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接管座角接接頭局部焊后熱處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接管座角接接頭局部焊后熱處理方法 ,其包括:以角焊縫為中心,在筒體上布置功率為 Q1 的加熱裝置和在接管座上布置功率為 Q2 的加熱裝置, Q1 由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圍計算得到, Q2 通過公式 A 計算得到。采取本發明方法可對角接接頭 傳熱量較大的一側進行定量加熱功率補償,使得加熱區域的最高溫度點位于角焊縫上, 有效避免了加熱區域最高溫度點偏離角焊縫,克服了傳統焊后熱處理工藝對接頭性能的不利影響,滿足焊后熱處理技術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接管座角接接頭局部焊后熱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接管座角接接頭局部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別適用于接管座長度 大于等于其外徑5倍的接管座角接接頭的焊后熱處理,或者接管座已與外部管道相連接的 接管座角接接頭的焊后熱處理。
【背景技術】
[0002] 焊后熱處理是為消除焊接接頭殘余應力、改善焊接接頭的組織和性能而進行的一 種熱處理,其一般工藝流程為:安裝熱電偶一布置加熱裝置一包裹保溫棉一設定熱處理參 數一進行熱處理。
[0003] 接管座角接接頭是常見的焊接接頭形式之一,制造時在工廠一般隨壓力容器或管 道進行整體焊后熱處理,但服役后現場焊接(如修復)時,接管座已與壓力容器筒體或者管 道連接成一體,故只能對其進行局部熱處理。在這種條件下加熱時,角焊縫兩側的傳熱條件 不同,導致加熱區域的最高溫度發生偏移,即若角焊縫兩側等功率布置加熱裝置,加熱區域 的最高溫度并不位于加熱裝置的中心即角焊縫上,而是向傳熱量小的方向偏移。偏移量與 偏移達到的最高溫度,與材料種類、尺寸、環境條件及焊后熱處理工藝參數等相關。當偏移 的最高溫度超過材料相變溫度后,將造成材料性能的損傷,甚至直接導致接頭報廢。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接管座角接 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
[0005]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6] -種接管座角接接頭局部焊后熱處理方法,角接接頭包括筒體、接管座、連接筒體 與接管座的角焊縫,所述焊后熱處理方法包括:以角焊縫為中心,在筒體上布置功率為Q1 的加熱裝置和在接管座上布置功率為Q2的加熱裝置,Q1由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 的加熱范圍計算得到,Q2通過下述公式A計算得到: Q1 M 而、2·人WNR1
[0007] = (1 工 10%)·-:.................公式 A Q2 ^2?(W2 + N2)
[0008] 式中:κ為傳熱修正系數,是同一溫度下筒體材料熱導率與接管座材料熱導率的 比值;
[0009] δ 1為筒體公稱壁厚;
[0010] R1為筒體上布置的加熱裝置的半徑;
[0011] S 2為接管座的公稱壁厚;
[0012] W2為接管座的公稱外徑;
[0013] Ν2為接管座的公稱內徑。
[0014] 根據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方案,角接接頭可以為同種鋼角接接頭(筒體和接管座 材料相同)或異種鋼角接接頭(筒體和接管座材料不同)。
[0015] 優選地,接管座長度大于等于其外徑5倍,或者接管座已與外部管道相連接。
[0016] 傳熱修正系數K為同一溫度下筒體材料熱導率λ 1與接管座材料熱導率λ 2的比 值,當不同溫度下比值不同時,取熱處理起始溫度至恒溫溫度范圍內多個溫度下比值的平 均值作為傳熱修正系數。
[0017] 優選地,采取柔性加熱繩作為加熱元件,筒體上與接管座上纏繞的加熱繩的長度 之比與加熱功率Q1和Q2的比值相同。
[0018]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方面:筒體上和接管座上的加熱裝置為同一條加熱回路, 在角焊縫上布置1支熱電偶,作為該加熱回路的控溫熱電偶。進一步地,所述方法具體包括 如下步驟:
[0019] (1)、安裝熱電偶:在角焊縫上安裝1支熱電偶,作為加熱裝置的控溫熱電偶;
[0020] (2)、計算筒體加熱需要的功率Q1 :根據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 圍,計算筒體加熱需要的功率Q1 ;
[0021] (3)、計算傳熱修正系數Κ:當所述筒體材料和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 導率比值相同時,計算筒體材料的熱導率和接管座在某溫度下的比值即為傳熱修正系數Κ; 當所述筒體材料和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比值不同時,計算從熱處理起始 溫度至恒溫溫度范圍內多個溫度下筒體和接管座材料熱導率的比值,然后取這些比值的平 均值作為傳熱修正系數Κ;
[0022] (4)、根據公式Α計算布置在接管座上的功率Q2 ;
[0023] (5)、布置加熱元件:選擇柔性加熱繩作為加熱元件,在筒體上和接管座上分別纏 繞加熱繩,并使分布在筒體上和接管座上的加熱繩的功率分別為Q1和Q2 ;
[0024] (6)、包裹保溫棉:在加熱繩覆蓋區域及其外側至少300mm范圍內覆蓋保溫棉;
[0025] (7)、可能的條件下,封堵接管座管孔;
[0026] (8)、設定熱處理工藝曲線,進行焊后熱處理。
[0027]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具體方面,所述筒體和接管座上的加熱裝置設為二條獨立的加 熱回路,在角焊縫上布置2支熱電偶,分別作為二條加熱回路的控溫熱電偶,進行熱處理 時,設定所述2支熱電偶在同一時刻的溫差在10°C以內。所述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0028] (1)、安裝熱電偶:在焊縫上安裝2支熱電偶,分別作為二個加熱裝置的控溫熱電 偶;
[0029] (2)、計算筒體加熱需要的功率Q1 :根據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 圍,計算筒體加熱需要的功率Q1 ;
[0030] (3)、計算傳熱修正系數K:當所述筒體材料和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 導率比值相同時,計算筒體材料的熱導率和接管座在某溫度下的比值即為傳熱修正系數K; 當所述筒體材料和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比值不同時,計算從熱處理起始 溫度至恒溫溫度范圍內多個溫度下筒體和接管座材料熱導率的比值,然后取這些比值的平 均值作為傳熱修正系數K;
[0031] (4)、根據公式A計算布置在接管座上的功率Q2 ;
[0032] (5)、布置加熱裝置:選擇柔性加熱繩作為加熱元件,在筒體上和接管座上分別纏 繞加熱繩,分布在筒體上和接管座上的加熱繩的功率分別為Q1和Q2 ;
[0033] (6)、包裹保溫棉:在加熱元件覆蓋區域及外側至少300mm范圍內覆蓋保溫棉;
[0034] (7)、可能的條件下,封堵接管座管孔;
[0035] (8)、設定焊后熱處理工藝曲線:設定所述2支熱電偶的控溫曲線,同一時刻兩支 熱電偶的溫差在10°C以內;
[0036] (9)、二條加熱回路同時開始加熱,進行焊后熱處理。
[0037] 根據本發明,無論是采取一條回路加熱還是采取二條回路加熱,均需要對加熱元 件以及焊縫兩側受熱區域進行保溫,且兩端保溫寬度、保溫層厚度基本相等。同時采取工程 措施,如關閉管道閥門、封堵接管座或管道端口等,消除或減少管道內空氣流動。
[0038] 本發明中,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圍針對具體的接管座角接接頭 而言是已知和確定的。根據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圍來計算筒體加熱需要 的功率Q1屬于本領域公知常識,在此不進行詳述。
[0039] 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40] 對于角接接頭來說,因角焊縫兩側的傳熱條件是不同的,發明人理論研究與工程 實踐發現,以角焊縫為中心在焊縫兩側布置等功率加熱裝置的熱處理方法導致接頭損傷的 原因在于:熱處理時的加熱區域最高溫度點并不是在加熱裝置的中心即角焊縫上,而是向 著傳熱量小的方向偏移,偏移量的大小以及偏移發生的最高溫度與具體的角接接頭材料成 分、規格、環境條件、焊后熱處理參數等相關。最高溫度的偏移,惡化了加熱區域溫度場特 性,影響熱處理后接頭的使用性能與使用壽命,特別是當達到的最高溫度超過材料的相變 點后,對接頭性能造成嚴重損傷,甚至導致接頭報廢。本發明方法根據角焊縫兩側的傳熱條 件的不同來設置相應的加熱條件,對傳熱量大的一側進行定量加熱功率補償,有效避免了 加熱區域最高溫度點偏離焊縫,成功克服了傳統焊后熱處理工藝對接頭性能的不利影響, 滿足接頭焊后熱處理技術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1] 附圖1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角接接頭形式;
[0042] 附圖2為本發明所述筒體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0043] 附圖3為本發明所述接管座的剖視示意圖;
[0044] 附圖4為本發明一回路供應加熱功率時的加熱裝置布置圖;
[0045] 附圖5為本發明二回路供應加熱功率時的加熱裝置布置圖;
[0046] 附圖6為本發明一回路供應加熱功率時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參數曲線圖;
[0047] 附圖7為本發明二回路供應加熱功率時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參數曲線圖;
[0048] 其中:
[0049] 01、接管座角接接頭;
[0050] 1、筒體;
[0051] 2、接管座;
[0052] 3、角焊縫;
[0053] 11、筒體的公稱壁厚;
[0054] 21、接管座的公稱內徑;
[0055] 22、接管座的公稱外徑;
[0056] 23、接管座的公稱壁厚;
[0057] 24、筒體上的加熱裝置的半徑;
[0058] 31、一回路加熱時的加熱裝置;
[0059] 32、一回路加熱時的控溫熱電偶;
[0060] 41、二回路加熱時筒體上加熱裝置;
[0061] 42、二回路加熱時接管座上的加熱裝置;
[0062] 43、二回路加熱時筒體上加熱裝置的控溫熱電偶;
[0063] 44、二回路加熱時接管座上的加熱裝置的控溫熱電偶;
[0064] 51、控溫熱電偶43不同時刻的溫度值;
[0065] 52、控溫熱電偶44不同時刻的溫度值;
[0066] 50、同一時刻控溫熱電偶43和44的溫差。
【具體實施方式】
[0067] 如圖1至3所示,本發明所述的接管座角接接頭01包括筒體1、接管座2以及連接 筒體1和接管座2的角焊縫3,其中接管座2的長度大于等于其外徑5倍,或者接管座2已 與外部管道相連接。
[0068] 當采用同一條回路對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時,如圖4所示,根據給定的焊后熱處 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圍,計算筒體1上需要的加熱功率Q1。根據熱處理工藝、筒體1和 接管座3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計算從熱處理起始溫度至恒溫溫度范圍內多個溫度下筒體 1和接管座3材料熱導率的比值,然后取這些比值的平均值作為傳熱修正系數K。根據公式 A,計算接管座2上需要布置的加熱功率Q2。
[0069] 將控溫熱電偶32布置在角焊縫3上,將加熱元件31 (加熱繩)布置在以角焊縫3 為中心的筒體1、接管座2上。布置在筒體1和接管座2上的功率分別為Ql、Q2。
[0070] 按圖6設定焊后熱處理工藝曲線進行焊后熱處理。根據該曲線,自動控制裝置調 整加熱元件輸出電流。由于筒體1和接管座2上的加熱元件處于同一回路,因此輸出的功 率同比例地增大或減小,但將保持Q1/Q2的比值不變,以保證筒體1和接管座2之間不存在 相互傳熱,如此,即能保證焊縫始終處于加熱區域最高溫度。
[0071] 當采用二回路對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時,如圖5所示,根據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 藝和要求的加熱范圍,計算筒體上需要的加熱功率Q1。根據熱處理工藝、筒體1和接管座3 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計算從熱處理起始溫度至恒溫溫度范圍內多個溫度下筒體1和接管 座3材料熱導率的比值,然后取這些比值的平均值作為傳熱修正系數K。根據公式A,計算 接管座2上需要布置的加熱功率Q2。
[0072] 在角焊縫3上設置2支熱電偶43,44,分別作為筒體1上加熱裝置41、接管座2上 的加熱裝置42的控溫熱電偶。將二組加熱元件41,42(加熱繩)分別布置在以角焊縫為中 心的筒體1、接管座2上。布置在筒體1和接管座2上的功率分別為Q1、Q2。設定同一時刻 2支熱電偶43、44的溫度差50為±10°C以內,如圖7所示。雖然筒體1和接管座2上的加 熱元件處于不同回路,但同一時刻控溫熱電偶43、44的溫度相差在±10°C以內,因此筒體1 和接管座2之間不存在相互傳熱,保證焊縫始終處于加熱區域最高溫度。
[0073] 無論采用一回路控制還是采用二回路控制,均需要對加熱元件及其外側至少 300_區域進行保溫,且各處保溫寬度、保溫層厚度基本相等。同時,采用工程措施,如關閉 管道閥門、堵塞接管座端口等,消除或減少管道內空氣流動。
[0074]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角接接頭焊后處理工藝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 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0075] 實施例1
[0076] 某一壓力容器筒體材料為BHW35,外徑1800mm,壁厚95mm,其上有一角接接頭,接 頭接管座材料為20G,規格為0D273 X 22 (mm)。焊接修復工藝要求對該角接接頭進行局部焊 后熱處理,熱處理恒溫溫度600°C,升降溫速度300°C /h,熱處理時在筒體上的加熱寬度為 筒體壁厚的3倍。
[0077] 采用本發明方法對接管座該角接接頭進行局部焊后熱處理,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0078] (1)加熱功率計算與選擇
[0079] 根據焊后熱處理工藝要求,計算得到筒體上加熱需要的最小功率為17kW。在以接 管座中心為中心,半徑為273/2+285 = 422 (mm)范圍內,即在筒體上的加熱寬度為筒體壁厚 3倍范圍(285mm)內,可以布置30kW加熱繩,考慮功率儲備,選擇30kW功率的加熱繩作為筒 體上的加熱元件。
[0080] (2)計算導熱修正系數
[0081] BHW35與20G鋼在不同溫度下熱導率不同,分別計算BHW35鋼與20G鋼在常溫、 100°C、200°C、300°C、400°C、500°C、600°C下熱導率的比值,平均后得到傳熱修正系數K = 0· 83。
[0082] (3)確定接管座上需要的加熱功率
[0083] 根據筒體上布置的加熱功率、筒體的規格、接管座的規格和傳熱修正系數,采用公 式A,得到接管座上需要布置的加熱功率為5kW。
[0084] (4)控制方法的選擇:選擇一回路控制。
[0085] (5)熱電偶布置:在角焊縫上安裝1支熱電偶,作為加熱回路的控溫熱電偶。
[0086] (6)加熱元件布置:將30m加熱繩(30kW功率)纏繞在以角焊縫為中心的BHW35鋼 筒體上,纏繞半徑為273/2+285 = 422 (mm),即加熱范圍為筒體3倍壁厚;將5m加熱繩(5kW 功率)纏繞在以角焊縫為中心20G鋼接管座上。
[0087] (7)保溫:保溫范圍為加熱繩纏繞范圍及外側500mm。同時在壓力容器內部與筒體 外部對應保溫區域覆蓋保溫棉。
[0088] (8)按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參數設定焊后熱處理工藝曲線,開始焊后熱處理。
[0089] 工程中用測溫儀器對加熱區域的溫度測量表明,采取上述焊后熱處理方法,焊縫 處溫度即為加熱區域最高溫度,滿足接頭焊后熱處理技術要求。
[0090] 實施例2
[0091] 某容器封頭上有一接管座角焊縫修復后需要局部焊后熱處理。封頭與接管的材料 均為12CrlMoVG,封頭外徑828mm,壁厚82mm ;接管座外徑347mm,壁厚40mm。焊接工藝要求 對該角接接頭進行焊后熱處理,焊后熱處理工藝要求恒溫溫度720°C,升降溫速度75°C /h, 加熱寬度為封頭壁厚的2倍即164mm。
[0092] 采用本發明方法對接管座該角接接頭進行局部焊后熱處理,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0093] (1)加熱功率計算與選擇
[0094] 根據焊后熱處理工藝要求,封頭側加熱需要的最小功率為15. OkW,在接管座周圍 347/2+164 = 338mm范圍內,即筒體壁厚2倍加熱范圍內,能夠布置30kW加熱繩,考慮功率 儲備,選擇30kW的加熱繩作為封頭上的加熱元件。
[0095] (2)確定導熱修正系數
[0096] 封頭與接管座材料相同,即導熱修正系數K = 1。
[0097] (3)確定接管座上需要的加熱功率
[0098] 根據封頭上布置的加熱功率、封頭的規格、接管座的規格和傳熱修正系數,采用公 式A,得到接管座上需要布置的加熱功率為14kW。
[0099] (4)選擇控制方法:選擇二回路加熱方式。
[0100] (5)熱電偶布置:在角焊縫上安裝2支熱電偶,分別作為二條加熱回路的控溫熱電 偶。
[0101] (6)加熱元件布置:將30m加熱繩(30kW功率)纏繞在以角焊縫為中心的封頭上, 纏繞半徑為347/2+164 = 338 (mm),即加熱范圍為封頭2倍壁厚;將14m加熱繩(14kW功率) 纏繞在以角焊縫為中心的接管座上。
[0102] (7)保溫:保溫范圍為加熱纏繞范圍及其外側500mm。同時在封頭內壁全部覆蓋保 溫棉,除了防止熱量散失,也防止接管座管孔和其他管孔內的空氣流動。
[0103] (8)設定2支控溫熱電偶的控溫曲線:設置2組曲線開始加熱時間、升降溫速度、 恒溫溫度與時間等均相同,保證同一時刻2支熱電偶設定溫差小于10°C。
[0104] (9)焊后熱處理:根據設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曲線,二條回路同時開始進行焊后 熱處理。
[0105] 工程中用測溫儀器對加熱區域的溫度測量表明,采取上述焊后熱處理方法,焊縫 處溫度即為加熱區域最高溫度,滿足接頭焊后熱處理技術要求。
[0106]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 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 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接管座角接接頭局部焊后熱處理方法,所述的角接接頭包括筒體、接管座、連接 所述筒體與所述接管座的角焊縫,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后熱處理方法包括:以所述角焊縫為 中心,在所述筒體上布置功率為Ql的加熱裝置和在所述接管座上布置功率為Q2的加熱裝 置,所述Ql由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圍計算得到,所述Q2通過下述公式A 計算得到:
式中:K為傳熱修正系數,是同一溫度下筒體材料熱導率與接管座材料熱導率的比值; S1為筒體的公稱壁厚; Rl為筒體上布置的加熱裝置的半徑; S 2為接管座的公稱壁厚; W2為接管座的公稱外徑; N2為接管座的公稱內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座的長度 大于等于其外徑的5倍,或者所述接管座已與外部管道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與所述 的接管座為同種鋼或者為異種鋼。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筒體材料和 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比值不同時,取熱處理起始溫度至恒溫溫度范圍內 多個溫度下比值的平均值作為所述傳熱修正系數。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柔性加熱繩作 為加熱元件,筒體上與接管座上纏繞的加熱繩的長度之比與加熱功率Ql和Q2的比值相同。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上和 接管座上的加熱裝置為同一條加熱回路,在角焊縫上布置1支熱電偶,作為該加熱回路的 控溫熱電偶。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體包括 如下步驟: (1) 、安裝熱電偶:在角焊縫上安裝1支熱電偶,作為加熱裝置的控溫熱電偶; (2) 、計算筒體加熱需要的功率Ql :根據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圍,計 算筒體加熱需要的功率Ql ; (3) 、計算傳熱修正系數K :當所述筒體材料和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 比值相同時,計算筒體材料的熱導率和接管座在某溫度下的比值即為傳熱修正系數K ;當 所述筒體材料和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比值不同時,計算從熱處理起始溫 度至恒溫溫度范圍內多個溫度下筒體和接管座材料熱導率的比值,然后取這些比值的平均 值作為傳熱修正系數K ; (4) 、根據公式A計算布置在接管座上的功率Q2 ; (5) 、布置加熱元件:選擇柔性加熱繩作為加熱元件,在筒體上和接管座上分別纏繞加 熱繩,并使分布在筒體上和接管座上的加熱繩的功率分別為Ql和Q2 ; (6) 、包裹保溫棉:在加熱繩覆蓋區域及其外側至少300mm范圍內覆蓋保溫棉; (7) 、可能的條件下,封堵接管座管孔; (8) 、設定熱處理工藝曲線,進行焊后熱處理。
8. 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和接 管座上的加熱裝置設為二條獨立的加熱回路,在所述角焊縫上布置2支熱電偶,分別作為 所述二條加熱回路的控溫熱電偶,進行熱處理時,設定所述2支熱電偶在同一時刻的溫差 在KTC以內。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角接接頭焊后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體包括 如下步驟: (1) 、安裝熱電偶:在焊縫上安裝2支熱電偶,分別作為二個加熱裝置的控溫熱電偶; (2) 、計算筒體加熱需要的功率Ql :根據給定的焊后熱處理工藝和要求的加熱范圍,計 算筒體加熱需要的功率Ql ; (3) 、計算傳熱修正系數K :當所述筒體材料和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 比值相同時,計算筒體材料的熱導率和接管座在某溫度下的比值即為傳熱修正系數K ;當 所述筒體材料和所述接管座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熱導率比值不同時,計算從熱處理起始溫 度至恒溫溫度范圍內多個溫度下筒體和接管座材料熱導率的比值,然后取這些比值的平均 值作為傳熱修正系數K ; (4) 、根據公式A計算布置在接管座上的功率Q2 ; (5) 、布置加熱裝置:選擇柔性加熱繩作為加熱元件,在筒體上和接管座上分別纏繞加 熱繩,分布在筒體上和接管座上的加熱繩的功率分別為Ql和Q2 ; (6) 、包裹保溫棉:在加熱元件覆蓋區域及外側至少300_范圍內覆蓋保溫棉; (7) 、可能的條件下,封堵接管座管孔; (8) 、設定焊后熱處理工藝曲線,設定所述2支熱電偶的控溫曲線,同一時刻兩支熱電 偶的溫差在KTC以內; (9) 、二條加熱回路同時開始加熱,進行焊后熱處理。
【文檔編號】C21D9/50GK104263894SQ201410403663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5日
【發明者】陳忠兵, 呂一仕, 孫志強 申請人: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