm 0.08mm ;上、下平板1、4研磨表面的粗糙度為Ral.5 Ra2.5。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點是:拋開、摒棄了若干年一貫制的、傳統的三角溝槽和圓弧溝槽磨板磨削金屬球的方法,采用平板式磨板,能夠加工出直徑極小的微型銅球。加工數量大,加工精度穩定,生產性能穩定,可靠性好。排削好,排水好,排雜質好。生產成本低,操作簡便。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圖面說明如下: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上平板I的主視加剖面示意圖。其中的I為上平板,2為限位凸臺3與上平板I的研磨表面組成的90度角,3為限位凸臺。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下平板4的主視加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述:在上平板I的外緣,設置一圈限位凸臺3。使用時,將上、下平板固定于研磨機內;將材料直徑公差尺寸要求較嚴格的成品線材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后,倒于研磨機的球裝卸口內。上、下平板相對運動時,即將切割成段料的毛坯代人其間并被逐步研磨成微型銅球。本實用新型供·加工微型銅球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由一塊圓形的上平板和一塊圓形的下平板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平板(I)的外緣設置一圈限位凸臺(3)。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其特征在于:上平板(I)外緣的一圈限位凸臺⑶與上平板(I)的研磨表面須成90度角(2)。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其特征在于:限位凸臺(3)高度的確定原則是:以最終成品微型銅球的直徑X (0.5-0.75)。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其特征在于:上平板(I)和下平板(4)的材質為球墨鑄鐵,硬度在HRC40 HRC60。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其特征在于:上、下平板(1、4)研磨面的平型差為0.05mm 0.08mm。
6.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其特征在于:上、下平板(1、4)研磨表面的粗糙度為Ral.5 Ra2.5。
專利摘要一種加工微型銅球用平磨板,解決了背景技術的不足,即對于加工相當于小米十分之一,甚至更小的銅球,包括紫銅球,則無能為力。其特征是在上平板1的外緣設置一圈限位凸臺3。上平板外緣的限位凸臺3與上平板1的研磨表面須成90度角2;限位凸臺3的高度以最終成品微型銅球的直徑×(0.5-0.75)。平板的材質以球墨鑄鐵為好,硬度一般在HRC40~HRC60為佳;平板研磨面的平型差為0.05~0.08mm;平板研磨表面的粗糙度為Ra1.5~Ra2.5;其優點是拋開、摒棄了若干年一貫制的、傳統的三角溝槽和圓弧溝槽磨板磨削金屬球的方法,采用平板式磨板,能加工出直徑極小的微型銅球。加工數量大、精度穩定、性能穩定,可靠性、排削、排水、排雜質好。生產成本低,操作簡便。
文檔編號B24B11/02GK203092291SQ2012204175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張晶磊 申請人:安順市虹翼特種鋼球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