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蠟模鑄造熔蠟專用的放置裝置。
背景技術:
蠟模精密鑄造,又稱為失蠟鑄造或熔模鑄造,具體鑄造方法是:先把要做的鑄件用蠟料制成模型,并把模型用同種材料焊接到澆口棒上,制成模組(鑄件大時可以單個為一組),在模組表面蘸上耐火涂料(水玻璃或硅溶膠與細砂的混合物),再灑上耐火砂,(沾漿、撒砂要反復數次,使砂層足夠厚),待其干燥固化后,給模組加熱,把蠟料從澆口處脫出,形成空殼,將空殼焙燒,使之成為堅固的模殼,將金屬液體從澆口澆入,冷凝后,就成為金屬鑄件。在分離蠟料時,一般將蠟模放置于吊籃內,隨后將吊籃吊裝入熱水池內進行加熱,將蠟料加熱后自動脫出,由于蠟模直接放置于吊籃內并無固定裝置進行輔助固定,在吊裝的過程中,難免發生碰撞,導致蠟模受損,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蠟模鑄造熔蠟專用的放置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蠟模鑄造熔蠟專用的放置裝置,來解決熔蠟時蠟模不固定導致受損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蠟模鑄造熔蠟專用的放置裝置,包括上端不封閉的放置箱、沿所述放置箱對稱布置的2件第一拉手、配重底座、萬向輪、沿所述放置箱對稱布置的2件夾具,所述的第一拉手位于放置箱外側,所述的第一拉手與放置箱螺紋相連,所述的配重底座位于放置箱下端,所述的配重底座與放置箱螺紋相連,所述的萬向輪位于配重底座下端,所述的萬向輪位于配重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夾具位于放置箱外側,所述的夾具與放置箱螺紋相連;所述的夾具還包括支撐架、限位滑塊、第一連接桿、直角轉接頭、第二連接桿、外套筒、夾板、導向桿、復位彈簧,所述的支撐架位于放置箱外側,所述的支撐架與放置箱螺紋相連,所述的限位滑塊一端穿過支撐架,所述的限位滑塊與支撐架間隙相連,所述的第一連接桿位于限位滑塊上端,所述的第一連接桿位于限位滑塊上端,所述的第一連接桿與限位滑塊螺紋相連,所述的直角轉接頭位于第一連接桿上端,所述的直角轉接頭與第一連接桿螺紋相連,第二連接桿位于直角轉接頭一側,所述的第二連接桿與直角轉接頭螺紋相連,所述的外套筒位于第二連接桿外側,所述的外套筒與第二連接桿間隙相連,所述的夾板位于外套筒一側,所述的夾板與外套筒螺紋相連,所述的導向桿位于支撐架下端且貫穿限位滑塊,所述的導向桿與支撐架螺紋相連且與限位滑塊間隙相連,所述的復位彈簧位于導向桿外側且位于限位滑塊一側,所述的復位彈簧與導向桿活動相連且與限位滑塊活動相連。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如下:
進一步的,所述的萬向輪數量為4件,對稱布置于配重底座。
進一步的,所述的放置箱還設有若干透水孔,所述的透水孔貫穿放置箱,透水孔用于透水,用于熔蠟時,蠟液經透水孔流出。
進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滑塊還包括限位塊、滑動塊、第二拉手,所述的滑動塊位于限位塊下端且穿過支撐架,所述的滑動塊與限位塊一體相連且與支撐架間隙相連,所述的第二拉手位于限位塊一側,所述的第二拉手與限位塊螺紋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的導向桿貫穿限位塊,所述的導向桿與限位塊間隙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的導向桿數量為3件,均布于支撐架。
進一步的,所述的外套筒還設有手擰螺釘,所述的手擰螺釘貫穿外套筒,所述的手擰螺釘與外套筒螺紋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的夾板還設有硅橡膠墊,所述的硅橡膠墊位于夾板一側,所述的硅橡膠墊與夾板螺紋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的導向桿還設有擋塊,所述的擋塊位于導向桿一側且位于復位彈簧一側,所述的擋塊與導向桿螺紋相連且與復位彈簧活動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架還設有調節槽,所述的調節槽貫穿支撐架,滑動塊可沿導向桿和調節槽平移,從而保持限位塊運動平穩,不發生偏轉。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蠟模鑄造熔蠟專用的放置裝置,工作時,手動拉動第二拉手,帶動限位滑塊沿導向桿移動,此時,復位彈簧壓縮,將蠟模放置于放置箱內,松開第二拉手,復位彈簧復位,從而帶動限位滑塊沿導向桿回程,使得在兩件夾板的相互作用下將蠟模夾緊,手動擰松手擰螺釘,外套筒即可沿第二連接桿移動,也可沿第二連接桿轉動,從而適用于不同形狀的蠟模夾緊,通過第一拉手可以方便的將放置箱提起,通過萬向輪殼方便的對放置箱進行轉運。該裝置結構簡單,能對蠟模進行夾緊固定,有效防止蠟模與放置箱發生碰撞,導致蠟模受損,同時,能適用不同規格的蠟模。
附圖說明
圖1示出本發明主視圖
圖2示出本發明夾具主視圖
圖3示出本發明限位滑塊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本發明支撐架俯視圖
放置箱 1 第一拉手 2
配重底座 3 萬向輪 4
夾具 5 透水孔 101
支撐架 501 限位滑塊 502
第一連接桿 503 直角轉接頭 504
第二連接桿 505 外套筒 506
夾板 507 導向桿 508
復位彈簧 509 限位塊 510
滑動塊 511 第二拉手 512
手擰螺釘 513 硅橡膠墊 514
擋塊 515 調節槽 516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蠟模鑄造熔蠟專用的放置裝置,包括上端不封閉的放置箱1、沿所述放置箱1對稱布置的2件第一拉手2、配重底座3、萬向輪4、沿所述放置箱1對稱布置的2件夾具5,所述的第一拉手2位于放置箱1外側,所述的第一拉手2與放置箱1螺紋相連,所述的配重底座3位于放置箱1下端,所述的配重底座3與放置箱1螺紋相連,所述的萬向輪4位于配重底座3下端,所述的萬向輪4位于配重底座3螺紋相連,所述的夾具5位于放置箱1外側,所述的夾具5與放置箱1螺紋相連;所述的夾具5還包括支撐架501、限位滑塊502、第一連接桿503、直角轉接頭504、第二連接桿505、外套筒506、夾板507、導向桿508、復位彈簧509,所述的支撐架501位于放置箱1外側,所述的支撐架501與放置箱1螺紋相連,所述的限位滑塊502一端穿過支撐架501,所述的限位滑塊502與支撐架501間隙相連,所述的第一連接桿503位于限位滑塊502上端,所述的第一連接桿503位于限位滑塊502上端,所述的第一連接桿503與限位滑塊502螺紋相連,所述的直角轉接頭504位于第一連接桿503上端,所述的直角轉接頭504與第一連接桿503螺紋相連,第二連接桿505位于直角轉接頭504一側,所述的第二連接桿505與直角轉接頭504螺紋相連,所述的外套筒506位于第二連接桿505外側,所述的外套筒506與第二連接桿505間隙相連,所述的夾板507位于外套筒506一側,所述的夾板507與外套筒506螺紋相連,所述的導向桿508位于支撐架501下端且貫穿限位滑塊502,所述的導向桿508與支撐架501螺紋相連且與限位滑塊502間隙相連,所述的復位彈簧509位于導向桿508外側且位于限位滑塊502一側,所述的復位彈簧509與導向桿508活動相連且與限位滑塊502活動相連,所述的萬向輪4數量為4件,對稱布置于配重底座3,所述的放置箱1還設有若干透水孔101,所述的透水孔101貫穿放置箱1,透水孔101用于透水,用于熔蠟時,蠟液經透水孔101流出,所述的限位滑塊502還包括限位塊510、滑動塊511、第二拉手512,所述的滑動塊511位于限位塊510下端且穿過支撐架501,所述的滑動塊511與限位塊510一體相連且與支撐架501間隙相連,所述的第二拉手512位于限位塊510一側,所述的第二拉手512與限位塊510螺紋相連,所述的導向桿508貫穿限位塊510,所述的導向桿508與限位塊510間隙相連,所述的導向桿508數量為3件,均布于支撐架501,所述的外套筒506還設有手擰螺釘513,所述的手擰螺釘513貫穿外套筒506,所述的手擰螺釘513與外套筒506螺紋相連,所述的夾板507還設有硅橡膠墊514,所述的硅橡膠墊514位于夾板507一側,所述的硅橡膠墊514與夾板507螺紋相連,所述的導向桿508還設有擋塊515,所述的擋塊515位于導向桿508一側且位于復位彈簧509一側,所述的擋塊515與導向桿508螺紋相連且與復位彈簧509活動相連,所述的支撐架501還設有調節槽516,所述的調節槽516貫穿支撐架501,滑動塊511可沿導向桿508和調節槽516平移,從而保持限位塊510運動平穩,不發生偏轉,該蠟模鑄造熔蠟專用的放置裝置,工作時,手動拉動第二拉手512,帶動限位滑塊502沿導向桿508移動,此時,復位彈簧509壓縮,將蠟模放置于放置箱1內,松開第二拉手512,復位彈簧509復位,從而帶動限位滑塊502沿導向桿508回程,使得在兩件夾板507的相互作用下將蠟模夾緊,手動擰松手擰螺釘513,外套筒506即可沿第二連接桿505移動,也可沿第二連接桿505轉動,從而適用于不同形狀的蠟模夾緊,通過第一拉手2可以方便的將放置箱1提起,通過萬向輪4殼方便的對放置箱1進行轉運。該裝置結構簡單,能對蠟模進行夾緊固定,有效防止蠟模與放置箱1發生碰撞,導致蠟模受損,同時,能適用不同規格的蠟模。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