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鑄鋼件澆鑄工藝,尤其涉及一種襯套的澆鑄工藝,屬于鑄造生產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出料襯套是破碎制粉設備的關鍵鑄鋼件之一,直接影響生產效率的重要零件。出料襯套材料為ZG270~500的鑄鋼件,重量達4600KG,是磨機出料部輸送磨制完成的原料、阻擋鋼球溢出的重要零件,工況條件惡劣,需要耐磨、耐振動、耐沖擊,工件本身不允許有裂紋、縮孔、縮松、氣孔、砂眼、夾渣等有影響質量的鑄造缺陷存在。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豎立鑄造工藝圖示,在整個鑄件的最高處設置保溫冒口,鑄件生產后加工時,在第二個法蘭與圓筒交叉處(圖2的A處)有很多件出現縮松裂紋,造成產品不合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磨機出料襯套的澆鑄工藝,解決鑄件裂紋的問題。
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磨機出料襯套的澆鑄工藝,所涉及的出料襯套的重量為4600KG,采用ZG270~500的鑄鋼件,其頂部和中上部分別設有頂部法蘭和中部法蘭;澆鑄采用豎立鑄造工藝,澆鑄模具分為三節,在頂部法蘭上均勻設置六個球形保溫冒口,在第二個法蘭上均勻設置六個腰圓保溫冒口。
所述球形保溫冒口的直徑為φ330mm。
所述腰圓保溫冒口為180X260X210mm。
所述澆鑄工藝采用水玻璃砂造型,鋯英粉醇基涂料。
有益效果:本發明澆鑄工藝生產的圓筒式出料管,在第二個法蘭與圓筒交叉處再也沒有出現裂紋,鑄件內部無縮孔、縮松、裂紋、氣孔等缺陷,鑄件質量得到很大提高。生產的出料管經機械加工后,進行檢查質量合格,材料的化學成分和機械性能符合JB/ZQ4297-86的規定,取得了可觀的技術效果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改進前的出料襯套澆鑄工藝示意圖;
圖2為改進前的出料襯套澆鑄工藝軸側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出料襯套工藝示意圖。
圖中:1出料襯套、2頂部法蘭、3中部法蘭、4球形保溫冒口、5腰圓保溫冒口、6內冷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做具體描述。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出料襯套工藝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磨機出料襯套的澆鑄工藝。
所涉及的出料襯套1的重量為4600KG,采用ZG270~500的鑄鋼件,其頂部和中上部分別設有頂部法蘭2和中部法蘭3。
澆鑄采用豎立鑄造工藝,澆鑄模具分為三節,在頂部法蘭2上均勻設置六個球形保溫冒口4,在第二個法蘭上均勻設置六個腰圓保溫冒口5。
所述球形保溫冒口4的直徑為φ330mm。
所述腰圓保溫冒口5為180X260X210mm。
所述澆鑄工藝采用水玻璃砂造型,鋯英粉醇基涂料。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
原工藝采用豎立鑄造工藝,澆鑄模具分為三節,冒口放置在最高法蘭上,最高法蘭上放置6個¢330球形保溫冒口4均勻分布,第二個法蘭的下端壁厚處內放置內冷鐵6,內冷鐵6用¢14圓鋼分別為兩圈或三圈。該工藝在第二個法蘭與圓筒交叉處(A處)造成縮裂,原因就是該部位凝固較晚,鋼液補縮不到所致。即使將該處冷鐵加大加密對厚大熱節處的補縮,仍不能解決問題,在該處放置外冷鐵6圓鋼,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不理想,仍然斷斷續續有裂紋。
本發明用保溫冒口加強補縮,在圓筒式出料襯套第二個法蘭與圓筒交叉處改用腰圓保溫冒口5加強補縮,有效防止縮裂。本發明澆鑄工藝生產的圓筒式出料管,在第二個法蘭與圓筒交叉處再也沒有出現裂紋,鑄件內部無縮孔、縮松、裂紋、氣孔等缺陷,鑄件質量得到很大提高。生產的出料管經機械加工后,進行檢查質量合格,材料的化學成分和機械性能符合JB/ZQ4297-86的規定,取得了可觀的技術效果和經濟效益。
第二個法蘭上放置的腰圓保溫冒口5的結構如圖3的序號5所示,這種保溫冒口優點:選用的是耐高溫、發熱、保溫、延長鋼水凝固時間、不粘砂易切割冒口的新型材料,能提高產品質量,價格實惠,產品質量高。
本發明上述實施方案,只是舉例說明,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發明范圍內或等同本發明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發明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