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精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光學加工技術,涉及一種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精磨裝置。本裝置通過傳動盤與電機主軸連接,定位模塊固定于傳動盤上,并通過夾緊模塊將激光陀螺腔體固定于定位模塊上跟隨傳動盤做圓周運動。同時,偏心擺動電機帶動擺臂擺動,進而帶動研具沿球窩特征表面作往復運動。研具上的球碗關節結構可保證研具與激光陀螺腔體上的球窩特征貼合緊密,研具與腔體球窩特征的相對運動及接觸力可以去除材料、精磨球窩特征表面。本裝置結構上采用“三心一線“的設計方法,幾何中心、重心和轉動中心同軸,保證了尺寸精度。本實用新型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裝置可實現球窩特征的批量化、機械化加工,從而極大提高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加工效率。
【專利說明】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精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光學加工技術,涉及一種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的機械化精磨
裝直。
【背景技術】
[0002]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位于激光陀螺腔體與反射鏡的貼置面上。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必須有較高精度的尺寸要求和位置精度要求,以防止磨損與激光陀螺腔體貼置的反射鏡的膜層;同時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必須有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以避免小顆粒雜質殘存于粗糙表面內,從而陀螺性能下降。因此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需進行精磨加工,而目前的加工方法為手持激光陀螺腔體進行精磨加工。由于激光陀螺腔體形狀結構不規則,并且球窩中軸不經過激光陀螺腔體的結構中心,因此球窩精磨過程中位置精度尤其難以保證,同時由于手工精磨過程中,研具高速轉動,同時激光陀螺腔體與研具的接觸為球面接觸,極易打滑,因而質量風險大,同時勞動強度大,給激光陀螺腔體的加工帶來極大的困擾。
[0003]請參閱圖1,其是一種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加工方法示意圖。現有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加工方法手持激光陀螺腔體的球窩特種放置于研具上,所述激光陀螺腔體與研具之間存有研磨粉。
[0004]現有激光陀螺 腔體球窩特征精磨加工過程中,人手手持激光陀螺腔體腔體6,在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中添加研磨粉后將球窩放置于研具上,使球窩特征與研具球面完全貼合,研具高速轉動,同時手持激光陀螺腔體6往復擺動,從而實現激光陀螺腔體腔體球窩特征的精磨加工。
[0005]這種加工方法難于滿足批量生產,實用性欠佳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效率高、加工質量好的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的機械化精磨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精磨裝置,其包括基座、傳動盤、定位模塊、擺臂、研具、夾緊螺釘,所述裝置基座為支撐結構,包含轉動電機和偏心擺動電機,傳動盤與基座的轉動電機連接,作為連接件同時增加轉動慣量,確保轉動平穩,定位模塊固定于傳動盤上,根據激光陀螺腔體的結構設計,確保激光陀螺球窩特征的中對稱軸與轉動軸重合,激光陀螺腔體放置在定位模塊中,并通過夾緊螺釘與定位模塊固為一體,研具的一面為球面,另一面為球窩結構,研具的球面放置在激光陀螺腔體的球窩特征中,與激光陀螺腔體的球窩特征貼合。
[0008]所述定位裝置包括斜面角度定位和V型面定位,確保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對稱軸與轉動軸重合,同時通過結構設計使整個裝置的中心與轉動軸重合,實現“三心一線”。
[0009]所述擺臂的水平一端裝配在基座上,可沿基座的豎直支柱上下滑動,并通過偏心擺動電機驅動實現往復擺動,其擺動幅度可以調節;擺臂的豎直一端壓在研具的球窩中,形成球鉸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裝置利用傳動盤2及定位模塊3將腔體用螺釘固為一體,通過轉動電機驅動從而帶動球窩繞其中心高速旋轉,同時通過電機驅動擺臂4進而帶動研具5在激光陀螺腔體6的球窩特征中往復運動,實現復雜精磨軌跡,從而實現腔體球窩的精磨加工。本實用新型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方法在加工過程中人工干預少,一人可同時操作多臺裝置同時進行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精磨加工,從而極大提高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加工效率。同時通過定位模塊3定位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球窩中軸位置,可保證較高的球窩位置精度,另外通過精磨過程中參數的控制,可精細控制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尺寸精度,具有較大的實際應用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現有技術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的機械化精磨裝置的加工狀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的機械化精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其中,1-基座、2-傳動盤、3-定位模塊、4-擺臂、5-研具、6-激光陀螺腔體、7-夾緊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請參閱圖2,其是本實用新型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的機械化精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傳動盤2裝配在基座I上,并通過電機驅動,可實現傳動盤2的高速旋轉;定位模塊3設置在傳動盤2上,與傳動盤2固為一體。定位模塊3根據激光陀螺腔體6的結構形狀設計相應結構,以保證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球窩對稱軸與旋轉軸重合;激光陀螺腔體6放置在定位模塊3中,并通過夾緊螺釘7與定位模塊3固為一體。研具5的一面為球面,另一面為球窩結構,研具5的球面放置在激光陀螺腔體6的球窩特征中,與激光陀螺腔體的球窩特征貼合;擺臂4的水平一端裝配在基座I上,可沿基座I的豎直支柱上下滑動,并通過電機驅動實現往復擺動,其擺動幅度可以調節;擺臂4的豎直一端壓在研具5的球窩中,形成球鉸連接,可實現多自由度運動。
[0016]本實用新型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的機械化精磨裝置實際工作時,其具體過程如下:
[0017]步驟1:將傳動盤2裝配在基座I上,并通過電機傳動可帶動傳動盤2高速旋轉;
[0018]步驟2:在傳動盤2上固定定位模塊3,螺釘預緊即可;
[0019]步驟3:將激光陀螺腔體6放置于定位模塊3中,用百分表找正球窩特征的中心;
[0020]步驟4:擰緊螺釘將定位模塊3與傳動盤2固為一體;
[0021]步驟5:在激光陀螺腔體6球窩特征中添加研磨粉,將研具5球面向下放在球窩上;
[0022]步驟6:擺臂4的水平一端裝配在基座I上,并通過電機驅動實現往復擺動;
[0023]步驟7:將擺臂4的豎直一段壓在研具5的球碗結構中;
[0024]步驟8:夾緊螺釘上緊,將激光陀螺腔6和定位模塊3固為一體;
[0025]步驟9:設傳動盤2的定轉速參數和擺臂4的擺動參數;[0026]步驟10:過程中按需求添加研磨粉,最終達到精磨目的。
[0027]本實用新型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方法在加工過程中人工干預少,一人可同時操作多臺裝置同時進行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精磨加工,從而極大提高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精磨加工效率。同時通過定位模塊3定位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球窩中軸位置,可保證較高的球窩位置精度,另外通過精磨過程中參數的控制,可精細控制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尺寸精度,具有較大的實際應用價值。
【權利要求】
1.一種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傳動盤、定位模塊、擺臂、研具、夾緊螺釘,所述裝置基座為支撐結構,包含轉動電機和偏心擺動電機,傳動盤與基座的轉動電機連接,作為連接件同時增加轉動慣量,確保轉動平穩,定位模塊固定于傳動盤上,根據激光陀螺腔體的結構設計,確保激光陀螺球窩特征的中對稱軸與轉動軸重合,激光陀螺腔體放置在定位模塊中,并通過夾緊螺釘與定位模塊固為一體,研具的一面為球面,另一面為球窩結構,研具的球面放置在激光陀螺腔體的球窩特征中,與激光陀螺腔體的球窩特征貼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裝置包括斜面角度定位和V型面定位,確保激光陀螺腔體球窩特征的對稱軸與轉動軸重合,同時通過結構設計使整個裝置的中心與轉動軸重合,實現“三心一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腔體上球窩特征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的水平一端裝配在基座上,可沿基座的豎直支柱上下滑動,并通過偏心擺動電機驅動實現往復擺動,其擺動幅度可以調節;擺臂的豎直一端壓在研具的球窩中,形成球鉸連接。
【文檔編號】B24B13/00GK203611094SQ201320812658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鄧鑫, 李大琪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第六一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