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反應器內海綿鈦坨的取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海綿鈦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海綿鈦坨的取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反應器內海綿鈦坨取出是靠操作人員用風鎬直接把粘附在反應器上的邊皮剝離下來,再用鋼絲繩分別吊出邊皮和鈦坨,操作人員在用風鎬剝離邊皮時,操作者與鈦坨近距離接觸,操作不但產生大量的噪音,還會產生大量的粉塵,使操作工的聽覺系統和呼吸系統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取出一爐鈦坨需要操作工6人連續操作6小時左右才完成,生產效率低且勞動強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提供了一種反應器內海綿鈦坨的取出裝置,實現了鈦坨取出的機械化操作,生產效率高,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一種反應器內海綿鈦坨的取出裝置,主要由翻轉裝置、切除裝置及底座等組成,翻轉裝置和切除裝置設置于底座上,翻轉裝置的翻轉筒體設置在支座上,翻轉筒體聯結翻轉機架,翻轉筒體上設有反應器抱緊裝置,切除裝置主要由液壓系統、切除筒體、刀片等組成,切除筒體與液壓系統的推進桿聯結,沿切除筒體圓周均布設置刀片。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主要有:利用本裝置可實現鈦坨取出時剔除邊皮機械化操作,完全替代人工風鎬操作,減少操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反應器內海綿鈦坨的取出裝置示意圖。圖中1-底座,2-翻轉筒體,3-刀片,4-切除筒體,5-液壓系統,6-支座,7-翻轉機架,8-反應器抱緊裝置。
具體實施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一種反應器內海綿鈦坨的取出裝置,主要由翻轉裝置、切除裝置及底座I等組成,翻轉裝置和切除裝置設置于底座I上,翻轉裝置的翻轉筒體2設置在支座6上,翻轉筒體2聯結翻轉機架7,在翻轉筒體2上設有反應器抱緊裝置8,切除裝置主要由液壓系統5、切除筒體4、刀片3等組成,切除筒體4與液壓系統5的推進桿聯結,沿切除筒體4的圓周均布設置刀片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海綿鈦坨取出前,將裝有鈦坨的反應器垂直掉裝在翻轉筒體2內,用反應器抱緊裝置8抱緊反應器,啟動翻轉機架7,將翻轉筒體2旋轉至水平位置,啟動切除裝置的液壓系統5,推動切除筒體4前進,切除筒體4沿直線軌道接近反應器后,觀察刀片3與反應器接觸情況,沒有卡阻下,繼續推進100mnT200mm后,切除筒體4做往復運動,對粘在反應器上的爬壁鈦進行切除;切除完成后,停止往復運動;切除筒體4沿直線軌道(步進速度)后退至原位置,然后清除掉剩下的爬壁鈦,將翻轉筒體2轉至垂直位置,松開反應器抱緊裝置8 ;由起重機將反應器吊離,最后再用繩索套住鈦坨將其取出。
權利要求1.一種反應器內海綿鈦坨的取出裝置,主要由翻轉裝置、切除裝置及底座(I)等組成,其特征在于翻轉裝置和切除裝置設置于底座(I)上,翻轉裝置的翻轉筒體(2)設置在支座(6 )上,翻轉筒體(2 )聯結翻轉機架(7 ),在翻轉筒體(2 )上設有反應器抱緊裝置(8 ),切除裝置主要由液壓系統(5)、切除筒體(4)、刀片(3)等組成,切除筒體(4)與液壓系統(5)的推進桿聯結,沿切除筒體(4)的圓周均布設置刀片(3)。
專利摘要一種反應器內海綿鈦坨的取出裝置,主要由翻轉裝置、切除裝置及底座等組成,翻轉裝置和切除裝置設置于底座上,翻轉裝置的翻轉筒體設置在支座上,翻轉筒體聯結翻轉機架,翻轉筒體上設有反應器抱緊裝置,切除裝置主要由液壓系統、切除筒體、刀片等組成,切除筒體與液壓系統的推進桿聯結,沿切除筒體圓周均布設置刀片,利用本裝置可實現鈦坨取出時剔除邊皮機械化操作,完全替代了人工風鎬操作,減少操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文檔編號C22B34/12GK203007366SQ2012207269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李斗良, 李春平, 孫健華, 張履國, 翁啟鋼, 梁揚明 申請人: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