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更換砂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研磨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自動更換砂紙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研磨頭在研磨工件之前首先需要將之前使用完的砂紙通過人工手動脫離掉,然后再將新的砂紙粘附在研磨頭上才能開始正常加工產品。現有的砂紙分離和粘附工序一般都是由人工手動更換完成的,不但更換速度很慢,降低了機械手加工產品的生產效率,又產生了人工費用,不利于企業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高機械手更換砂紙的速度,降低人工成本。( 二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包括工作臺和設置在工作臺上的放砂紙機構、夾砂紙機構和砂紙浮升機構;所述夾砂紙機構包含安裝架、第一推動氣缸和兩塊夾緊片,所述安裝架與工作臺連接,所述其中一塊夾緊片固定在安裝架上,所述另一塊夾緊片與第一推動氣缸的氣桿相連接,并通過氣桿推動與固定在安裝架上的夾緊片活動配合接觸,所述第一推動氣缸與安裝架固定連接;所述放砂紙機構包括定位桿和定位板,所述砂紙浮升機構包括第二推動氣缸和浮升盤,所述定位桿安裝在工作臺上并固定連接定位板,并通過與定位板連接形成放置砂紙的放置口,所述浮升盤設置在放置口內并套在定位桿上且以定位桿為軸心可軸向移動,所述第二推動氣缸安裝在工作臺下方,所述第二推動氣缸中的氣桿穿過工作臺、定位板后與浮升盤相連。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塊夾緊片分別為靜夾片和動夾片;所述靜夾片固定連接在安裝架上,所述動夾片設置在靜夾片和安裝架之間,所述第一推動氣缸的氣桿穿過安裝架與動夾片相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靜夾片和安裝架之間設有頂桿,所述頂桿兩端分別連接靜夾片和安裝架,所述動夾片套在頂桿上并以頂桿為軸心軸向移動。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動夾片包含有夾齒,所述夾齒設置在與靜夾片接觸的一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齒為三角狀。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放砂紙機構和砂紙浮升機構各有2個。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夾砂紙更正機構,所述夾砂紙更正機構安裝在安裝架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每個放砂紙機構中,所述定位桿的數量有4個(三)有益效果[0015]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通過設置放砂紙機構、夾砂紙機構和砂紙浮升機構的結構,提高了更換砂紙的速度,又免去了人工更換的工序,省去了人工成本,實現了產品的自動加工化,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的A部放大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B-B的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C向視圖;圖中I為放砂紙機構、2為砂紙浮升機構、3為夾砂紙機構、4為工作臺、5為夾砂紙更正機構、11為定位桿、12為定位板、13為放置口 21為浮升盤、22為第二推動氣缸、31a為靜夾片、31b為動夾片、32為第一推動氣缸、33為頂桿、34為安裝架、35為夾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包括砂紙更正機構5、工作臺4和設置在工作臺4上的夾砂紙機構3、2個尺寸大小不同的放砂紙機構I和2個砂紙浮升機構2。通過設置兩個尺寸大小不同的放砂紙機構I用來放置不同尺寸的砂紙,方便研磨機選擇其相應的砂紙。所述放砂紙機構I包括4根定位桿11和定位板12,所述砂紙浮升機構2包括第二推動氣缸22和浮升盤21,所述定位桿11安裝在工作臺4上并固定連接定位板12,并通過與定位板12連接形成放置砂紙的放置口 13,此結構在放置口 13內放置多片砂紙并定位,方便機械手來精確粘附砂紙。所述浮升盤21設置在放置口 13內并套在定位桿11上并以定位桿11為軸心可軸向移動,所述第二推動氣缸22安裝在工作臺4下方,所述第二推動氣缸22中的氣桿穿過工作臺4、定位板12后與浮升盤21相連。此結構的好處是當砂紙放置在放置口 13內,并由浮升盤21來支撐,當最上面的一片砂紙粘附取走后,砂紙層的高度下降,通過第二推動氣缸22中的氣桿推動浮升盤21移動到砂紙層原來的高度以方便研磨頭的粘附。所述夾砂紙機構3包含安裝架34、第一推動氣缸32、頂桿33、靜夾片31a和動夾片31b,所述安裝架34與工作臺4連接,所述頂桿33兩端分別連接靜夾片31a和安裝架34,所述動夾片31b設置在靜夾片31a和安裝架34之間,并套在頂桿33上以頂桿33為軸心軸向移動。所述第一推動氣缸32的氣桿穿過安裝架34與動夾片31b相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氣缸32與安裝架34固定連接。通過動夾片31b移動與靜夾片31a接觸可以將將機械手上用完的廢砂紙夾住并夾緊,機械手只要移動位置即可分離廢砂紙,代替了人工手動跟換砂紙的工序,十分方便。所述動夾片31b包含有三角狀的夾齒35,所述夾齒35設置在與靜夾片31a接觸的一端,此結構加強了對砂紙的夾緊力。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更換砂紙時,首先將研磨頭通過機械手移動到夾砂紙機構3處,當研磨頭上的廢砂紙移動到靜夾片31a和動夾片31b之間,所述動夾片31b通過第一推動氣缸32的氣桿推動沿頂桿33軸心向上移動與靜夾片31a接觸,從而夾緊廢砂紙,所述研磨頭移動位置從而使廢砂紙脫離,然后將研磨頭移動到放砂紙機構I的放置口 13上,此時所述放置口 13放置有一層砂紙,所述研磨頭向下粘附一片新的砂紙后,通過機械手移動開始加工產品,同時所述第二推動氣缸22中的氣桿推動浮升盤21沿定位桿11移動,將放置在放置口 13的砂紙推送到原來的高度方便下一次研磨頭對砂紙的粘附。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代替了人工手動跟換砂紙的工序,不但更換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省去了人力,從而節省了加工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包括工作臺(4)和設置在工作臺(4)上的放砂紙機構(I)、夾砂紙機構(3)和砂紙浮升機構(2);所述夾砂紙機構(3)包含安裝架(34)、第一推動氣缸(32)和兩塊夾緊片,所述安裝架(34)與工作臺(4)連接,所述其中一塊夾緊片固定在安裝架(34)上,所述另一塊夾緊片與第一推動氣缸(32)的氣桿相連接,并通過氣桿推動與固定在安裝架(34)上的夾緊片活動配合接觸,所述第一推動氣缸(32)與安裝架(34)固定連接;所述放砂紙機構(I)包括定位桿(11)和定位板(12),所述砂紙浮升機構(2)包括第二推動氣缸(22)和浮升盤(21),所述定位桿(11)安裝在工作臺(4)上并固定連接定位板(12),并通過與定位板(12)連接形成放置砂紙的放置口(13),所述浮升盤(21)設置在放置口(13)內并套在定位桿(11)上且以定位桿(11)為軸心可軸向移動,所述第二推動氣缸(22)安裝在工作臺(4)下方,所述第二推動氣缸(22)中的氣桿穿過工作臺(4)、定位板(12)并與浮升盤(21)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塊夾緊片分別為靜夾片(31a)和動夾片(31b);所述靜夾片(31a)固定連接在安裝架(34)上,所述動夾片(31b)設置在靜夾片(31a)和安裝架(34)之間,所述第一推動氣缸(32)的氣桿穿過安裝架(34)與動夾片(31b)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靜夾片(31a)和安裝架(34)之間設有頂桿(33),所述頂桿(33)兩端分別連接靜夾片(31a)和安裝架(34),所述動夾片(31b)套在頂桿(33)上并以頂桿(33)為軸心軸向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夾片(31b)包含有夾齒(35),所述夾齒(35)設置在與靜夾片(31a)接觸的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齒(35)為三角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砂紙機構(I)和砂紙浮升機構⑵各有2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夾砂紙更正機構(5),所述夾砂紙更正機構(5)安裝在安裝架(34)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放砂紙機構 (I)中,所述定位桿(11)的數量有4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更換砂紙機構,包括工作臺和設置在工作臺上的放砂紙機構、夾砂紙機構和砂紙浮升機構;所述夾砂紙機構包含安裝架、第一推動氣缸和兩塊夾緊片,所述安裝架與工作臺連接,所述其中一塊夾緊片固定在安裝架上,所述另一塊夾緊片與第一推動氣缸的氣桿相連接,并通過氣桿推動與固定在安裝架上的夾緊片活動配合接觸;所述放砂紙機構包括定位桿和定位板,所述砂紙浮升機構包括第二推動氣缸和浮升盤,所述定位桿安裝在工作臺上并固定連接定位板,所述第二推動氣缸中的氣桿穿過工作臺定位板后與浮升盤相連。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更換砂紙機構更換砂紙速度快,節省了人力,為企業創造更多效益。
文檔編號B24B53/00GK203077099SQ201320110329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1日
發明者陳燕智 申請人:寧波普利達智能科技應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