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軸承熱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熱處理裝置是對物料進行加熱處理的裝置,目前現有的熱處理裝置,大多加熱效率不高,加熱效果差,不能對物料進行高效的加熱,且大部分結構復雜,結構成本高,且加熱功能單一。
鑒于此,需要對現有的加熱裝置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軸承熱處理裝置,可以大大提高對物料的加熱效果和加熱效率。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新型軸承熱處理裝置,包括第一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所述第一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均為圓筒形結構,頂部和底部開口,且第一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二加熱槽位于所述第一加熱槽內,還包括若干第一加熱器和若干第二加熱器,所述若干第一加熱器和若干第二加熱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加熱槽的內壁和第二加熱槽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加熱槽的內壁和第二加熱槽的外壁之間形成環形的加熱間,用于將環形的加熱間內的待加熱物料進行加熱,還設有第一升降裝置,所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氣缸裝置和升降桿,所述氣缸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加熱槽的內圈的底部,所述氣缸推桿的輸出端連接升降桿,所述升降桿的升降方向與所述第二加熱槽的軸線重合;還設有加熱架,所述加熱架包括連接座和若干用于放置帶加熱物料的連接架,所述連接座安裝在所述升降桿的頂部,所述若干連接架均勻呈環形設置在所述連接座上,所述連接架包括橫桿、豎桿和放置網,所述放置網用于將塞入帶加熱物料,所述放置網為扇形筒體,所述扇形筒體的筒壁為網狀結構,所述橫桿的一端連接在連接座上,另一端與豎桿的頂部連接,所述豎桿的底部連接在所述放置網的中部。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第一環形支撐板,所述第一環形支撐板的外圈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加熱槽的內壁上,所述若干第一環形支撐板包括多個,從下到上依次分布設置在所述第一加熱槽的內壁上,所述第一加熱器包括第一環形筒體和加熱絲,所述加熱絲螺旋放置于所述第一環形筒體內,所述第一加熱器包括多個,所述每一個第一環形支撐板上放置有一個第一環形筒體。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第二環形支撐板,所述第二環形支撐板的內圈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二加熱槽的外壁上,所述若干第二環形支撐板包括多個,從下到上依次分布設置在所述第二加熱槽的內壁上,所述第二加熱器包括第二環形筒體和加熱絲,所述加熱絲螺旋放置于所述第二環形筒體內,所述第二加熱器包括多個,所述每一個第二環形支撐板上放置有一個第二環形筒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環形筒體朝向加熱間的一側為網狀結構,朝向第一加熱槽的內側壁的一側密封;所述第二環形筒體朝向加熱間的一側為網狀結構,朝向第二加熱槽的外側壁的一側密封。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間上還設有頂蓋,所述頂蓋可開合的安裝在所述第一加熱槽的頂部,所述頂蓋底面還安裝設有若干第四加熱器;所述第四加熱器包括第四環形筒體和加熱絲,所述加熱絲螺旋放置于所述第四加熱筒體的內部,且所述第四環形筒體是嵌入在所述頂蓋的底面。
進一步的,所述頂蓋上設有一對通風口,所述一對通風口分別可拆卸插入有進風管和出風管,所述進風管的出風管口通入加熱間的底部,所述出風管的進風管口通入加熱間的頂部,位于所述頂蓋下方。
進一步的,還包括環形的吸水網,所述吸水網的外圈邊連接在所述第一加熱槽的內側壁上,內圈邊連接在所述第二加熱槽的外側壁上,所述吸水網上設有鋪有硅膠干燥劑顆粒或生石灰。
進一步的,還設有第三加熱槽,所述第三加熱槽為圓筒形結構,頂部和底部開口,且與第一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三加熱槽位于所述第一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之間,所述第一加熱槽和第三加熱槽之間形成外加熱間,所述第三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擦之間形成內加熱間,所述第三加熱槽靠向第一加熱槽的外側壁和靠向第二加熱槽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第五加熱器和第六加熱器。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第三環形支撐板,所述第三環形支撐板的內圈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三加熱槽的外側壁上,所述若干第三環形支撐板包括多個,從下到上依次分布設置在所述第三加熱槽的外側壁上,所述第五加熱器包括第五環形筒體和加熱絲,所述加熱絲螺旋放置于所述第五環形筒體內,所述第五加熱器包括多個,所述每一個第三環形支撐板上放置有一個第五環形筒體;還包括若干第四環形支撐板,所述第四環形支撐板的外圈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三加熱槽的內側壁上,所述若干第四環形支撐板包括多個,從下到上依次分布設置在所述第三加熱槽的內側壁上,所述第六加熱器包括第六環形筒體和加熱絲,所述加熱絲螺旋放置于所述第六環形筒體內,所述第六加熱器包括多個,所述每一個第四環形支撐板上放置有一個第六環形筒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第一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形成的環形的加熱間可以對物料進行全面的加熱,加熱效率高;第一升降裝置將帶動連接座升降,帶動連接架升降,便于放置物料和取出物料;將物料放在放置網內可以進行高效加熱;第一環形支撐板和第二環形支撐板可以用于方便的放置第一加熱器和第二加熱器,方便安裝和拆卸;加熱間的一側為網狀結構,朝向第二加熱槽的外側壁的一側密封,使得熱量可以高效的對物料進行加熱;可以對淬火后帶水的物料進行除濕;形成第一加熱槽和第三加熱槽的外加熱間,以及第三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之間形成內加熱間,使得加熱空間利用率更大,便于放置更多的物料。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頂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結合附圖1-圖3,一種新型軸承熱處理裝置,包括第一加熱槽101和第二加熱槽201,所述第一加熱槽101和第二加熱槽201均為圓筒形結構,頂部和底部開口,且第一加熱槽101和第二加熱槽201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二加熱槽201位于所述第一加熱槽101內,還包括若干第一加熱器和若干第二加熱器,所述若干第一加熱器和若干第二加熱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加熱槽的內壁和第二加熱槽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加熱槽的內壁和第二加熱槽的外壁之間形成環形的加熱間301,用于將環形的加熱間301內的待加熱物料進行加熱,還設有第一升降裝置,所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氣缸裝置401和升降桿405,所述氣缸裝置401設置在所述第二加熱槽201的內圈的底部,所述氣缸推桿的輸出端連接升降桿402,所述升降桿402的升降方向與所述第二加熱槽201的軸線重合;還設有加熱架,所述加熱架包括連接座501和若干用于放置帶加熱物料的連接架,所述連接座501安裝在所述升降桿405的頂部,所述若干連接架均勻呈環形設置在所述連接座501上,所述連接架包括橫桿502、豎桿503和放置網504,所述放置網504用于將塞入帶加熱物料,所述放置網504為扇形筒體,所述扇形筒體的筒壁為網狀結構,所述橫桿502的一端連接在連接座501上,另一端與豎桿503的頂部連接,所述豎桿503的底部連接在所述放置網504的中部。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第一環形支撐板102,所述第一環形支撐板102的外圈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加熱槽101的內壁上,所述若干第一環形支撐板102包括多個,從下到上依次分布設置在所述第一加熱槽101的內壁上,所述第一加熱器包括第一環形筒體103和加熱絲40,所述加熱絲40螺旋放置于所述第一環形筒體103內,所述第一加熱器包括多個,所述每一個第一環形支撐板104上放置有一個第一環形筒體103。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第二環形支撐板202,所述第二環形支撐板202的內圈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二加熱槽201的外壁上,所述若干第二環形支撐板202包括多個,從下到上依次分布設置在所述第二加熱槽201的內壁上,所述第二加熱器包括第二環形筒體203和加熱絲40,所述加熱絲40螺旋放置于所述第二環形筒體203內,所述第二加熱器包括多個,所述每一個第二環形支撐板202上放置有一個第二環形筒體203。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環形筒體103朝向加熱間301的一側為網狀結構,朝向第一加熱槽的內側壁的一側密封;所述第二環形筒體朝向加熱間301的一側為網狀結構,朝向第二加熱槽201的外側壁的一側密封。
進一步的,進一步的,所述加熱間上還設有頂蓋70,所述頂蓋70可開合的安裝在所述第一加熱槽101的頂部,所述頂蓋70底面還安裝設有若干第四加熱器;所述第四加熱器包括第四環形筒體703和加熱絲40,所述加熱絲40螺旋放置于所述第四加熱筒體703的內部,且所述第四環形筒體703是嵌入在所述頂蓋70的底面。
進一步的,所述頂蓋70上設有一對通風口,所述一對通風口分別可拆卸插入有進風管808和出風管809,所述進風管808的出風管口通入加熱間301的底部,所述出風管809的進風管口通入加熱間301的頂部,位于所述頂蓋70下方。
進一步的,還包括環形的吸水網80,所述吸水網80的外圈邊連接在所述第一加熱槽101的內側壁上,內圈邊連接在所述第二加熱槽201的外側壁上,所述吸水網80上設有鋪有硅膠干燥劑顆粒或生石灰。
進一步的,還設有第三加熱槽,所述第三加熱槽為圓筒形結構,頂部和底部開口,且與第一加熱槽101和第二加熱槽201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三加熱槽位于所述第一加熱槽101和第二加熱槽201之間,所述第三加熱槽靠向第一加熱槽101的外側壁和靠向第二加熱槽201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第五加熱器和第六加熱器。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第三環形支撐板,所述第三環形支撐板的內圈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三加熱槽的外側壁上,所述若干第三環形支撐板包括多個,從下到上依次分布設置在所述第三加熱槽的外側壁上,所述第五加熱器包括第五環形筒體和加熱絲40,所述加熱絲40螺旋放置于所述第五環形筒體內,所述第五加熱器包括多個,所述每一個第三環形支撐板上放置有一個第五環形筒體;還包括若干第四環形支撐板,所述第四環形支撐板的外圈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三加熱槽的內側壁上,所述若干第四環形支撐板包括多個,從下到上依次分布設置在所述第三加熱槽的內側壁上,所述第六加熱器包括第六環形筒體和加熱絲40,所述加熱絲40螺旋放置于所述第六環形筒體內,所述第六加熱器包括多個,所述每一個第四環形支撐板上放置有一個第六環形筒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第一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形成的環形的加熱間可以對物料進行全面的加熱,加熱效率高;第一升降裝置將帶動連接座升降,帶動連接架升降,便于放置物料和取出物料;將物料放在放置網內可以進行高效加熱;第一環形支撐板和第二環形支撐板可以用于方便的放置第一加熱器和第二加熱器,方便安裝和拆卸;加熱間的一側為網狀結構,朝向第二加熱槽的外側壁的一側密封,使得熱量可以高效的對物料進行加熱;可以對淬火后帶水的物料進行除濕;形成第一加熱槽和第三加熱槽的外加熱間,以及第三加熱槽和第二加熱槽之間形成內加熱間,使得加熱空間利用率更大,便于放置更多的物料。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