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的富氧側吹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的富氧側吹爐,本實用新型在爐缸外設置虹吸室,爐缸和虹吸室之間使用銅水套隔墻分隔,爐缸底比虹吸室底高200~500mm,在虹吸室側面設置金屬虹吸口,渣溢流口,渣安全口,锍安全口和金屬安全口,在虹吸室的外端墻設置渣锍虹吸口,虹吸道出口高度與渣安全口高度一致;在緊鄰虹吸室的爐缸上第一層銅水套設置低加熱口,用于向熔池中鼓入可燃性氣體和富氧空氣,對隔墻底部易粘結區域進行攪動升溫。低加熱口水平高度比一次風口低50~150mm,中心軸線與水平方向角度呈0o~-45o。通過渣锍虹吸口放出锍和渣,有效解決了對锍層定位不準的問題,可用于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通過設置低加熱口,能夠對隔墻底部易粘結區域攪動升溫,保證了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流暢性。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的富氧側吹爐,屬于重金屬污染治 理領域。 一種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的富氧側吹爐
【背景技術】
[0002] 重金屬廢料多為冶金過程所產出的浸出渣、爐渣、污泥、煙灰等,其成份復雜,含 銅、鎳、鉛、鋅等多種有價金屬。目前主要采用火法冶煉工藝進行處理,其技術方案為在高溫 下將廢料中的金屬還原或造锍使之進入金屬相或锍相,其他成份與熔劑造渣或進入煙塵。
[0003] 傳統重金屬廢料處理工業設備為反射爐和鼓風爐。反射爐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 在再生有色金屬行業已被限制使用。采用鼓風爐處理則需要預先對廢料進行燒結,且必須 采用價格較高的冶金焦作為還原劑,生產環境差,成本高。針對傳統工業設備的缺點,中國 發明專利CN 101768670提出采用閃速爐和還原貧化電爐聯合進行重金屬物料熔煉。該方 法對物料適應性強,對于鉛、鋅、銅聯合企業的廢料處理具有獨特優勢。但閃速爐要求原料 含水量低于〇. 8%質量百分比,粒度要求小于1mm,導致原料預處理過程復雜,成本較高。中 國發明專利CN 102965510A提出使用氧氣側吹爐進行熔池熔煉還原重金屬廢料,廢料制粒 后即可連續地加入反應設備中,還原劑可采用廉價的無煙煤,過程簡單、處理量大、能耗低。 但是該發明裝置存在兩個缺點。首先,在產物的澄清放出區只根據產物分層由上向下設置 了渣、锍和金屬的放出口,由于廢料來源廣泛,成份復雜,其處理過程所產生的渣、锍和金屬 的量變化大,使得設備中渣相和锍相液面位置波動劇烈,導致實際生產中存在無法準確控 制反應產物放出的問題,嚴重時甚至造成停爐。因此該爐型對原料變化適應能力不強,操作 困難。其次,熔煉區與虹吸放產物區使用水套隔墻隔離,渣或锍容易在水套隔墻底部粘結, 使得熔煉產物無法在兩區之間流動,造成生產過程不流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耗低、物料適應能力強、生產操作流暢的用于 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的富氧側吹爐。
[0005]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爐體橫截面為矩形的富氧側吹爐。 富氧側吹爐爐缸為耐火材料堆砌,爐底呈倒拱形,用于熔煉所產渣、锍和金屬合金的澄清分 離。爐缸上部爐體由水套圍成并在水套上設置風口,在該部分混合爐料、還原煤與鼓入的富 氧空氣迅速在被富氧空氣激烈攪拌的熔體中混合,發生渣料的熔化,還原煤與富氧空氣的 氧化反應,渣料中重金屬物質分解、還原及造锍反應,渣料中其他雜質與熔劑的造渣反應。 在爐子頂部設置加料口和上升煙道接口。
[0006] 在爐缸外設置虹吸室,爐缸和虹吸室之間使用銅水套隔墻分隔。爐缸底比虹吸室 底高20(T500mm,以促使反應產物流入虹吸室。在虹吸室側面設置金屬虹吸口,渣溢流口,渣 安全口,锍安全口和金屬安全口。在虹吸室的外端墻設置渣锍虹吸口用于放出渣和锍的混 合物,虹吸道出口高度與渣安全口高度一致。在緊鄰虹吸室的爐缸上第一層銅水套設置低 加熱口,用于向熔池中鼓入天然氣或煤氣,或其他可燃性氣體和富氧空氣對隔墻底部易粘 結區域進行攪動升溫,低加熱口水平高度比一次風口低5(Tl50mm,其中心軸線與水平方向 角度呈0° _45°。
[0007]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通過渣锍虹吸口放出锍和渣,有效解決了對锍層定位不準的 問題,大大提高了設備對原料的適應能力,使之可用于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具有良好 的經濟效益;通過設置低加熱口,能夠對隔墻底部易粘結區域攪動升溫,保證了設備在生產 過程中的流暢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
[0010] 由圖1可見,本實用新型富氧側吹爐坐落在爐基1上。富氧側吹爐風口區由帶有 一次風口 3的一層銅水套4圍成。一層銅水套4上部從下至上分別設置二層銅水套5、三層 銅水套6和四層鋼水套7。三層銅水套6上和四層鋼水套7上設置二次風口 10用于鼓入壓 縮空氣或富氧空氣。
[0011] 重金屬廢料在經過配料、制粒后與還原煤或焦炭由皮帶運輸至爐頂,從加料管8 連續加入爐內進行反應,控制反應溫度為1200°c,生成煙氣和熔融態的金屬、锍、渣。煙氣 從熔體中逸出后由直升煙道接口 9進入直升煙道。爐渣、锍和金屬在反應完成后進入富氧 側吹爐底部爐缸2,由于自身密度差別由下至上分為三層:金屬層、锍層和渣層。富氧側吹 爐爐底為高低爐底,其中爐缸2底比虹吸室19底高300mm,以促使反應產物流入虹吸室19。 爐缸2與虹吸室19使用銅水套隔墻17分隔,為防止熔體在銅水套隔墻17底部固化粘結, 在緊鄰虹吸室19的第一層銅水套4上設置低加熱口 18用以鼓入天然氣或煤氣,或其他可 燃性氣體,富氧空氣對隔墻底部區域進行攪動升溫。低加熱口 18水平高度比一次風口 3低 100mm,其中心軸線與水平方向角度呈-15°。在虹吸室側面設置金屬虹吸口 16用于放出底層 的金屬,金屬虹吸口 16入口高度與虹吸室底一致,通過虹吸口出口高度控制底部熔融態金 屬層液面高度為550mm;在虹吸室另一側面從上而下分別設置渣溢流口 11,渣安全口 12,锍 安全口 14和金屬安全口 15以保證必要時熔體可完全從爐中放出。在虹吸室外端墻處設置 渣锍虹吸口 13,虹吸道入口高度與爐內金屬相液面一致,虹吸道出口高度與渣安全口 12高 度一致,在放出爐內產品時,可通過上部渣層將锍層壓入虹吸道隨渣層一起從虹吸道放出, 隨后進入外部的電熱前床或漁包進行分離。
【權利要求】
1. 一種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的富氧側吹爐,爐體橫截面為矩形,爐缸為耐火材料 堆砌,爐底呈倒拱形,爐缸上部爐體由水套圍成并在水套上設置風口,在爐子頂部設置加料 口和上升煙道接口,其特征在于: 在爐缸外設置虹吸室,爐缸和虹吸室之間使用銅水套隔墻分隔,爐缸底比虹吸室底高 20(T500mm,在虹吸室側面設置金屬虹吸口,渣溢流口,渣安全口,锍安全口和金屬安全口, 在虹吸室的外端墻設置渣锍虹吸口,用于放出渣和锍的混合物,虹吸道出口高度與渣安全 口高度一致;在緊鄰虹吸室的爐缸上第一層銅水套設置低加熱口,用于向熔池中鼓入天然 氣或煤氣,或其他可燃性氣體和富氧空氣,對隔墻底部易粘結區域進行攪動升溫。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處理多種重金屬廢料的富氧側吹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低加熱口水平高度比一次風口低5(Tl50mm,中心軸線與水平方向角度呈0°~-45°。
【文檔編號】C22B7/00GK203846088SQ201420165972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8日
【發明者】陳霖, 賓舒, 楊天足, 劉偉鋒, 張杜超, 賓萬達 申請人: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