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壓鑄模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提高產品質量的且具有模腔凸起部的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電機殼體一般是電機的重要部件,電機旋轉時電機本身會發出較大的熱量,所以電機殼體的厚度對電機非常重要,但是電機殼體通常選擇壓鑄模具進行生產,其本身的材質是無法改變的,為了確保電機殼體成型,通常會將電機殼體設計成較厚的結構,較厚的電機殼體不單單無法對電機產生的熱量進行快速排泄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為了節約生產材料,同時使殼體的厚度減小的同時方便電機殼體成型,設計一種新的壓鑄模具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提高產品質量的且具有模腔凸起部的壓鑄模具,具有減少電機殼體總體厚度、降低生產成本、在不改變產品結構的同時提高產品的散熱能力、節約生產材料、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等特點。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提高產品質量的且具有模腔凸起部的壓鑄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上模芯,所述的上模座下端面內安裝有上模芯,所述的下模座的上端面內安裝有下模芯,所述的上模芯和下模芯貼合,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貼合,上模芯和下模芯之間形成模腔,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的前部和左部處分別安裝有前抽芯結構和右抽芯結構,所述的上模座右部內豎直安裝有下端與模腔連通的澆口,所述的澆口與模腔之間布置有主流道,主流道前后兩側的下模芯處布置有朝下模芯上端面的前部和后部方向延伸的第一輔助流道和第二輔助流道,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靠近右抽芯結構處布置有第一模芯凸起部位,第二輔助流道從第一模芯凸起部位的后側連通并與右抽芯結構的抽芯部位連通,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靠近前抽芯結構處布置有第二模芯凸起部位,所述的第一輔助流道與第二模芯凸起部位和前抽芯結構之間的空隙連通。
所述的前抽芯結構包括前抽芯油缸、前抽芯油缸固定支架和前抽芯塊,所述的前抽芯油缸固定支架安裝在下模座的前端面部位處,所述的前抽芯油缸固定支架上安裝有前抽芯油缸,所述的前抽芯塊的兩側布置有固定在下模座上的前抽芯導向塊,所述的前抽芯塊的一端插入到模腔內,其插入的端面上布置有若干個矩形凸起塊,所述的前抽芯塊呈長條狀,橫向前后滑動安裝在下模座上,所述的前抽芯塊前端上部布置有倒直角梯形缺口,倒梯形缺口的斜面部安裝有前抽芯鎖模塊,所述的前抽芯油缸的伸縮桿與前抽芯塊的前端相連。
所述的右抽芯結構包括右抽芯塊、右抽芯導向塊和右抽芯油缸支架,所述的下模座的右側上安裝有右抽芯油缸支架,所述的右抽芯油缸支架上安裝有主軸朝向下模座的右抽芯油缸,所述的右抽芯塊呈長條狀,縱向安裝在下模座右部,所述的右抽芯塊的右端與右抽芯油缸的主軸相連,所述的右抽芯塊右端布置有倒直角梯形缺口,所述的右抽芯塊右端倒直角梯形缺口的斜面部為安裝有右抽芯鎖模塊,所述的右抽芯塊的左端上布置有若干個矩形凸起。
所述的下模座前部、前抽芯結構兩側均安裝有一個排氣塊結構,所述的下模座后部也安裝有一個排氣塊結構,所述的排氣塊結構與模腔流道連通。
所述的下模座下端面上安裝有支撐座,所述的支撐座的內部中空,中空部安裝有上下移動的推板,所述的支撐座下端面安裝有底板。
所述的推板上豎直安裝有若干根上端穿過下模座和下模芯的頂桿,所述的推板上安裝有限位套,所述的下模座下端面上豎直安裝有與限位套對應的限位柱。
所述的底板上豎直安裝有上端依次穿過推板、下模座和下模芯的插銷柱,所述的插銷柱位于靠近右抽芯結構與第一模芯凸起部位之間的空隙位置上。
所述的插銷柱上方的上模芯處安裝有下端插入模腔的擠壓銷。
所述的上模座右側和支撐座右側對稱安裝有支腳。
有益效果: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提高產品質量的且具有模腔凸起部的壓鑄模具,具有能夠有效地避免產品的氣痕生成、澆口剪除殘留不影響外觀質量和裝配、降低生產周期從而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同時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合格率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視圖;
圖2是本發明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發明的結構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結構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結構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結構視圖。
圖示:1、上模座,2、下模座,3、支撐座,4、底板,5、前抽芯結構,6、右抽芯結構,7、支腳,8、上模芯,9、下模芯,10、澆口,11、前抽芯油缸,12、伸縮桿,13、前抽芯塊,14、前抽芯油缸固定支架,15、前抽芯鎖模塊,16、前抽芯導向塊,17、右抽芯導向塊,18、右抽芯油缸支架,19、右抽芯油缸,20、右抽芯塊,21、右抽芯鎖模塊,22、擠壓銷,23、第二輔助流道,24、主流道,25、第一輔助流道,26、矩形凸起,27、第一模芯凸起部位,28、矩形凸起塊,29、第二模芯凸起部位,30、排氣塊結構,31、推板,32、插銷柱,33、限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用于提高產品質量的且具有模腔凸起部的壓鑄模具,如圖1—6所示,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和上模芯8,所述的上模座1下端面內安裝有上模芯8,所述的下模座2的上端面內安裝有下模芯9,所述的上模芯8和下模芯9貼合,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貼合,上模芯8和下模芯9之間形成模腔,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間的前部和左部處分別安裝有前抽芯結構5和右抽芯結構6,所述的上模座1右部內豎直安裝有下端與模腔連通的澆口10,所述的澆口10與模腔之間布置有主流道24,主流道24前后兩側的下模芯9處布置有朝下模芯9上端面的前部和后部方向延伸的第一輔助流道25和第二輔助流道23,所述的下模芯9上端面中部靠近右抽芯結構6處布置有第一模芯凸起部位27,第二輔助流道23從第一模芯凸起部位27的后側連通并與右抽芯結構6的抽芯部位連通,所述的下模芯9上端面中部靠近前抽芯結構5處布置有第二模芯凸起部位29,所述的第一輔助流道25與第二模芯凸起部位29和前抽芯結構5之間的空隙連通。
所述的前抽芯結構5包括前抽芯油缸11、前抽芯油缸固定支架14和前抽芯塊13,所述的前抽芯油缸固定支架14安裝在下模座2的前端面部位處,所述的前抽芯油缸固定支架14上安裝有前抽芯油缸11,所述的前抽芯塊13的兩側布置有固定在下模座2上的前抽芯導向塊16,所述的前抽芯塊13的一端插入到模腔內,其插入的端面上布置有若干個矩形凸起塊28,所述的前抽芯塊13呈長條狀,橫向前后滑動安裝在下模座2上,所述的前抽芯塊13前端上部布置有倒直角梯形缺口,倒梯形缺口的斜面部安裝有前抽芯鎖模塊15,所述的前抽芯油缸11的伸縮桿12與前抽芯塊13的前端相連。
所述的右抽芯結構6包括右抽芯塊20、右抽芯導向塊17和右抽芯油缸支架18,所述的下模座2的右側上安裝有右抽芯油缸支架18,所述的右抽芯油缸支架18上安裝有主軸朝向下模座2的右抽芯油缸19,所述的右抽芯塊20呈長條狀,縱向安裝在下模座2右部,所述的右抽芯塊20的右端與右抽芯油缸19的主軸相連,所述的右抽芯塊20右端布置有倒直角梯形缺口,所述的右抽芯塊20右端倒直角梯形缺口的斜面部為安裝有右抽芯鎖模塊21,所述的右抽芯塊20的左端上布置有若干個矩形凸起26。
所述的下模座2前部、前抽芯結構5兩側均安裝有一個排氣塊結構30,所述的下模座2后部也安裝有一個排氣塊結構30,所述的排氣塊結構30與模腔流道連通。
所述的下模座2下端面上安裝有支撐座3,所述的支撐座3的內部中空,中空部安裝有上下移動的推板31,所述的支撐座3下端面安裝有底板4。
所述的推板31上豎直安裝有若干根上端穿過下模座2和下模芯9的頂桿,所述的推板31上安裝有限位套,所述的下模座2下端面上豎直安裝有與限位套對應的限位柱33。
所述的底板4上豎直安裝有上端依次穿過推板31、下模座2和下模芯9的插銷柱32,所述的插銷柱32位于靠近右抽芯結構6與第一模芯凸起部位27之間的空隙位置上。
所述的插銷柱32上方的上模芯8處安裝有下端插入模腔的擠壓銷22。
所述的上模座1右側和支撐座3右側對稱安裝有支腳7。
實施例
當進行壓鑄的時候,熔融狀態的合金液體從澆口10處注入到模具的模腔內,澆口10包括澆口套和分流錐,分流錐位于澆口套下端上,分流錐上的流道與下模芯9上的主流道24、第一輔助流道25和第二輔助流道23分別連通,液體通過主流道24、第一輔助流道25和第二輔助流道23緩慢填充上模芯8和下模芯9之間的模腔,同時液體能夠迅速覆蓋第一模芯凸起部位27和第二模芯凸起部位29,并進入到右抽芯結構6與第一模芯凸起部位27之間的間隙以及第二模芯凸起部位29和前抽芯結構5之間的間隙內,其中右抽芯結構6和前抽芯結構5的矩形凸起26以及矩形凸起塊28能夠有效地控制多余液體的進入,使得該部位所需要消耗的材料大大降低,同時右抽芯結構6與第一模芯凸起部位27之間上布置有插銷柱32,插銷柱32能夠使得該部位成型后密度更加緊湊,降低氣縮孔的含量,指著通過冷卻結構對模具進行冷卻,使得產品在模腔內成型,當模腔內的產品處于性質較軟的狀態下時,通過油缸下壓擠壓銷22,擠壓銷22下移擠壓產品,使得產品安裝擠壓銷的部位結構更加緊密、大大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減少了氣縮孔。
矩形凸起26以及矩形凸起塊28在開模的時候能夠與產品快速脫離,使得整個產品的厚度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了材料的消耗量、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成形速度、增加了產品的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