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用磨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用磨頭,包括安裝后軸、磨邊本體和打孔頭,所述磨邊本體為圓柱體結構,所述磨邊本體側面軸向環繞設有凹槽結構,所述凹槽結構首尾相連形成圓環形狀,所述磨邊本體的下底面連接安裝后軸,所述磨邊本體的上底面連接打孔頭,所述打孔頭和上底面之間設有扁平的凸起結構,所述凸起結構向上底面的邊緣均勻分布有多條排水槽。該多用磨頭可以避免打孔時磨頭對手機屏幕表面的磨損,同時具有三種磨頭的功能,從而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多用磨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頭,具體是指一種用于加工手機屏幕的多功能磨頭。
【背景技術】
[0002]傳統加工手機屏幕的磨頭一般需要三種,一種為用于打孔的磨頭;一種為用于磨邊的磨頭,另一種為用于打磨的磨頭。加工設備上同時需要安裝上述三種磨頭,在加工時,三種磨頭需要輪流工作,但是這種情況存在有一些問題:一、同時安裝三種磨頭,使得加工設備用于安裝磨頭的裝置體積增大,不利于加工處理,同時成本提高;二、加工時需要輪流使用三種磨頭進行相對應的操作,使得加工操作變得繁瑣,加工效率偏低。
[0003]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多功能的、操作簡單的、工作效率高的磨頭代替傳統的磨頭組,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多功能的、操作簡單的、工作效率高的多用磨頭。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用磨頭,包括安裝后軸、磨邊本體和打孔頭,所述磨邊本體為圓柱體結構,所述磨邊本體側面軸向環繞設有凹槽結構,所述凹槽結構首尾相連形成圓環形狀,所述磨邊本體的下底面連接安裝后軸,所述磨邊本體的上底面連接打孔頭,所述打孔頭和上底面之間設有扁平的凸起結構,所述凸起結構向上底面的邊緣均勻分布有多條排水槽。
[0006]所述凹槽結構的橫截面呈內小外大的梯形形狀。
[0007]所述凸起結構表面圓滑。
[0008]所述排水槽的數量為四個。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打孔頭進行打孔處理,通過磨邊本體的圓柱體側面結構進行粗打磨處理,通過凹槽結構進行精磨邊處理,只需要一個多用磨頭便可以完成三種磨頭的作用。無需多個磨頭輪流加工,同時凸起結構和排水槽有利于打孔處理,避免打孔時磨頭對手機屏幕表面的磨損,從而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方向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方向結構示意圖。
[0012]1、安裝后軸;2、磨邊本體;21、凹槽結構;22、下底面;23、上底面;3、打孔頭;4、凸起結構;5、排水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多用磨頭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如圖1至2中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多用磨頭,包括安裝后軸1、磨邊本體2和打孔頭3,磨邊本體2為圓柱體結構,磨邊本體2側面軸向環繞設有凹槽結構21,凹槽結構21首尾相連形成圓環形狀,磨邊本體2的下底面22連接安裝后軸I,磨邊本體2的上底面23連接打孔頭3,打孔頭3和上底面23之間設有扁平的凸起結構4,凸起結構4向上底面23的邊緣均勻分布有多條排水槽5。該多用磨頭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打孔頭3對手機屏幕進行打孔處理;通過磨邊本體2的側面部分進行打磨處理;通過凹槽結構21進行磨邊處理,清楚掉粗打磨后留下的毛邊,使得手機屏幕的邊角更新平滑。使用上述結構輪流加工手機屏幕,完成所有加工工序。凸起結構4可以避免打孔處理時,磨邊本體2觸碰手機屏幕,從而對手機屏幕造成不必要的磨損,排水槽5用于排水,提高打孔時的精準度。
[0015]本實施例中,所述凹槽結構21的橫截面呈內小外大的梯形形狀。有利于磨邊處理。
[0016]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起結構4表面圓滑。避免磨邊本體2接觸手機屏幕時,對手機屏幕造成磨損。
[0017]本實施例中,所述排水槽5的數量為四個。根據具體需要可以變化。
[0018]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及變換。
【權利要求】
1.一種多用磨頭,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后軸(I)、磨邊本體(2)和打孔頭(3),所述磨邊本體(2)為圓柱體結構,所述磨邊本體(2)側面軸向環繞設有凹槽結構(21),所述凹槽結構(21)首尾相連形成圓環形狀,所述磨邊本體(2)的下底面(22)連接安裝后軸(1),所述磨邊本體(2)的上底面(23)連接打孔頭(3),所述打孔頭(3)和上底面(23)之間設有扁平的凸起結構(4),所述凸起結構(4)向上底面(23)的邊緣均勻分布有多條排水槽(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用磨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結構(21)的橫截面呈內小外大的梯形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用磨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結構(4)表面圓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用磨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5)的數量為四個。
【文檔編號】B24B41/00GK203993518SQ20142046192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6日
【發明者】馮維川 申請人:杭州君瑞光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