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非晶帶材加工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其結構包括工作臺,工作臺一側設置有電機帶動的非晶帶材轉動輥,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除毛刺機構和打磨機構,所述的除毛刺機構、打磨機構和非晶帶材轉動輥按照非晶帶材的傳送方向依次排列設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非晶帶材進行除毛刺和打磨兩步的處理,最大限度的消除了非晶帶材原料上的粗糙部分,使其更加便于后期的卷集和使用,并且本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維護容易,使用壽命久,更適用于非晶帶材的大量加工。
【專利說明】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非晶帶材加工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下,非晶帶材由于生產工藝的限制,其往往會出現帶材厚度不一致,帶材表面有很多毛刺的情況,這都極大的影響其外觀美觀和實際使用,而且帶材在后期存放和收集時,需要進行卷取的工藝,如果帶材表面凹凸不平,也會導致后期卷取的效果。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其能夠盡可能的去除非晶帶材表面的毛刺,并且打磨平整,以便于后期使用。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包括工作臺,工作臺一側設置有電機帶動的非晶帶材轉動輥,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除毛刺機構和打磨機構,所述的除毛刺機構、打磨機構和非晶帶材轉動輥按照非晶帶材的傳送方向依次排列設置。
[0006]除毛刺機構包括固定于工作臺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裝有上下相對設置的刮刀,非晶帶材穿過相對的刮刀中間的縫隙,向后方傳送。
[0007]刮刀至少有兩對。
[0008]打磨機構包括兩組帶傳動組件,所述的帶傳動組件的傳動帶表面設置砂紙,所述的兩組帶傳動組件運動方向與非晶帶材的傳送方向相反。
[000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非晶帶材進行除毛刺和打磨兩步的處理,最大限度的消除了非晶帶材原料上的粗糙部分,使其更加便于后期的卷集和使用,并且本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維護容易,使用壽命久,更適用于非晶帶材的大量加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0014]實施例一
[0015]如附圖1所示,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包括工作臺1,工作臺I 一側設置有電機帶動的非晶帶材轉動輥2,所述工作臺I上設置有除毛刺機構和打磨機構,所述的除毛刺機構、打磨機構和非晶帶材轉動輥按照非晶帶材3的傳送方向依次排列設置。
[0016]本實施例的除毛刺機構包括固定于工作臺I上的支架4,所述支架4上安裝有上下相對設置的刮刀5,非晶帶材3穿過相對的刮刀5中間的縫隙,向后方傳送。刮刀5之間的距離可調,使用一段時間后也可更換。
[0017]本實施例的刮5刀有三對。
[0018]本實施例的打磨機構包括兩組帶傳動組件6,所述的帶傳動組件6的傳動帶表面設置砂紙7,所述的兩組帶傳動組件6運動方向與非晶帶材3的傳送方向相反。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包括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一側設置有電機帶動的非晶帶材轉動輥,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除毛刺機構和打磨機構,所述的除毛刺機構、打磨機構和非晶帶材轉動輥按照非晶帶材的傳送方向依次排列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毛刺機構包括固定于工作臺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裝有上下相對設置的刮刀,非晶帶材穿過相對的刮刀中間的縫隙,向后方傳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刀至少有兩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晶帶材除毛刺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磨機構包括兩組帶傳動組件,所述的帶傳動組件的傳動帶表面設置砂紙,所述的兩組帶傳動組件運動方向與非晶帶材的傳送方向相反。
【文檔編號】B24B21/08GK203460031SQ201320463797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劉東俊 申請人:臨沂飛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