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切刀自動修復氣缸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切刀自動修復氣缸,包括缸體、活塞以及活塞桿、設于缸體內的收容腔、分別與收容腔配合連接的上端蓋和下端蓋、以及砂輪組件,所述活塞活動裝設于收容腔內并與活塞桿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砂輪組件包括砂輪支座以及設于砂輪支座上的砂輪總成,所述砂輪支座底部設有一對導向柱,所述缸體內設有與導向柱對應的導向槽,所述砂輪支座通過導向柱與導向槽配合活動連接至所述缸體,所述活塞桿的另一端貫穿所述上端蓋并與所述砂輪支座固定連接。當活塞運動時,活塞桿帶動砂輪支座向上運動,通過砂輪總成與切刀觸碰,對切刀進行衍磨修復,避免了將切刀拆卸下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較高。本實用新型結構設置合理。
【專利說明】—種切刀自動修復氣缸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紙箱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紙箱機械的切刀自動修復氣缸。
【背景技術】
[0002]紙箱機械是一種新型的氣動包裝機械,被廣泛應用于紙箱制造業或者以紙類包裝生產為主的企業,紙箱機械主要包括:紙箱印刷機,分紙機,開槽機,釘箱機。切刀是紙箱機械必備的加工部件,由于切刀使用較頻繁,因此在使用中,經常會出現切刀磨損的故障。當切刀出現磨損故障時,目前通常采用的措施是將切刀從紙箱機械上拆卸下來,然后再通過其他機械對切刀進行打磨。然而,上述措施需要拆卸切刀,導致操作較為繁瑣、不便,影響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較高的切刀自動修復氣缸。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切刀自動修復氣缸,包括缸體、活塞以及活塞桿、設于缸體內的收容腔、分別與收容腔配合連接的上端蓋和下端蓋、以及砂輪組件,所述活塞活動裝設于收容腔內并與活塞桿一端固定連接,所述下端蓋上設有與收容腔連通的進氣孔,所述砂輪組件包括砂輪支座以及設于砂輪支座上的砂輪總成,所述砂輪支座底部設有一對導向柱,所述缸體內設有與導向柱對應的導向槽,所述砂輪支座通過導向柱與導向槽配合活動連接至所述缸體,所述砂輪支座與缸體之間設有復位裝置,所述活塞桿的另一端貫穿所述上端蓋并與所述砂輪支座固定連接。
[0006]進一步地,所述砂輪總成包括并列設于所述砂輪支座上的左砂輪總成和右砂輪總成,所述左砂輪總成與右砂輪總成之間設置有角度差。
[0007]進一步地,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設于缸體上的第一緊固螺釘、設于砂輪支座上并與第一緊固螺釘對應的第二緊固螺釘、以及連接設于第一緊固螺釘與第二緊固螺釘之間的復位彈黃。
[0008]進一步地,所述活塞上分別套設有耐磨帶和“C”型圈,所述上端蓋和下端蓋分別通過擋圈與缸體固定連接,所述上端蓋和下端蓋上分別套設有“O”型圈。
[0009]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槽內嵌設有防塵圈。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缸體固定安裝在紙箱機械上,砂輪支座通過導向柱與導向槽配合活動連接至所述缸體,所述活塞桿的另一端貫穿所述上端蓋并與砂輪支座固定連接。當活塞運動時,活塞桿帶動砂輪支座向上運動,通過砂輪總成與切刀觸碰,對切刀進行衍磨修復,避免了將切刀拆卸下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較高。本實用新型結構設置合理。【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砂輪組件側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
[0014]1、缸體;2、活塞;3、活塞桿;4、收容腔;5、上端蓋;6、下端蓋;7、進氣孔;8、砂輪支座;9、導向柱;10、左砂輪總成;11、右砂輪總成;12、第一緊固螺釘;13、第二緊固螺釘;14、復位彈簧;15、耐磨帶;16、“C”型圈;17、擋圈;18、“0”型圈;19、防塵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6]如圖1和圖2所不的一種切刀自動修復氣缸,包括缸體1、活塞2以及活塞桿3、設于缸體I內的收容腔4、分別與收容腔4配合連接的上端蓋5和下端蓋6、以及砂輪組件,所述活塞2活動裝設于收容腔4內并與活塞桿3 —端固定連接,所述下端蓋6上設有與收容腔4連通的進氣孔7,所述砂輪組件包括砂輪支座8以及設于砂輪支座8上的砂輪總成,所述砂輪支座8底部設有一對導向柱9,所述缸體I內設有與導向柱9對應的導向槽,所述砂輪支座8通過導向柱9與導向槽配合活動連接至所述缸體I,所述砂輪支座8與缸體I之間設有復位裝置,所述活塞桿3的另一端貫穿所述上端蓋5并與所述砂輪支座8固定連接。
[0017]以上所述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
[0018]缸體I固定安裝在紙箱機械上,工作時,由進氣孔7向收容腔4內沖入氣體,活塞2帶動活塞桿3運動,在導向柱4和導向槽的配合作用下,活塞桿3帶動砂輪支座8向上運動,通過砂輪總成與切刀觸碰,對切刀進行衍磨修復,避免了將切刀拆卸下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較高;當停止沖入氣體時,砂輪支座8在復位裝置的作用下恢復原位。一對導向柱9保證了砂輪支座8在運動時的平穩性。
[0019]所述砂輪總成包括并列設于所述砂輪支座8上的左砂輪總成10和右砂輪總成11,所述左砂輪總成10與右砂輪總成11之間設置有角度差,保證了切刀能夠均勻受力,衍磨效果較好。
[0020]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設于缸體I上的第一緊固螺釘12、設于砂輪支座8上并與第一緊固螺釘12對應的第二緊固螺釘13、以及連接設于第一緊固螺釘12與第二緊固螺釘13之間的復位彈簧14。
[0021]所述活塞2上分別套設有耐磨帶15和“C”型圈16,耐磨帶15和“C”型圈16減少了活塞2與收容腔4內壁的摩擦,氣密性好,保護了活塞2 ;所述上端蓋5和下端蓋6分別通過擋圈17與缸體I固定連接,所述上端蓋5和下端蓋6上分別套設有“O”型圈18,增強了密封效果。所述導向槽內嵌設有防塵圈19,起到了防塵的效果。
[002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切刀自動修復氣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I)、活塞(2)以及活塞桿(3)、設于缸體⑴內的收容腔(4)、分別與收容腔⑷配合連接的上端蓋(5)和下端蓋(6)、以及砂輪組件,所述活塞(2)活動裝設于收容腔(4)內并與活塞桿(3) —端固定連接,所述下端蓋(6)上設有與收容腔(4)連通的進氣孔(7),所述砂輪組件包括砂輪支座(8)以及設于砂輪支座(8)上的砂輪總成,所述砂輪支座(8)底部設有一對導向柱(9),所述缸體(I)內設有與導向柱(9)對應的導向槽,所述砂輪支座(8)通過導向柱(9)與導向槽配合活動連接至所述缸體(I),所述砂輪支座(8)與缸體(I)之間設有復位裝置,所述活塞桿(3)的另一端貫穿所述上端蓋(5)并與所述砂輪支座(8)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自動修復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輪總成包括并列設于所述砂輪支座⑶上的左砂輪總成(10)和右砂輪總成(11),所述左砂輪總成(10)與右砂輪總成(11)之間設置有角度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自動修復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設于缸體(I)上的第一緊固螺釘(12)、設于砂輪支座(8)上并與第一緊固螺釘(12)對應的第二緊固螺釘(13)、以及連接設于第一緊固螺釘(12)與第二緊固螺釘(13)之間的復位彈簧(1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自動修復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上分別套設有耐磨帶(15)和“C”型圈(16),所述上端蓋(5)和下端蓋(6)分別通過擋圈(17)與缸體(I)固定連接,所述上端蓋(5)和下端蓋(6)上分別套設有“O”型圈(18)。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自動修復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內嵌設有防塵圈(19)。
【文檔編號】B24B3/00GK203579324SQ201320782872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蔣建勇 申請人:寧波市愛托普氣動液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