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瓶自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利用拋丸機清理鋼瓶內壁,特別涉及一種鋼瓶自轉裝置。
背景技術:
利用噴丸技術來清理圓柱體的內壁,是主要利用壓縮空氣作為動力,將彈丸加速產生一定的動能,完成對瓶內壁全方位噴射清理,但是現在的清理裝置是利用噴槍在瓶腔內上下移動來清理,清理不干凈。如果能夠讓鋼瓶自轉,再加上噴槍在瓶腔前后移動,就能夠快速清潔內壁附著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種鋼瓶自轉裝置,它采用在轉筒殼體內設置多個齒輪,利用齒輪轉動來帶動圓柱形鋼瓶轉動,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齒輪轉動工作效率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鋼瓶自轉裝置,包括二個支撐柱、二個支撐臺、轉筒殼體、大齒輪、中齒輪及小齒輪,所述二個支撐柱固定設置在二個支撐臺的下方;所述二個支撐臺設置在轉筒殼體兩側下方;所述大齒輪、中齒輪及小齒輪設置在轉筒殼體內,所述大齒輪、中齒輪及小齒輪依次從上到下相互嚙合。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它采用在轉筒殼體內設置多個齒輪,利用齒輪轉動來帶動圓柱形鋼瓶轉動,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齒輪轉動工作效率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支撐柱;2、支撐臺;3、轉筒殼體;4、大齒輪;5、中齒輪;6、小齒輪;7、轉軸卡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鋼瓶自轉裝置,包括二個支撐柱1、二個支撐臺2、轉筒殼體3、大齒輪4、中齒輪5及小齒輪6,所述二個支撐柱I固定設置在二個支撐臺2的下方;所述二個支撐臺2設置在轉筒殼體3兩側下方;所述大齒輪4、中齒輪5及小齒輪6設置在轉筒殼體3內,所述大齒輪4、中齒輪5及小齒輪6依次從上到下相互哨合。本實用新型采用電動機帶動小齒輪6轉動,小齒輪6帶動中齒輪5轉動,中齒輪5帶動大齒輪4轉動,從而帶動轉軸卡口 7轉動,從而帶設置在轉軸卡口 7上的鋼瓶轉動。[0014]本實用新型采用在轉筒殼體內設置多個齒輪,利用齒輪轉動來帶動圓柱形鋼瓶轉動,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齒輪轉動工作效率高。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鋼瓶自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個支撐柱(I)、二個支撐臺(2)、轉筒殼體(3)、大齒輪(4)、中齒輪(5)及小齒輪(6),所述二個支撐柱(I)固定設置在二個支撐臺(2)的下方;所述二個支撐臺(2)設置在轉筒殼體(3)兩側下方;所述大齒輪(4)、中齒輪(5)及小齒輪(6)設置在轉筒殼體(3)內,所述大齒輪(4)、中齒輪(5)及小齒輪(6)依次從上到下相互P齒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利用拋丸機清理鋼瓶內壁,特別涉及一種鋼瓶自轉裝置,包括二個支撐柱、二個支撐臺、轉筒殼體、大齒輪、中齒輪及小齒輪,所述二個支撐柱固定設置在二個支撐臺的下方;所述二個支撐臺設置在轉筒殼體兩側下方;所述大齒輪、中齒輪及小齒輪設置在轉筒殼體內,所述大齒輪、中齒輪及小齒輪依次從上到下相互嚙合;它采用在轉筒殼體內設置多個齒輪,利用齒輪轉動來帶動圓柱形鋼瓶轉動,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齒輪轉動工作效率高。
文檔編號B24C5/00GK202934456SQ20122057241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日
發明者陸國友 申請人:大豐龍發鑄造除銹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