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中冷器成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提高中冷器氣室合格率的澆注模具,能夠使鋁液中的渣與氧化皮盡量少的進入產品,并對中冷器氣室的側壁進行有效補縮。
背景技術:
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必須使用中冷器來降低進氣溫度,以提高發動機功率,防止發動機燃燒溫度過高及爆震等故障,減少發動機廢氣中的NOx的含量,減少空氣污染。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目前的中冷器是有一個芯子與兩只氣室組成。現在中冷器氣室的制作工藝主要有砂型重力鑄造、金屬型重力鑄造。一般小批量產品采用砂型重力鑄造,批量較大產品采用金屬型重力鑄造。根據權威數據統計國內中冷器氣室金屬型澆注的密封性實驗合格率為80%-90%,密封性實驗合格率偏低,增加了鑄件的成本。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澆注系統的擋渣檔氧化皮能力較差,造成產品產品中的渣與氧化皮含量較高。上述這種澆注系統(參見圖1一4)的主要缺點是1、內澆道3側壁的厚度較厚,現在一般設計厚度為6-12_,擋渣檔氧化皮效果差。2、直澆道2最下端的集渣包4集渣能力差,分析其原因,模具在傾轉時,鋁液快速流進直澆道2內,當鋁液到達集渣包4時,鋁液會往上翻滾回流,二次氧化嚴重,而且回流的質量較差的鋁液會跟后續的鋁液一起進入型腔,造成產品I中夾渣夾氧化皮增加。3、直澆道2的澆注口部5沒有設置擋渣結構,會使澆包上層的氧化皮跟浮渣一起進入直澆道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澆注的產品中含渣及氧化成分少的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在中冷器氣室澆注模具內的一側設置有直澆道,直澆道與模具型腔之間通過內澆道連通,在直澆道的澆包口設置有擋渣條,在直澆道的底部設置一個彎轉集渣包,所述的內澆道上設置有轉彎機構。上述的彎轉集渣包為將直澆道的底部延伸出一個U型結構。上述的內澆道上的轉彎機構為S型或N型結構,S型或N型結構的中部設置有加粗部、兩頭為細頸部。上述的內澆道與直澆道連接處的厚度為中冷器氣室產品壁厚的1. 5倍,內澆口的壁厚為壁厚中冷器氣室產品的O. 8倍。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1、在模具的內澆道設置一個轉彎機構,并控制內澆道的厚度,既把內澆道設置成S型或N型的半開放式的結構,內澆道與直澆道連接處的壁厚設計為產品壁厚的1. 5倍,把內澆口的壁厚設計為壁厚的O. 8倍,采用這種半開放式結構,既能保證很好的沖型速度,又能起到很好的去渣去氧化皮效果。2、在直澆道的底部設計一個轉彎集渣包,使模具翻轉時,最先進入模具質量較差的鋁液能夠很好的儲存在這個彎轉集渣包內,不回流,不進入到產品。3、在直澆道的進料口端,設計一個擋渣條,使進入直澆道內的鋁液的上層部分被擋渣口檔住,澆道內下層的渣與氧化皮含量小,質量高的鋁液進入直澆道內,保證了鋁液的質量。
圖1是背景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背景技術的俯視圖。圖3是背景技術的局部剖視圖。圖4是圖3的A部放大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型腔、直澆道及內澆道部分的主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型腔、直澆道及內澆道部分的俯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型腔、直澆道及內澆道部分的局部剖視圖。圖8是圖7的B部放大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型腔、直澆道及內澆道部分的立體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5 — 10: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在中冷器氣室澆筑模具60內的一側設置有直澆道20,直澆道20與模具型腔10之間通過內澆道30連通,在直澆道20的澆包口 21設置有擋渣條22,在直澆道20的底部設置一個彎轉集渣包23,所述的內澆道30上設置有轉彎機構。上述的彎轉集渣包23為將直澆道的底部延伸出一個U型結構。上述的內澆道30上的轉彎機構為S型或N型結構,S型或N型結構的中部設置有加粗部32、兩頭為細頸部31、33。上述的內澆道30與直澆道20連接處的厚度為中冷器氣室產品壁厚的1. 5倍,內澆口 21的壁厚為壁厚中冷器氣室產品的O. 8倍。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在中冷器氣室澆注模具內的一側設置有直澆道,直澆道與模具型腔之間通過內澆道連通,其特征在于在直澆道的澆包口設置有擋渣條,在直澆道的底部設置一個彎轉集渣包,所述的內澆道上設置有轉彎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轉集渣包為將直澆道的底部延伸出一個U型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澆道上的轉彎機構為S型或N型結構,S型或N型結構的中部設置有加粗部、兩頭為細頸部。
4.根據權利要求1一3任一項所述的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澆道與直澆道連接處的厚度為中冷器氣室產品壁厚的1. 5倍,內澆口的壁厚為壁厚中冷器氣室產品的O. 8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中冷器成型技術領域,涉及中冷器氣室金屬型重力傾轉澆鑄模具,在中冷器氣室澆注模具內的一側設置有直澆道,直澆道與模具型腔之間通過內澆道連通,在直澆道的澆包口設置有擋渣條,在直澆道的底部設置一個彎轉集渣包,所述的內澆道上設置有轉彎機構,優點是在模具的澆包口設置擋渣條,可濾掉鋁液最上層的氧化皮和渣;在直澆道的底部設置彎轉集渣包,使產品在澆注時,開始進入模具的最差的鋁液都集中在此集渣包內在模具的內澆注道設置一個轉彎機構,并控制內澆道的厚度,可進一步去除鋁液種的渣及氧化皮。
文檔編號B22C9/08GK202894219SQ20122057863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5日
發明者陳益德, 周偉峰 申請人:天臺縣銀興機械鑄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