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熱強合金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高熱強合金鋼材料,其含有的化學元素成分及其質量百分比為:碳0.1-0.4、硅0.3-0.4、錳1.1-1.3、鉻2.0-2.2、鉬0.01-0.03、鎢2.3-2.5、釩0.03-0.05、P≤0.030、S≤0.030、余量為鐵。本發明通過使用鎢、鉻等原料組合,合理設置配比和生產工藝,合理設置投放次序,形成的合金材料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尤其具有強度和硬度高、耐磨性極好的特點,還具有優異的熱強性能,適合高溫作業的部件;并使用部分廢鐵作為原料,使合金的質量穩定均一。通過加入精煉劑,氣孔度降低1-2度。
【專利說明】一種高熱強合金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金屬材料制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熱強合金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0002]合金鋼的發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到目前為止,多種多樣的合金鋼在工業上被應用,主要有以下類型:調質鋼、彈簧鋼、工具鋼、高速鋼、模具鋼、高中低碳合金鋼等,目前為止,雖然合金鋼技術得到很大發展,但是,仍有很多問題存在,如耐磨度、硬度、防銹性能、耐腐蝕性能、耐高低溫性能、脆性、韌性、成本等不能兼顧,在很多場合還不能滿足生產的要求,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為高精尖技術發展提供保障,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任務還很艱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熱強合金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合金材料具有熱強高、耐磨、硬度高的特點。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熱強合金鋼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的化學元素成分及其質量百分比為--碳
0.1-0.4、硅 0.3-0.4、錳 1.1-1.3、鉻 2.0-2.2、鑰 0.01-0.03、鎢 2.3-2.5、釩 0.03-0.05、P≤0.030、S≤0.030、余量為鐵。
[0005]所述的高熱強合金鋼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將生鐵與廢鐵按1:2比例投入爐中熔化作為鐵基質來源;進行脫硫、脫氧、合金化、采用精煉劑精煉、澆鑄、鑄后熱處理等;
(2)、合金化過程中向爐內投入合金元素的批次順序為:(I)硅、鉻;(2)錳、鑰;(3)其它剩余成分;各批次投入元素的時間間隔為10-13分鐘,投料后攪拌均勻。
[0006]所述的鑄后熱處理是:先由室溫以200_230°C /小時速率升溫至925_940°C,保溫3-4小時;再以140-160°C/小時速率降溫至630-645°C,保溫40-60分鐘;再以105_120°C /小時速率降溫至315-330°C,保溫2-3小時;再以150_170°C /小時速率升溫至520_540°C,保溫2-3小時,取出空冷即得。
[0007]所述的精煉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工具鋼粉3-4、粘土 10-12、石灰石3-4、海泡石2-3、氟硅酸鈉2-3、硝酸鈉1-2、蛭石5-6、碳化硅9_11、鈦白粉2_3、瑩石6_8、氫氧化鋁8-10、玉石粉3-4、蒙脫石1-2 ;制備方法是將各原料混合,加熱至熔融狀態并攪拌均勻去渣,然后,澆注入純凈水中激冷,再粉碎成100-200目粉末;將所得粉末加入相當于粉末重量2-3%的硅烷偶聯劑KH-550、1-2%的納米碳粉,混合均勻后,在8_15Mpa下壓制成坯,然后,在900-950°C下煅燒3-4小時,冷卻后,再粉碎成150-250目粉末,即得。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使用鎢、鉻等原料組合,合理設置配比和生產工藝,合理設置投放次序,形成的合金材料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尤其具有強度和硬度高、耐磨性極好的特點,還具有優異的熱強性能,適合高溫作業的部件;并使用部分廢鐵作為原料,使合金的質量穩定均一。本發明精煉劑用于鑄造生產,明顯提高成品率,特別是鑄件中的氣孔度降低1-2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不會在鑄件表面產生氣孔,夾雜氧化物也明顯降低,氧化夾雜物在2級左右。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一種高熱強合金鋼材料,其含有的化學元素成分及其質量百分比為:碳0.1-0.4、硅 0.3-0.4、錳 1.1-1.3、鉻 2.0-2.2、鑰 0.01-0.03、鎢 2.3-2.5、釩 0.03-0.05、P≤ 0.030、S^0.030、余量為鐵。
[0010]所述的高熱強合金鋼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將生鐵與廢鐵按1:2比例投入爐中熔化作為鐵基質來源;進行脫硫、脫氧、合金化、采用精煉劑精煉、澆鑄、鑄后熱處理等;
(2)、合金化過程中向爐內投入合金元素的批次順序為:(I)硅、鉻;(2)錳、鑰;(3)其它剩余成分;各批次投入元素的時間間隔為12分鐘,投料后攪拌均勻。
[0011]所述的鑄后熱處理是:先由室溫以210°C /小時速率升溫至930°C,保溫3.4小時;再以150°C /小時速率降溫至640°C,保溫50分鐘;再以11 (TC /小時速率降溫至320°C,保溫2.5小時;再以160°C /小時速率升溫至530°C,保溫2.5小時,取出空冷即得。
[0012]所述的精煉劑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工具鋼粉4、粘土 10、石灰石3、海泡石2、氟硅酸鈉2、硝酸鈉2、蛭石5、碳化硅9、鈦白粉2、瑩石8、氫氧化鋁8、玉石粉3、蒙脫石2 ;制備方法是將各原料混合,加熱至熔融狀態并攪拌均勻去渣,然后,澆注入純凈水中激冷,再粉碎成100-200目粉末;將所得粉末加入相當于粉末重量2%的硅烷偶聯劑KH-550、1%的納米碳粉,混合均勻后,在12-15Mpa下壓制成坯,然后,在900-950°C下煅燒3-4小時,冷卻后,再粉碎成150-250目粉末,即得。
[0013]本發明高熱強合金鋼材料的機械性能為:拉伸強度1380MPa,屈服強度973MPa,延伸率14%,斷面收縮率24%,沖擊吸收功55J,沖擊韌性64J/cm2,硬度294HB。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熱強合金鋼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的化學元素成分及其質量百分比為:碳 0.1-0.4、硅 0.3-0.4、錳 1.1-1.3、鉻 2.0-2.2、鑰 0.01-0.03、鎢 2.3-2.5、釩 0.03-0.05、P≤0.030、S≤0.030、余量為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熱強合金鋼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將生鐵與廢鐵按1:2比例投入爐中熔化作為鐵基質來源;進行脫硫、脫氧、合金化、采用精煉劑精煉、澆鑄、鑄后熱處理等; (2)、合金化過程中向爐內投入合金元素的批次順序為:(1)硅、鉻;(2)錳、鑰;(3)其它剩余成分;各批次投入元素的時間間隔為10-13分鐘,投料后攪拌均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熱強合金鋼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鑄后熱處理是:先由室溫以200-230°C /小時速率升溫至925-940°C,保溫3-4小時;再以140-160°C /小時速率降溫至630-645°C,保溫40-60分鐘;再以105_120°C /小時速率降溫至315-330 V,保溫2-3小時;再以150-170 V /小時速率升溫至520-540 V,保溫2_3小時,取出空冷即得。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熱強合金鋼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煉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工具鋼粉3-4、粘土 10-12、石灰石3-4、海泡石2-3、氟硅酸鈉2-3、硝酸鈉1-2、蛭石5-6、碳化硅9-11、鈦白粉2-3、瑩石6_8、氫氧化鋁8_10、玉石粉3_4、蒙脫石1-2 ;制備方法是將各原料混合,加熱至熔融狀態并攪拌均勻去渣,然后,澆注入純凈水中激冷,再粉碎成100-200目粉末;將所得粉末加入相當于粉末重量2-3%的硅烷偶聯劑KH-550、l-2%的納米碳粉,混合均勻后,在8-15Mpa下壓制成坯,然后,在900_950°C下煅燒3-4小時,冷卻后,再粉碎成150-250目粉末,即得。
【文檔編號】C22C38/24GK103614633SQ201310498051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2日
【發明者】黃浩 申請人:蕪湖市鴻坤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