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制作砂套的木模比制作鑄件的木模大一個陶瓷料厚度,然后制造砂套;將鑄件木模固定于平板上,刷上分型劑,扣上砂套;把陶瓷漿由澆口注滿,當陶瓷漿開始結膠變硬,形成陶瓷面層;灌漿后,在漿料具有彈性時起出模型,再采用明火噴燒整個型加速固化;澆注前,陶瓷型加熱到350℃-500℃,去除殘留在陶瓷型中的乙醇和水分。陶瓷型鑄造工藝尤其適合多個曲面、邊角等零件較復雜且結構厚度不均的零部件的生產,且其工藝簡單,生產周期快。
【專利說明】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屬于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砂型鑄造為一種生產工藝較落后的鑄造方法,熔模鑄造最終制造出來的產品質量也是有限的。對于一些具有多個曲面、邊角等零件較復雜且結構厚度不均的零部件,上述兩種鑄造方法均無法制造出質量合格的產品。因此急需一種適合上述產品的鑄造工藝。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能夠克服以上所述缺陷,尤其適合多個曲面、邊角等零件較復雜且結構厚度不均的零部件的生產,且其工藝簡單,生產周期快。
[0004]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工藝過程如下:制作砂套的木模比制作鑄件的木模大一個陶瓷料厚度,然后制造砂套;將鑄件木模固定于平板上,刷上分型劑,扣上砂套;把陶瓷漿由澆口注滿,當陶瓷漿開始結膠變硬,形成陶瓷面層;灌漿后,在漿料具有彈性時起出模型,再采用明火噴燒整個型加速固化;澆注前,陶瓷型加熱到350°C -500°C,去除殘留在陶瓷型中的乙醇和水分。
[0005]本發明涉及的這種陶瓷型鑄造工藝,陶瓷材料耐高溫,可澆注高熔點合金,鑄件的大小不受限制,熔模鑄件最大僅幾十千克,和熔模鑄件相比,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較高,對單件、小批量鑄件,其工藝簡單、投產快、生產周期短。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工藝過程如下:制作砂套的木模比制作鑄件的木模大一個陶瓷料厚度,然后制造砂套;將鑄件木模固定于平板上,刷上分型劑,扣上砂套;把陶瓷漿由澆口注滿,當陶瓷漿開始結膠變硬,形成陶瓷面層;灌漿約十至十五分鐘后,在漿料具有彈性時起出模型,再采用明火噴燒整個型加速固化;澆注前,陶瓷型加熱到350°C -500°C,去除殘留在陶瓷型中的乙醇和水分。
[0007]澆注前,陶瓷漿的溫度高于陶瓷型的溫度。
[0008]所述陶瓷漿主要由剛玉粉、硅酸乙酯、氫氧化鈉及雙氧水組成。
[0009]本發明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申請范圍的限制,凡是在本發明構思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本領域的專業人員能夠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工藝過程如下:制作砂套的木模比制作鑄件的木模大一個陶瓷料厚度,然后制造砂套;將鑄件木模固定于平板上,刷上分型劑,扣上砂套;把陶瓷漿由澆口注滿,當陶瓷漿開始結膠變硬,形成陶瓷面層;灌漿后,在漿料具有彈性時起出模型,再采用明火噴燒整個型加速固化;澆注前,陶瓷型加熱到350°c -500°c,去除殘留在陶瓷型中的乙醇和水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澆注前,陶瓷漿的溫度高于陶瓷型的溫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陶瓷型鑄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漿主要由剛玉粉、硅酸乙酯、氫氧化鈉及雙氧水組成。
【文檔編號】B22C9/00GK104148581SQ201410416475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2日
【發明者】孫建新 申請人:無錫柯馬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